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1.
谭磊  赵书河  罗云霄  周洪奎  王安  雷步云 《生态学报》2014,34(24):7251-7260
对于基于像元的土地覆被分类来说,植被的分类是难点。使用多时相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以山东省烟台市丘陵地区为研究区,采用Landsat TM(Landsat Thematic Mapper remotely sensed imagery)、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坡度、坡位、坡向等多种数据,利用基于对象特征的多时相分类方法对研究区进行土地覆盖自动分类。首先对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并检验分割结果选取合适的分割尺度,然后分析对象的光谱、纹理、形状特征。根据各类地物的光谱特征、地理相关性、形状、空间分布等特征,明确类别之间的差异。建立决策树使用隶属度函数进行模糊分类,借助支持向量机提高分类精度。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使用多时相影像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基于像素的分类可以明显提高分类精度,尤其是解决了乔灌草的区分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移动窗口法的豫西山地丘陵地区景观异质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典型区域景观异质性过程中,对特征尺度的判断尤为重要。基于3S技术,以豫西山地丘陵地区巩义市为研究区域,在分析其景观组分与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半变异函数和移动窗口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研究景观异质性的特征尺度,并在特征尺度下选取西北—东南方向和东北—西南方向两条样线,分析研究区不同干扰背景下景观异质性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豫西巩义地区总体上以旱地、建设用地、水浇地、草地和有林地景观类型为主,其中旱地所占比例最大(30.9%),沟渠所占比例最小(0.1%);根据特征尺度分析确定研究区巩义市景观异质性的合适尺度为1000 m;在特征尺度下,研究区景观破碎化以河谷平原和丘陵为主的巩义东部偏南区域最高,以人为干扰较少的南部低山有林地区最低,景观多样性分布特征则呈现4个聚集中心,分别为北部河谷平原农业区、城市建成区、南部低山区和东南丘陵区;不同干扰背景下,巩义地区景观异质性根据城市化程度呈现以市区为中心向外辐射发展的特征,同时受海拔高度因素影响较大,即在海拔200 m以下区域景观受人为干扰强烈,海拔200—500 m丘陵区域受海拔因子和人为干扰因子共同作用,海拔500 m以上区域海拔因子起主导作用。研究结果可为豫西山地丘陵地区及同类地区景观异质性的研究尺度、景观格局优化和土地的有效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辽西低山丘陵地区水平槽工程改善生态环境的研究卢昌艾梁继录王虹(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StudyofImprovingEcologicalEnvironmentbyHorizontalTroughattheDistrictofLo...  相似文献   
14.
长江流域丘陵地区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和生态极敏感区,人类活动干扰导致自然生境受损和外来种入侵严重。以地形相似、与长江距离位置相同的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和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两地区的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探究长江中上游丘陵地区植物区系的构成及外来物种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南溪区共有维管植物1 205种,其中外来种247种;武汉黄陂区共有维管植物1 076种,外来种150种。两地单种科和寡种科较多,菊科(Asteraceae)、蔷薇科(Rosaceae)、豆科(Fabaceae)、禾本科(Poaceae)和唇形科(Lamiaceae)均为两地物种最多的大型科。两地植物区系成分都以世界广布和泛热带植物为主,温带植物次之。泛热带区系成分大于北温带成分的构成,说明两地存在一个从热带到温带的区域过渡。除去外来种后,两地共有364种相同的维管植物,地区物种相似性系数为24.09%。从区系分化强度看,两地科、属分化程度都较低(1.5~3.5),这与两地的地形地貌是一致的。外来种以菊科、豆科和茄科(Solanaceae)植物居多,南溪外来物种占物种总数的20.5%,黄陂区为13.94%。外来种虽然使两地区物种多样性增加,但对于其区系成分构成影响并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