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41.
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问世几年以来,已经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的各个领域。通过对此技术方法的改进及与其他技术配合,其应用范围更加扩大,方法更加简化。然而在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PCR扩增(的)产物的专一性特别重要。本文探更多还原提出了一二段扩增法,很好地解决了引物不理想和由于内切酶位点的引入带来的PCR非专一性扩增.  相似文献   
142.
基因专一性鸡卵黄抗体(IgY)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抗原免疫鸡,从鸡卵黄中获取特异多克隆IgY抗体,是一条高产量、低成本的简便快速途径。IgY与哺乳动物抗体IgG相比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使IgY在现代免疫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采用基因免疫方法制备的基因专一性IgY抗体,在免疫分析、寻找药靶和生物标记物、制备新抗体等方面,必有进一步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3.
【背景】植食性昆虫对产卵场所的选择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寄主植物的发育阶段和被同种其他个体利用程度是影响其产卵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方法】采用野外罩笼的选择性试验,观察了广聚萤叶甲成虫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被取食程度、不同落卵量的豚草植株的产卵选择行为,分析产卵选择频次,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拟合识别期以估计产卵选择偏好性。【结果】开花期豚草被选择产卵的风险(瞬间概率)仅为生长期的16.5%,苗期豚草被选择产卵的风险为生长期的34.1%;成虫对3种被食程度豚草的产卵选择频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n=20,P<0.01),在3级被食程度豚草上产卵次数最多(12次),而在5级被食豚草上产卵次数最少(2次),表明成虫明显偏好将卵产于已被中等程度取食的植株上;成虫对不同落卵量植株(0、4、8个.株-1)未表现出显著的产卵偏好,对不同密度(高、低)斑块的豚草的产卵选择亦无显著差异。【结论与意义】豚草生育期和被取食程度影响广聚萤叶甲雌虫的产卵选择,而植株上的落卵量和豚草密度对产卵选择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4.
豚草卷蛾寄主专一性风险评价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马骏  万方浩  郭建英  游兰韶  卢德勇 《生态学报》2002,22(10):1710-1717
在以往豚草生物防治研究的基础上 ,为评价防治恶性豚草的外来天敌昆虫的安全性 ,以及探索外来生防作用物的风险评价方法 ,以豚草卷蛾为案例 ,进一步对其寄主安全性进行了风险评估。基于与豚草的近缘关系及以往的研究结果 ,选用 9科 36种常见经济作物、观赏植物和杂草 ,采用室内非选择性取食测定、田间开放条件下多选择性取食测定和室外非选择性取食分龄接虫的生命表等研究方法 ,对豚草卷蛾的寄主专一性作了深入研究。 ( 1 )室内非选择性取食测定结果表明 ,豚草卷蛾仅能在豚草和苍耳上完成整个幼虫的发育 ;但在强迫将高龄幼虫 ( 4~ 6龄 )接入黄花蒿、菊花 (黄莲 )和向日葵 (白 97-1和天委 F2 )时 ,有少量幼虫能发育化蛹 ,但不发生取食 ,在这些植物上完成发育只是一种假象。 ( 2 )田间开放条件下多选择性取食测定结果表明 ,豚草卷蛾的寄主选择性随种群数量不同而异 ,当种群数量增大 ,受取食条件胁迫时 ,出现风险“扩散”现象。田间供试的 1 6种 (含品种 )植物中 ,第 2、3和 4代出现虫瘿 (被幼虫选择 )的供试植物依次为 :豚草(第 2代 ) ;豚草和苍耳 (第 3代 ) ;豚草、苍耳和黄花蒿 (第 4代 )。按产卵单因子选择性风险指数 ( SEFRI(1) )值分析表明 ,豚草卷蛾成虫产卵对豚草、苍耳和黄花蒿表现出选择性风险  相似文献   
145.
ptaE是pestheic acid生物合成基因簇中的漆酶编码基因,前期的体内敲除实验表明其可能参与pestheic acid生物合成中的苯氧化偶联反应。本实验通过构建带有His标签的ptaE互补株,从中分离纯化了PtaE蛋白。体外酶活测定证实了PtaE参与pestheic acid生物合成中的苯氧化偶联反应,能够催化氯代二苯酮chloroisosulochrin和非氯代二苯酮isosulochrin分别生成pestheic acid及其非氯代形式RES-1214-1。对PtaE的底物专一性分析表明,PtaE具有较广泛的底物专一性,能够降解有毒物质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双酚A。  相似文献   
146.
从土壤中分离出1株能氧化硫化物的耐热链霉菌菌株LD48(Streptomyces sp.LD48),对其所产的硫化物氧化醇粗酶液的酶学性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是37℃以上;该酶极耐高温,在50-100℃范围内处理6h,未见酶活损失,甚至高压蒸汽灭菌(0.1MPa)30min后,亦未见酶活损失;其最适反应体系pH为8.0-10.6;该酶耐受pH范围较广,在pH为3-7时比较稳定,在pH11-13的强碱性环境中仍能保持70%的活性,但不耐受pH8-10的碱性环境;Mn2 对该酶有激活作用,EDTA则100%的抑制,而酶对Al3 、Mg2 、Ca2 及Zn2 等几种金属离子不敏感。  相似文献   
147.
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在学习《新陈代谢与酶》一节时,配备了两个实验,一个是《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另一个是《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我们知道,这两个实验分别验证了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相似文献   
148.
为探究豚草与苍耳上的广聚萤叶甲种群是否存在分化,对来自这两种植物上的叶甲(分别称为"豚草叶甲"和"苍耳叶甲")进行了选择性试验,并测定了其对5种近缘植物的取食量.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两群来源不同的叶甲对豚草和苍耳的选择偏好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豚草叶甲更偏好豚草,而苍耳叶甲相对更偏好苍耳.对广聚萤叶甲成虫取食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对不同测试植物的取食量随来源寄主植物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两群叶甲对向日葵的取食量存在显著差异,但对其他植物的取食量均无显著差异.豚草叶甲对豚草的取食量显著大干对其他测试植物的取食,24h平均取食量达51.27 mm2,而对其他4种植物的取食量无显著差异,均低于40 m2;苍耳叶甲取食豚草的量为52.24mm2(24 h),与取食向日葵和三裂叶豚草量无显著差异,但显著大干取食苍耳和菊芋的量,取食后两种植物的量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说明,苍耳属植物可能是广聚萤叶甲除豚草外的另一潜在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149.
【背景】脱硫细菌对有机硫的脱硫作用在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脱硫工业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目的】了解海洋沉积物中可分解有机物产生硫化氢的细菌多样性。【方法】对我国北戴河海洋沉积物中可培养的L-半胱氨酸脱硫细菌进行分离与筛选,通过对其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对其脱硫、脱氮能力进行检验。【结果】从海洋沉积物中分离得到97株细菌,从以L-半胱氨酸为硫源的培养基中筛选出62株有机脱硫专一型细菌。根据脱硫细菌的形态及其特征,从中选取12株作为典型代表做进一步分析,它们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和红球菌属(Rhodococcus)。结果表明,这12株细菌均可产生半胱氨酸脱巯基酶,能够将半胱氨酸分解为丙酮酸、硫化氢和氨,即同时具备脱硫与脱氮的能力。其中有5株菌脱硫能力较强,分别属于赖氨酸芽孢杆菌属、动性球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结论】海洋沉积物中存在着丰富的L-半胱氨酸脱硫细菌,为进一步研究海洋中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150.
四川黄龙沟优势兰科植物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天文  金辉  刘红霞  安德军  罗毅波 《生态学报》2010,30(13):3424-3432
在自然条件下,兰科菌根真菌对兰花的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都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解高原兰科植物菌根真菌的多样性状况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选取了四川黄龙沟的两种生境中生长的8种优势兰科植物,分别于植株的萌芽期(4月份)、生长期(7月份)和果期(9月份)采集营养根进行菌根真菌的多样性研究。其中,黄花杓兰(Cypripedium flavum)、少花鹤顶兰(Phaiusdelavayi)、二叶匍茎兰(Galearis diantha)和广布小蝶兰(Ponerorchis chusua)分布在开阔生境;筒距兰(Tipularia szechuanica)、小花舌唇兰(Platanthera minutiflora)、珊瑚兰(Corallorhiza trifida)和尖唇鸟巢兰(Neottia acuminate)则分布在密林生境。通过对分离所得的50个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ITS序列测定相结合的鉴定,共获得菌根真菌41种。对担子菌和子囊菌分别进行的系统发育树构建结果显示,子囊菌为优势种类(35种),以柔膜菌目(Helotiales)、炭角菌目(Xylariales)和肉座菌目(Hypocreales)内的种类为主,担子菌则以胶膜菌(Tulasnellaceaesp.)为主。在8种兰科植物中,二叶匐茎兰表现出极高的专一性,其菌根真菌均属于Hypocrea。其余兰科植物的菌根真菌分别属于不同的科,专一性相对较低。物种丰富度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密林生境的兰科植物的菌根真菌多样性在各生长季节基本高于开阔生境。此外,两种生境的优势兰科植物的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随生长季节转变所呈现的变化规律是相似的:萌发期和生长期的多样性均较高,峰值出现在生长期,到果期时则大幅下降。这与高原兰科植物的生长特性及营养供求规律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