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活性氧等自由基对机体可以影响许多生理和病理的过程 ,并认为在诱发某些疾病的机制上起着关键作用。本工作主要以半导体激光取代氦氖激光 ,体外穴位外照射取代血管内照射 ( ILIB)以观察激光对体内SOD、LPO( MDA)、GSH及 GSH-PX的影响。实验结果提示 :半导体激光 ( 650 nm,1 0~ 1 5m W,CW)照射人体“扶突”穴位后 ,可以即刻非常显著地提高血清 SOD的活性 ( P<0 .0 0 5)。这将有效地即刻提高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 ,改进当前的临床治疗方法 (血管内照射 )以及免除患者的血管损伤 ,细菌感染等等的作用 ,再加仪器更轻巧 ,故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在过氧化脂质 LPO( MDA)方面 ,虽亦见有相应减少的倾向 ,但不显著。在 GSH及 GSH-PX的抗氧化体系中 ,激光对它影响似乎不大。本工作还对家兔进行了模拟血管内照射的观察 ,在 SOD、LPO方面亦有类似倾向 ,但均未达显著性差异。可能与方法及剂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2.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结合荧光探针以及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已成为近年来应用在活细胞中研究大分子行为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研究工具。本文介绍这一技术在激光照射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3.
本文观察了电离辐射后小鼠小肠组织中ACh含量,ChE活性变化,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结果如下; 1.丙线照射后小鼠小肠ACh含量增加,ChE活性降低。其变化程度与照射剂量和照后时间有关。一定剂量范围内,照射剂量愈大,ChE活性愈低,ACh含量愈高。 2.照射后小肠粘膜脱落是ChE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ACh含量增加除因ChE活性降低外,ChAT活性增高也许是ACh含量增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4.
2-细胞期胚胎经激光显微照射(功率为90毫瓦)其中一个卵裂球时能产生明显的损伤光斑,受照射的卵裂球立即停止发育。另一未受照射的卵裂球仍能正常卵裂直至孵化幼鱼,所获得的幼鱼在形态上与正常幼鱼相同。8-细胞或囊胚期胚胎经激光显微照射(功率为372毫瓦)时,则可在受照射的卵裂球上产生明显伤斑,并在照射部位溢出部分细胞内含物,绝大部分胚胎发育成不正常的胚体和各种畸形幼鱼。  相似文献   
115.
116.
目的:通过直线加速器全身照射昆明小鼠建立辐射损伤模型,探索不同放射剂量对小鼠健康状况及涎腺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八种不同剂量对昆明小鼠行体外全身照射,于照射后一个月内观察小鼠生长情况、体重变化;照射后一周、一个月检测各组小鼠血象的变化;测定放射半数致死剂量;照射后两个月,测定各组小鼠的唾液流量及唾液淀粉酶含量,并对下颌下腺组织切片行HE染色。结果:13Gy和15Gy照射组小鼠的体重逐渐下降,一周后死亡,其余组小鼠体重最终呈增加趋势。X-射线全身照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0Gy。照射后一周,照射组小鼠的白细胞数目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在其他血象方面,除了7Gy组外,其他照射组与对照组比较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照射一个月后,各照射组小鼠的血象均恢复正常。照射后两个月,9Gy组和11Gy组小鼠的唾液流量及唾液淀粉酶含量均显著低于0Gy组,且11Gy组较9Gy组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照射剂量的增加,小鼠的下颌下腺腺泡细胞数目逐步减少,结构排列紊乱,组织损伤逐渐加重。结论:X-射线全身照射引起小鼠健康状况受损,免疫功能减低,损伤程度与放射线强度呈剂量依赖性,小鼠半数致死量为10Gy,该剂量适合建立全身放射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是否会导致氧化磷脂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不同年龄鼠视网膜内蓄积增加。方法对2m和12m的C57/BL6鼠,应用波长为480nm的蓝色二极管光源以2mW/cm2的强度持续照射1w后,将各组鼠眼球摘除,应用RT-PCR、ELISA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检测氧化磷脂及MCP-1在鼠眼内的含量及存在部位。结果接受蓝光照射的2m和12m的鼠视网膜内氧化磷脂含量明显增加,其中12m鼠视细胞外节氧化磷脂的含量明显高于2m鼠。蓝光照射后,RT-PCR、ELISA检测显示:2m和12m的鼠在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及脉络膜层MCP-1的含量明显增加,其中12m鼠含量更高。结论蓝光照射后,高龄鼠比低龄鼠视网膜内更容易蓄积氧化磷脂和MCP-1,蓝光照射可能在AMD的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8.
目的:研究腹腔镜微创技术联合频谱照射治疗小儿阑尾炎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lCAM-1)、降钙素(Calcitonin,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7例小儿阑尾炎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技术联合频谱照射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后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治疗前后血清slCAM-1、PCT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47.82±8.33)min vs (56.97±10.46)min,(46.97±9.75)mL vs (90.72±13.86)mL,(7.02±2.41)d vs(11.84±3.58)d](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19.38±4.32)h vs (25.82±6.18)h,(16.98±4.59)h vs (36.83±7.29)h,(32.02±5.82)h vs (40.17±7.60)h](P0.05);血清slCAM-1、P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80.27±23.75)ng/L vs (197.06±27.30)ng/L (0.92±0.20)ng/L vs (3.87±1.03)ng/L](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14%(3/42) vs 22.22%(10/45)](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技术联合频谱照射治疗小儿阑尾炎疗效显著,可改善微循环,促进肠功能恢复,降低血清slCAM-1、PCT水平,并发症少,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9.
120.
目的诱导稳定而可逆的大鼠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方法模型A组造模第1天以直线加速器剂量率为240 cGy/min,SSD=100 cm,全身照射1.2 min,分别于第4、6、8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5 mg/kg和氯霉素43.75 mg/kg,共3次;模型B组造模第1天以直线加速器剂量率300 cGy/min,SSD=100 cm,全身照射1.2 min。分别于第4、5、6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5 mg/kg和氯霉素43.75 mg/kg,共3次。对照组造模第1天以假照射。于造模9、12、15 d后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外周血象检查、骨髓活检。结果造模第9天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于造模第15天,A组RBC、HGB值继续下降,WBC、PLT、RET值回升,与对照组比较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WBC、RBC、HGB、PLT值有显著回升,与对照组比较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RET值与对照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模型A组具有复制周期短,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死亡率低等优点。适合用于治疗药物研究的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