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40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1 毫秒
61.
细胞毒性研究认为Cd2+的释放是硒化镉(CdSe)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机制之一,而Se2-阴离子在纳米粒子中的毒性机制未知。作者研究了硒代硫酸钠(selenosulfate(SSeO3)2-)对HL60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发现10μmol/L的硒代硫酸钠可以显著抑制细胞活力,诱导细胞凋亡,出现了染色质凝聚、DNA ladder和G0/G1凋亡亚峰。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的同时,促凋亡蛋白Bax的免疫荧光增加。结果表明还原态的Se2-阴离子有显著的细胞毒性作用,可以诱导HL60细胞凋亡。同时也暗示Se2-阴离子的释放可能是含Se2-纳米粒子(比如硒化镉的量子点)细胞毒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2.
描述了点翅盲蝽属2新种,记述了点盲蝽属中国1新纪录种.以新名Bryocoris(Cobalorrhynchus)latiusculus代替Bryocoris(Cobalorrhynchus)latus Hu et Zheng,2004.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昆虫学研究所.叉突点翅盲蝽,新种Compsidolom furcillatum Li et Liu,sp.nov.正模(♂),云南玉龙山(27°10'N,100°18'E),1979-08-10,郑乐怡、邹环光采.副模11(♂)(♂),16♀♀,同正模.眼间距大于眼宽,触角第Ⅰ节基部距黑色环斑,中部具2大黑斑,触角第Ⅱ节两端黑色,跗节基部黑色,雄虫体背斑点不明显,阳茎端细长,端部"Y"型,次生生殖孔近端部.全北点翅盲蝽Compsidolon salicellum(Herrich-Schaeffer,1841)中国新纪录观察标本:4(♂)(♂),2♀♀,湖北神农架保护区(31°45'N,110°40'E),2004-08-12,李传仁采;2(♂)(♂),2♀♀,湖北五峰(30°12'N,116°40'E,alt.1 000 m),1999-07-11,郑乐怡采.分布:湖北(神农架、五峰);瑞典,丹麦,俄罗斯,德国,斯洛伐克,法国,加拿大,美国.钩点翅盲蝽,新种Compsidolon uncum Li et Liu,sp.nov.正模(♂),西藏亚东(27°31'N,88°58'E,alt.2 600-2 900 m),2003-08-27,薛怀君、王新谱采.副模:20(♂)(♂),12♀♀,同正模.体背除楔片外被密集的黑褐色斑点,额区具暗纹,近头顶后缘处横行排列1排黑色圆斑,触角第Ⅰ、Ⅱ节基部黑色,阳茎端刺突两枚,一枚向下弯曲,钩状,一枚直.宽蕨盲蝽,新名Bryocoris(Cobalorrhynchus)latiusculus Hu et Zheng,nom.nov.Bryocoris(Cobalorrhynchus)latus Hu et Zheng,2004.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29(2):272-275.Bryocoris(Cobalorrhynchus)latus Hu et Zheng 2004为B.(C.)latus Lin 2003的次同名,现命以新名Bryocoris(Cobalorrhynchus)latiusculus Hu et Zheng,次同名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63.
【目的】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Rondani)是一种捕食性天敌,其幼虫对蚜虫具有较好的控制潜能。研究不同冷藏条件对食蚜瘿蚊耐寒能力的影响,为食蚜瘿蚊的低温冷藏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热电偶原理,测定食蚜瘿蚊在不同冷藏条件下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25℃条件下,食蚜瘿蚊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及结冰点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2龄幼虫过冷却点(﹣26.18℃)和结冰点(﹣24.98℃)最低,雄成虫过冷却点(﹣22.95℃)和结冰点(﹣21.86℃)最高。在不同变温条件下冷藏食蚜瘿蚊蛹,其过冷却点在冷藏10、20和30 d时均上升且高于对照,冷藏40 d时低于对照;同一冷藏时长下不同冷藏方式间过冷却点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食蚜瘿蚊蛹在5℃条件下冷藏50d,每天定时7℃中断4h的结冰点(﹣23.09℃)最低,冷藏30d的结冰点(﹣21.15℃)最高;食蚜瘿蚊蛹在5℃条件下冷藏40 d,每天定时9℃中断4 h的结冰点(﹣22.66℃)最低,冷藏20 d时的结冰点(﹣20.95℃)最高;同一冷藏时长下3种冷藏方式间结冰点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食蚜瘿蚊2龄幼虫的耐寒能力最强,雌成虫的耐寒能力要高于雄成虫;变温贮存和恒定低温均适合食蚜瘿蚊的低温贮存。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构建符合广东省医疗卫生现状和特点的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基本框架。方法 采用Delphi法对备选指标进行3轮专家咨询。结果 预调查和2轮咨询专家积极性系数分别为100%、96.67%、1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70;正式两轮咨询一级指标权重权重比例接近,P<0.005 ;正式两轮咨询专家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161、0.191。结合专家对指标评价总分的排序和各指标重要性、可操作性变异系数,最终筛选25个指标。结论 从公立医院的角度,构建了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医师多点执业实施框架。  相似文献   
65.
家蚕Bmyan基因的克隆表达和作为microRNA 7靶基因的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约22 nt的非编码RNA,通过与其靶基因3′端非翻译区(3′-UTR)的结合来调节各项生命活动。克隆表达家蚕Bmyan基因,验证其是否是bmo-miR-7的靶基因对于深入研究家蚕变态发育机制有重要意义。基于同源性检索和PCR扩增,克隆了家蚕Bmyan基因CDS全长,编码476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家蚕YAN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保守,含SAM-PNT和ETs结构域。芯片数据、RT-PCR和定量PCR的检测结果表明,Bmyan在五龄3 d的家蚕头部、体壁、卵巢中高量表达,在其余组织中低量表达或不表达。在幼虫期,Bmyan表达水平相对较低,但在上蔟期和蛹期前4 d高量表达。通过3′RACE克隆了Bmyan基因的3′-UTR。RNAhybrid在线软件预测了其3'-UTR上bmo-miR-7的两个靶位点。构建了含有Bmyan基因3′-UTR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转染载体,将该载体与bmo-miR-7的mimics序列共转染到家蚕胚胎细胞系BmE中,通过测定荧光素酶的活性,证明了Bmyan基因是bmo-miR-7的靶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bmo-miR-7和Bmyan在家蚕体内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6.
在密封式流水呼吸室内,对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在pH值分别为5.5、6.0、6.5、7.0、7.5、8.0和8.5试验用水条件下的耗氧率进行了测定.结果 显示:厚颌鲂幼鱼耗氧率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白天高于晚上,下午高于上午,夜间变化不大.不同pH值的平均耗氧率为0.7135 mg/g · h,平均耗氧率最高是在pH7.5时,为0.8665 mg/g · h,平均耗氧率最低是在pH5.5时,为0.5397 mg/g · h.在密封式呼吸室内测定pH值在5.5、6.0、6.5、7.0、7.5、8.0和8.5试验用水条件下的厚颌鲂幼鱼的窒息点,分别为1.3920、1.3067、1.1547、1.0683、1.0933、1.1733和1.2331 mg/L,平均窒息点为1.2008 mg/L.  相似文献   
67.
利用纳米材料介导的药物靶向治疗和动物细胞转基因等相关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植物因存在细胞壁的障碍,无论原位还是离体细胞培养条件下,利用纳米技术进行基因转移均存在很大难度.因此设想,如通过纳米颗粒材料物理尺寸的改变和表面化学修饰,能改变纳米颗粒与植物细胞壁界面上的生物物理或生物化学特征,从而有利于纳米颗粒材料穿越植物细胞壁进入植物细胞,将对推动纳米技术在植物转基因领域中的应用产生重要意义.根据以上设想,研究了不同的共孵育时间和温度等条件下,杂交鹅掌楸的胚性悬浮细胞与经不同表面化学修饰的CdSe/ZnS纳米颗粒之间相互作用过程的细胞生物学特征,以及CdSe/ZnS量子点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在共孵育后3h以内,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经表面后修饰带正电荷的CdSe/ZnS纳米颗粒.同时,胞吞进入细胞内部的表面携带正电荷的CdSe/ZnS纳米颗粒的量明显与共培养时间、温度有明显的依赖关系,表明它们可以通过细胞的液相胞吞作用进入杂交鹅掌楸细胞内,且不影响细胞的活性;而表面带负电荷的CdSe/ZnS纳米颗粒则主要聚集在细胞外壁附近.在培养溶液中添加20%(质量比)聚乙二醇,可进一步提高鹅掌楸细胞胞吞CdSe/ZnS纳米颗粒的量和减轻CdSe/ZnS纳米颗粒的细胞毒性.本研究表明,以表面携带正电荷的CdSe/ZnS量子点纳米材料作为基因载体,在植物悬浮细胞的转基因研究和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68.
梁文兰 《生物学通报》1995,30(10):20-21
核蛋白体上有3个tRNA的结合位点,A位、P位和E位。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核蛋白体移位,脱氨酰tRNA只从P位点移到E位点,而不脱落,只有当A位点与新的氨酰tRNA结合后,脱氨酰tRNA才与E位点脱离。如果错误的氨酰tRNA进入A位,则结合不稳定,就会脱落下来,这样保证蛋白质合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9.
本实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brmation polymorphism analysis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roducts,PCR-SSCP)和DNA直接测序技术,对75例浙江地区散发性先天性巨结肠病例EDNRB基因编码区的全部7个外显子,进行了点突变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与分析,探讨浙江地区先天性巨结肠患者EDNRB基因的突变特征,阐明EDNRB基因与散发性先天性巨结肠症发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结果有6例患者在第4外显子上检测到密码子277位点 CTG→CTA的置换,导致亮氨酸的同义突变(L277L),属于单核苷酸多态性,发生率为8%(6/75)。有 2例患者在第2外显子上检测到密码子185位点GTG→ATG的置换,导致缬氨酸到蛋氨酸的错义突变(V185M),此突变型未在国内外文献中报道过,认为是新的基因突变型,突变率2.7%(2/75)。研究结果表明,浙江地区先天性巨结肠群体可发生EDNRB基因的杂合性突变,提示EDNRB基因与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发病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70.
为了解珍稀植物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iense)种群结构特征,加强其就地保护,基于湖北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的1 hm2长期监测样地,分析了鹅掌楸所在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种的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鹅掌楸的种内关联及其与群落优势种的种间关联.样地共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7159株,隶属于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