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1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56篇 |
专业分类
2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香蒲属(Typha L.)为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植物, 种间存在十分普遍的杂交现象, 其中一些杂种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有重要的作用。在查阅大量腊叶标本基础上, 结合野外居群生物学工作, 作者发现中国一新记录杂种, 即T.×glauca Godr. (T. angustifolia L.×T. latifolia L.), 并新拟“粉绿香蒲”作该杂种的中文名。对粉绿香蒲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其与亲本水烛和宽叶香蒲的区别, 并给出检索表。 相似文献
122.
为了探究不同方式组建授粉蜂群的授粉效率,利用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蜂王上颚腺信息素(Queen mandibular pheromone, QMP)替代蜂群内的真正蜂王组建授粉蜂群给“日本新秀”西瓜授粉,比较有王群(Queenright)、无王群(Queenless)、假王群(QMP+queenless)和人工授粉(Hand pollinated)4种不同授粉方式对设施西瓜授粉后的产量、品质和蜂群采集活动及蜂群损失情况差异,以此验证利用蜂王上颚腺信息素替代蜂王组建蜂群为设施西瓜授粉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假王群采集活动趋势可与有王群保持一致,两者蜂群损耗、出巢、回巢和带粉回巢的采集蜂数显著高于无王群;有王群和假王群授粉西瓜平均产量均显著高于无王群和人工授粉。有王群、假王群和无王群处理的西瓜果实种子饱子数均显著高于人工授粉。且有王群和假王群西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无王群和人工授粉处理。综上所述,使用蜂王上颚腺信息素替代蜂王组建小型授粉蜂群为设施西瓜授粉切实可行,该研究为设施作物授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拓展了昆虫信息素在农业系统中的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3.
本文详细描述了菱臼齿兽耳区各个部分的基本结构;并指出了耳区结构与某些啮齿类的相似性,以及中耳鼓泡组成成份与戈壁(犭亚)兽(Anagale gobiensis)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4.
125.
以宽叶弹簧草Ornithogalum concodianum休眠期的鳞茎为材料,进行离体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MS(KH2PO4 加倍)+6-BA 4.0 mg·L-1+NAA 0.5 mg·L-1适宜鳞茎诱导,诱导率达54.2%;对鳞茎增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6-BA,培养基2/3MS(KH2PO4 加倍)+6-BA 4.0 mg·L-1+NAA 1.0 mg·L-1+蔗糖2%适宜鳞茎增殖,增殖系数为4.0;培养基1/2MS(大量元素减半,其他成分不变)+IBA 1.0 mg·L-1+NAA 1.0 mg·L-1+活性炭1.0 g·L-1生根效果较好;适宜的栽培基质为草炭∶园土∶火山岩(体积比)=5∶1∶1,成活率可达89.6%。 相似文献
126.
本文记述了宽缘金小蜂属Pachyneuron 1新种-丁香蜡蚧宽缘金小蜂P.syringae,该种寄生为害北京丁香的一种蜡蚧。这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林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27.
陕南西乡张家沟剖面的寒武系下部岩层中发现了大量原始锥石类,根据整体形态特征和原始锥石类化石分类方案将其归属到六方锥石属Hexaconularia。前人对于六方锥石分类方案众多,本文对其进行重新厘定。本文报道的六方锥石新材料在中央锥面上具有两条不连续的角沟,这不仅丰富了种内特征,而且为六方锥石的壳体演化趋势提供了依据。前人发现的该类化石与本文描记的化石类型相同,产地不同,因而具有地层对比意义。 相似文献
128.
触角和下唇须是昆虫头部的重要感觉器官,其上被有多种类型的感器。宽胫夜蛾Protoschinia scutosa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但其触角和下唇须感器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宽胫夜蛾的触角和下唇须感器的类型、分布和超微形态。宽胫夜蛾的雌雄触角均为丝状,雌虫触角鞭节明显短于雄虫。雌雄触角均分布有8种类型感器,分别为Bhm氏鬃毛、鳞形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且雄性毛形感器的数量明显多于雌性。宽胫夜蛾的下唇须为长管状,雌雄下唇须长度无显著差异。共观察到5种类型感器,即毛形感器、钟形感器、鳞形感器、刺形感器和棒形感器。毛形感器分布在下唇须基部第1节和端部第3节的陷窝器内,钟形感器位于第1节毛形感器簇之中,鳞形感器在各节均有分布,刺形感器和棒形感器只见于第3节。并对宽胫夜蛾的触角和下唇须感器的功能进行初步的推测和讨论。为昆虫感器功能分析、分类学和行为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9.
濒危植物宽叶羌活天然居群cpDNA非编码区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叶绿体DNA非编码区直接测序的方法,对青海、甘肃、四川3个省区内濒危植物宽叶羌活14个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以明确其遗传背景,为宽叶羌活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14个居群138个个体的序列长度介于509~515bp;碱基组成A+T含量较高(平均67.6%)。(2)根据序列的核苷酸变异共鉴定出31个单倍型,其中9种单倍型(H5、H1、H9、H10、H16、H17、H19、H20、H22)为居群所共享,而且单倍型H5分布最广、在10个群体的67个个体中检测到,占总样品数的48.56%。(3)14个居群宽叶羌活具有高水平单倍型多样性(Hd=0.750 3)和较高水平核苷酸多样性(Pi=0.007 11),但31个单倍型没有按地理分布形成明显的族群,各地理单元中的单倍型相互混杂,没有明显的地理分化模式。(4)AMOVA分析、居群间分化度(FST=0.602 4)分析和基因流(Nm=0.330)分析的结果一致,表明宽叶羌活大部分遗传变异(60.24%)发生在居群间,居群间的基因流较低,群体间变异是宽叶羌活的主要变异来源。(5)14个居群的遗传距离在0.000~0.007,平均为0.003,表明居群间的亲缘关系较远,且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P=0.143),说明宽叶羌活居群遗传变异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地理趋势。研究认为,宽叶羌活居群间高的遗传变异可能是由基因流受阻、遗传漂变、地理隔离造成的,并提出了对该物种遗传多样性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30.
霍尼韦尔旗下的UOP公司和印度石油公司(IOCL)于2010年4月1日签署协议,UOP与IOCL合作研究和开发宽范围的生物燃料技术与项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