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395篇
  138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不同光照条件对菹草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受控试验,研究了4个光照处理(100%、50%、20%、10%的自然光)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100%和50%自然光处理对菹草的总生物量影响不显著,20%和10%的自然光显著降低了菹草的总生物量.(2)在生物量分配方面,50%自然光处理的根冠比值显著低于其他3个处理组,表现出菹草对地上部分茎叶生物量的投资较多.(3)在50%自然光条件下,菹草的株高、植株叶片数、顶枝叶片数明显高于其他3个处理组的对应参数,说明适当的遮荫会促进菹草植株的生长;10%自然光下的各参数值均最小(除根/冠比值),表明已较严重地限制了菹草的正常生长.(4)20%和10%自然光的遮光处理增加了菹草的叶片厚度,100%、50%、20%和10%的自然光下分别为0.260、0.297、0.440、 0.306 mm.(5)100%自然光叶片的叶肉细胞没有形成发达通气组织,50%自然光的菹草叶肉细胞开始形成较发达的通气组织,通气组织中间隔分布有单层细胞组成的隔膜,20%和10%自然光的叶片中隔膜细胞破裂,形成了发达的通气组织;20%和10%自然光的叶片通气组织细胞面积显著大于100%和50%自然光处理组,均值分别为0.558 mm2、 0.284 mm2和0.108 mm2、 0.087 mm2.(6)20%自然光处理组根的表皮细胞中可以发现四端尖锐晶体存在,表明植物生长受到一定程度胁迫;50%自然光处理的根通气组织彼此相连,形成大的通气结构,而其它处理组皮层没有形成通气结构.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表明,50%自然光处理较有利于菹草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2.
外瓶霉可致人类感染 ,不同生物群落的菌种 ,其致病性、药敏性等特征具有差异性。通过对 1 0株棘状外瓶霉核糖体基因及其转录间隔区进行序列测定 ,并与GeneBank中 9株同种真菌对比分析 ,揭示了不同生物群落的棘状外瓶霉虽然形态学差异性小 ,但在基因学上具有差异性 ;原属于甄氏外瓶霉变种的BMU 0 0 0 45 7(ATCC 2 41 5 2E .jeanselmeivar.hetoromorpha)与 2株棘状外瓶霉具有 1 0 0 %的同源性。研究提示了形态学特征相似的棘状外瓶霉在基因水平上具有差异性 ,核糖体基因及其转录间隔区对于研究菌群特性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3.
桂西壮族人群乙肝病毒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广西西部壮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c B virus, HBV)基因型分布特点,本文运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对30例壮族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进行了HBV基因型检测,现初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4.
对138例CHB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检测非特异性CTL,HBV特异性CTL,肝功能,HBVDNA,HBVM(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结果显示,C基因型感染者,非特异性CTL((19.91±6.01)%)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16.12±3.12)%),t=3.05,P<0.01,HBVDNA水平((6.25±0.81)log10拷贝/mL)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5.02±0.61)log10拷贝/mL),t=6.03,P<0.01,HBeAg阳性46例(74.19%),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39例,占52%),χ2=7.09,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TL)、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分别为(507.15±312.17)IU/L和(46.10±40.18)μmol/L)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分别为(290.05±215.12)IU/L和(29.12±17.12)μmol/L),t=3.76,2.29,P<0.01,P<0.05.C基因型感染者的HBV特异性CTL((0.21±0.05)%),低于B基因型感染者((0.39±0.12)%),t=5.61,P<0....  相似文献   
105.
徐强  程智慧  孟焕文  张昱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2):2747-2754
采用玉米单作、线辣椒单作、玉米-线辣椒套作3种栽培模式,并在玉米-线辣椒套作的种间根部设3种不同隔离处理(膜隔、网隔和无隔),研究了玉米-线辣椒套作系统中土壤生物因子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线辣椒套作具有明显优势;与两作物单作和玉米-线辣椒套作种间根区膜隔处理相比,玉米-线辣椒根区无隔和网隔处理复合群体中两作物根际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均显著提高;除有效镁与真菌种群数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呈负相关外,其余速效养分与各生物因子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该系统中促进有机质累积的主要生物因素是脲酶、过氧化氢酶、细菌和蛋白酶,蔗糖酶是影响碱解氮的最主要因子,脲酶是影响有效磷的最主要因子,细菌是影响有效钾的最主要因子,碱性磷酸酶、真菌只是选择性地对有机质的累积和氮、磷、钾有效养分的形成起作用,放线菌对土壤养分的直接作用系数为负,对土壤养分形成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06.
107.
统计了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被子植物及各生活型果实的类型及比例,并与藏东南地区做了比较。结果如下,西藏自治区果实以蒴果为主(占37.74%),其次为瘦果、坚果、浆果等;干果的比例远远大于肉果;不同生活型的果实类型谱差异较大,乔木中核果的比例最高,藤本中浆果比例最高,灌木中瘦果比例最高,草本中蒴果占优势;4个生活型中,肉果的比例乔木为最高,其次为藤本、灌木、草本。藏东南地区植物的果实类型也以蒴果为主,其次为瘦果、浆果、核果等;藏东南乔木中核果比例最高,藤本中浆果比例最高,灌木和草本植物以蒴果占优势;乔木肉果的比例最高,其次为藤本、灌木、草本。藏东南肉果比例大于全藏区,而干果比例则相反。果实类型的这些性状特征与各自的环境相适应,是植物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进化结果,该研究对于理解植物果实对生态环境的长期适应进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8.
Ncol2是新发现的参与免疫调节的重要因子,Ncol2基因骨髓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的建立,能够有针对性的研究Ncol2基因缺失后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根据条件性基因敲除的原理,本文利用loxp转基因小鼠和在骨髓细胞特异性表达Cre重组酶的LysMcre小鼠,繁殖建立了骨髓细胞特异性敲除Ncol2基因的小鼠,并提供了用鼠尾做基因型鉴定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09.
【背景】大熊猫的肠道内微生物类群丰富,种群结构与宿主的年龄、生存环境、季节变化等因素有关,其中年龄是影响肠道菌群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目的】以不同年龄阶段的大熊猫粪便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不同年龄大熊猫肠道内芽孢杆菌的多样性,探究大熊猫肠道芽孢杆菌种类与年龄段之间的关系,并为优良益生菌剂的开发提供菌种资源。【方法】用稀释涂布法分离大熊猫粪便中的芽孢杆菌,对分离的菌株进行BOXA1R-PCR、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及主成分分析,揭示大熊猫肠道中可培养芽孢杆菌的多样性;采用对峙生长法和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分别检测菌株的抗菌能力和药敏性。【结果】从大熊猫粪便中共分离出90株芽孢杆菌,基于BOXA1R-PCR分析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并从中选取41株代表菌株,经16Sr RNA基因测序分析后,结果显示归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methylotrophicu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6个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熊猫肠道芽孢杆菌种群组成与年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所有的供试菌株都具有纤维素降解潜力,大部分菌株对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除对青霉素具有耐药性外,供试菌株对常见的抗生素耐受性低。【结论】年龄是影响大熊猫肠道芽孢杆菌分布的重要因素,成年大熊猫肠道芽孢杆菌种类多样性最丰富,这为大熊猫益生菌制剂的开发提供了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10.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不同时长持续时间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对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EST联合EPBD治疗的9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其术中气囊扩张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46例,扩张时间20 s)、B组(46例,扩张时间40 s),对比两组患者一次净石率、机械碎石率、操作时间及X线暴露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肝功能指标,术后12 h血淀粉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胰腺炎、消化道出血、胆道感染、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对比显示两组患者一次净石率、机械碎石率、操作时间、X线暴露时间及12 h血淀粉酶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谷氨酸转氨酶(Glutamate aminotransfer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出现明显的下降,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3)A组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为4.35 %(2/46),B组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 %(8/46),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T联合EPBD对胆总管结石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术中不同气囊扩张时间不会对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等指标造成影响,但长时间扩张存在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建议在能够正常实施手术的情况下尽量控制术中气囊扩张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