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2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70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易组"太谷核不育基因"(Ms2)基因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在远缘杂交中由普通小麦(AABBDD)4D染色体易组导入六倍体小黑麦(AABBRR)以及硬粒小麦(AABB)的太谷核不育基因Ms2(原位于普通小麦4D染色体短臂距着丝点31.2cM的显性雄性不育核基因)。重新异回普通小麦染色体组中,所获得携带易组Ms2基因的新型太谷核不育小麦其显性雄性不育特性表达正常,且雄性不育株的雌性可育机制正常,对不育株幼穗花粉母细胞减数分型期染色体构型的观察可见其为整倍体(2n=42),尚未发现回归普通小麦的易组太谷核不育与原位 的太谷核不育基因有不同的表型。采用系统的标志基因测交法对回归普通小麦的易组太谷不育基因进行测交定位,发现易组Ms2基因与普通小麦显性秆标志基因Rht3连锁,从而将其定位于普通小麦4B 色体虎Rht3基因9.7cM处,新位点被命名为Ms2(4BS),对Ms2基因在六倍体小黑麦与原太谷核不育小麦远缘杂交中位时的走向,普通小麦4A与4B染色体的互换更名以及Ms2(4BS)新位点的开发利用进行了讨论,认为异源多倍体生物核基因的组间易位倾向于从供体染色体向进化亲缘关系较密切,且染色体序数与染色体臂相同的部分同源染色体易位;1988年第7届国际小麦遗传学会对普通小麦4A与4B染色体的互换更名是正确的;Ms2(4BS)作为一个新型的遗传标记,作为小麦族内所有携带B染色体组的物种的育种工具和在拓建各为小麦种质资源的基因库等方面均有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112.
采用组织RNA原位杂交技术研究钙调素基因在光敏核不育水稻接受光周期信号后时空表达特征的结果表明,钙调素基因在不同光周期诱导后,吉片在育性转换对不周期敏感的不同发育时期中,mRNA表达量和空间分布上没有明显的差异,与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不存在直接的关系,可能与光敏色素信号系统调节叶绿体发育及光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3.
银鲫复合种外源遗传物质整入的RAPD分析   总被引:41,自引:13,他引:28  
在优化RADPD检测条件的基础上,采用40对随机引物,比较分析了银复合物,异育银鲫和兴国红鲤相互间扩增DNA片段的异同性。总的来说,银鲫复合种和异育银鲫具有基本一致的扩增产物,而与兴国红鲤的扩增产物多数不同,相似率分析表明,银鲫复合种与兴国红鲤之间的相似率为31.6%,异育银鲫与兴国红鲤之间的相似率为28.6%。在分析中,除发现银鲫复合种,异育银鲫与兴国红鲤间共有扩增片段外,还发现了银鲫复合种与兴  相似文献   
114.
对中华猕猴桃果实采用进行钙处理,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果实钙含量,可以抑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呼吸率及乙烯生成量,延缓果实衰老,本实验以2%CaCl2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5.
对比考察了农垦58s与7001s、8902s与培矮64s及8902s与安农S1等3个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杂交组合的双亲、F1、B1、B2和F2世代的样本及每一个体的PE和TE的变异。无论双亲核不育基因的等位程度及栽培环境的光、温周期如何,在多数情况下都显示了如下的规律:(1)后代样本PE、TE的大小虽然形形色色,但都取决于其双亲。F1表示完全显性甚至超显性。(2)F2个体的PE或TE、尤其同一个体PE与TE的集成类型发生有规律的分离和超亲分离,产生形形色色的育性转换类型。在纯粹由雄性不育个体组成的F2不育分样本中也发生同样分离。(3)PE或TE的广义遗传力的估值都大于50%。据此推断PE、TE是两个可遗传并可供选择的独立性状;并对育性转换现象的遗传机制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6.
黑鹳人工孵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鹳人工孵化研究THESTUDIESOFARTIFICIALINCUBATIONFORBLACKSTORK关键词黑鹳,人工孵化,卵失重率KeywordsBlackStork,Artificialincubation,Eggweightlosrate中...  相似文献   
117.
长喙毛茛泽泻(泽泻科)的交配系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对濒凶植物长喙毛茛泽泻的交配系统作了综合研究。结果理:该种的花粉粒和柱头较平滑,花内分泌细胞存在但欠发达,开花前花粉萌发率较高而开花1h后花粉萌发能力急剧衰退,花粉/胚珠比较低,花部综合特征与其花前期闭花授粉的交配习性相适应。该种的自然居群及实验居群中均未观察到花间的虫媒传粉,仅有极小型昆虫起花内传粉作用,亦未检出风媒花粉流。  相似文献   
118.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宿主植物提供碳水化合物供其完成整个生命周期,添加外源物质调控AMF和宿主植物的关系被认为是一种可行的措施。通过盆栽实验种植番茄,探索土施不同糖类对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的侵染率、产孢能力和功能(宿主植物生长和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葡萄糖和蔗糖可提高接种了摩西球囊霉的番茄的地上部生物量以及磷、钾吸收量,但对地上部氮吸收量影响不显著;添加麦芽糖和淀粉对地上部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量的影响均不显著。添加糖类处理,土壤碱解氮均有下降趋势;土壤速效磷、速效钾随着地上部磷和钾吸收量增加有下降趋势。糖类添加对土壤有机质没有影响。添加不同糖类均提高了AMF的侵染率,其中添加蔗糖处理的侵染率较单独施用摩西球囊霉菌处理增加了114%。单独施用摩西球囊霉菌剂处理土壤孢子数为10个/g,添加葡萄糖和淀粉处理的孢子数均为8个/g,添加蔗糖和麦芽糖处理的孢子数均为11个/g,添加糖类均对AMF产孢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9.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分析其对D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60例糖尿病(DM)患者按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DN前期组58例(A组),DN早期组52例(B组)及DN临床组50例(C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61例为对照组(D组)。比较四组受试者血中NGAL、CysC、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EA),及尿中微量清蛋白(UMA)水平的差异,分析血NGAL、CysC与UMA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A、B、C组受试者NGAL、CysC及UMA水平显著高于D组,且CB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BUN和CREA水平均明显高于A、B、D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组较D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血NGAL、CysC与尿UMA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59,0.64;P均0.05)。结论:DN早期患者血浆NGAL与血清CysC水平显著升高,且二者均与尿UMA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作为评价肾脏损害程度及DN早期诊断的较敏感的生物学标志物,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20.
作为防治或根除重大害虫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害虫遗传防治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综述了不育昆虫技术、雌性致死系统和昆虫显性致死技术等经典害虫遗传防治策略的发展历史、技术特点和应用情况。近年来,许多新的分子生物手段被不断提出并整合到害虫遗传防治策略中,包括归巢核酸内切酶基因、锌指核酸酶、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CRISPR/Cas9系统、Medea元件、Killer-Rescue系统、Wolbachia-细胞质不亲和性系统等。基于这些新的工具手段,许多国家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启动了下一代害虫遗传防治项目。而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相对薄弱,需要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害虫遗传防治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从而实现本地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治理和外来入侵生物的有效狙击,确保我国未来的粮食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