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3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138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420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灵芝凝集素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52.
为了研究酸豆外果皮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现代色谱分离技术从酸豆(Tamarindus indica Linn.)外果皮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和纯化得到18个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对它们进行鉴定,分别为木犀草素(1)、7,3′,4′-三羟基黄酮(2)、芹菜素(3)、7,4′-二羟基黄酮(4)、7,4′-二羟基-3′-甲氧基黄酮(5)、紫云英苷(6)、槲皮素(7)、山柰酚(8)、金合欢素(9)、圣草酚(10)、柚皮素(11)、紫铆素(12)、二氢山柰酚(13)、5,7,3′,5′-四羟基二氢黄酮(14)、5,6,7,4′-四羟基二氢黄酮(15)、3,5,7,3′,5′-五羟基二氢黄酮醇(16)、儿茶素(17)、表儿茶素(18)。10个化合物(2、4~6、9、11、13~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ORAC法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发现酸豆外果皮的4份萃取物及9个化合物(1、2、7~10、12、13、17)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3.
大熊猫子宫钙调素的分离纯化和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熊猫子宫为材料分离纯化了钙调素,经SDS-PAGE,PAGE和等电聚焦电泳鉴定,表现均一。分子量为18800道尔顿,等电点为3.6。该蛋白质分子的N-末端为封闭的。大熊猫子宫钙调素具有其它来源钙调素所特有的一些性质。对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还发现对超氧化物歧化酶也有一定激活作用。电泳行为受Ca^2+影响而出现特征性电泳改变,在含有Ca^2+的SDS凝胶电泳中,电泳速度比EGTA存  相似文献   
54.
经硫酸铵分级、CM-纤维素柱层析和Sephadex G-75柱层析,从野生型秘鲁蕃茄未成熟果实的匀浆液中分离纯化了蛋白酶抑制剂Ⅱa,Ⅱb。纯化的蛋白酶抑制剂经SDS-PAGE鉴定呈单一带,分子量均为17kD。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蛋白酶抑制剂Ⅱa,Ⅱb均与马铃薯蛋白酶抑制Ⅱ有血清学上的交叉反应。抑制蛋白酶活性测定显示两种蛋白酶抑制剂都表现强的抑制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但对胰蛋白酶的  相似文献   
55.
细胞外囊泡是细胞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通过胞吐作用释放的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纳米级囊泡。细胞外囊泡作为蛋白质、核酸、脂质和代谢物等物质的载体,能够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穿梭,行使物质传递、信息交流的功能,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近年来,植物中细胞外囊泡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其研究和分析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介绍了细胞外囊泡的组成,综述了植物中细胞外囊泡的生物学功能,分析了细胞外囊泡分离与富集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原位成像技术的应用,最后对植物细胞外囊泡研究技术发展的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6.
为研究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根的抗HIV蛋白酶活性成分及其分子对接机制,采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越南槐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采用HIV蛋白酶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抗HIV活性筛选,运用分子对接手段初步探究活性化合物与HIV-1蛋白酶的结合机制。结果表明,从越南槐中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三叶豆紫檀苷(1)、苦参碱(2)、N-acetylnicotinamide (3)、2′-O-甲基腺苷(4)、毛蕊异黄酮苷(5)、玫瑰花苷(6)、环广豆根素(7)、芒柄花苷(8),此外还分离得到塑化剂衍生物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9)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0)。抗HIV蛋白酶活性测试显示化合物1和2的IC50分别为13.2和38.6μg/m L,分子对接表明其与HIV蛋白酶有一定的结合作用。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显示中等的抗HIV蛋白酶活性。  相似文献   
57.
58.
59.
双水相电泳分离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制备型电泳技术的研究得到了重视。然而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大规模的制备型电泳技术的研究还未能取得突破。阻碍电泳放大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由于电加热作用而导致的热对流对电泳分离的破坏。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提出了许多方法。例如,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下进行电泳,应力稳定自由流动电泳,循环等电聚焦和区带电泳,色谱电泳和等电膜等电聚焦等。这些方法在电泳放大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各有其局限性。最近,Clark提出利用双水相的液液界面阻止热对流的设想,为开发大规模的制备型电泳技术开辟了一条新途径、Raghava Rao等在两种双水相体系上施加电场后成倍地缩短了分相时间。Levine和Bier采用U型管电泳装置研究了双水相体系中血红蛋白的电泳迁移率,观测到界面有阻滞作用。Clark在柱型电泳装置中进行了一组双水相萃取肌红蛋白的简单实验。在10mA的恒电流下电泳40min之后,肌红蛋白的分配系数为7.5,而当电场反向后,分配系数变为0.04,界面阻力并不显著,两者结论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60.
运用差异展示分离特异性表达的基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等生物中含有约100000个不同的基因,其中仅有15%的基因在任何个体细胞中均表达.因此分离特异的目的基因便显得十分重要.差异展示是通过部分扩增mRNA的逆转录产物、经测序胶电泳,分离到差异性表达的基因.它与消减杂交相比是分离特异表达基因的更有效的手段.虽然这种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随着对这种技术的不断改进,它将会有越来越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