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1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268篇
  16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21.
东方大黄蜂(胡蜂)Vespa orientalis(膜翅目Vespinae属)的胃部表皮黄色颗粒位于黄色条纹区域。从黄色颗粒产生至在这一区域扩散,这个过程就是胃部黄颜色形成的过程。用几种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黄色颗粒的微观形态和发育过程。结果显示黄色颗粒由20—25 µm厚的一层组成,包括总表皮在内厚度约为40—45 µm。从上面看,在上述的区域能看到许多直径大约为0.5 µm周边光感受器细胞(PPC)。在每个黄色颗粒,能观察到一个肌样包膜,它位于一个由9根原纤维组装而成的圆圈内部。黄色颗粒成熟的过程包含通过导管的渗透增加初生黄色粒子数量,这些初生粒子又发育或增生成次生粒子,次生粒子逐渐布满整个区域。在这些黄色粒子层内可产生类似于肝的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122.
葡萄果粒表皮酵母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疆、甘肃、陕西、宁夏、山东主要酿酒葡萄产区收集葡萄果粒并分离得到酵母258株,利用26S rDNA的D1/D2区序列分析并结合形态学、生理学特征对这些菌株进行了分类学研究,探讨了这些地区葡萄果粒表皮酵母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共鉴定出13属26种,其中优势属为汉逊酵母属Hanseniaspora(5种),假丝酵母属Candida(4种),毕赤酵母属Pichia(4种)和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2种).对分离自不同地域的同种内不同菌株进行了D1/D2序列分析比较,以探讨不同地理起源地酵母种内序列稳定性及其变异.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棕榈酸(Palmiticacid,PA)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并通过检测肝癌细胞系中CD147-MMPs信号通路在PA影响下的变化,初探PA影响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PA(0、20、50、100μM)作用SMMC-7721细胞后(8、16、24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及Transwell实验评价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CD147蛋白及其mRNA的水平,ELISA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A作用SMMC-7721细胞后,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高(P0.05);CD147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培养上清中MMP-9的浓度显著增高(P0.05),MMP-2的水平则无变化。不同的梯度组之间相比较,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CD147的表达水平(蛋白及其mRNA)以及培养上清中MMP-9的浓度均随PA作用时间和作用剂量的增大而产生更显著的增高。结论:PA通过活化CD147-MMPs信号通路促进SMMC-7721细胞的迁移侵袭。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究肾静态显像(99m Tc-DMSA)在上尿路感染诊断工作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上尿路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均行肾静态显像检查,并与B超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肾静态显像提示:60例上尿路感染患儿中,肾脏损害占90.00%,其中8例肾疤痕形成,46例急性肾盂肾炎改变,6例正常;在肾脏病变范围上,≤2岁年龄组患儿较2岁年龄组患儿更为广泛,且前者程度更为严重。B超提示肾脏损害占26.67%,其中18例尿路感染反复发作;16例(26.67%)伴有急性肾盂肾炎改变,未检出肾疤痕。B超诊断上尿路感染的阳性率达26.67%,肾静态显像检查诊断上尿路感染的阳性率为90.0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99mTc-DMSA在上尿路感染诊断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可明确病变性质、程度及范围,并可随访病变转归,指导临床治疗,属于上尿路感染的实验室补充性指标,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25.
蔡联炳 《植物研究》1996,16(3):273-280
叶片表皮、叶片横切面、花粉和淀粉粒的微观特征,对青藏高原的特有类群三蕊草属Sinochasea Keng的系统位置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三蕊草S.trigyna Keng在上述微观性状上与毛蕊草Duthiea brachypodia(P.Candargy) Keng et Keng f.差距最小,与冠毛草Stephanachne pappophorea(Hack.)Keng差距次之,与宝兴野青茅Deyeuxia moupinensis(Franch.) Pilger和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ios(L.) Roth差距最大;三蕊草属的系统位置应处于毛蕊草所隶的燕麦族Aveneae中;在系统演化上,燕麦族是最原始的类群,它可能直接或间接地派生了针茅族Stipeae和剪股颖族Agrostideae。  相似文献   
126.
27种木犀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27种木犀属植物的叶表皮,测量并统计了气孔器类型、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指数及腺点密度等指标,以明确各种的叶表皮细胞形状及垂周壁式样、表皮角质膜、蜡质纹饰及气孔外拱盖的具体特征。结果显示:木犀属植物叶下表皮有气孔器,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气孔器类型多为不规则型,只有总状桂花和狭叶木犀为环列型;气孔器外围角质层有放射状、条状、环状、颗粒状等多种类型;叶表皮细胞形状有无规则形和多边形2种;下表皮腺点的数目远远大于上表皮。研究表明,木犀属植物气孔器和叶表皮细胞特征在种之间差异比较明显,可以作为种间鉴定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7.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中国产的8种凤仙花科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其中6种产于石灰岩地区,另外2种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中国石灰岩地区的6种凤仙花的叶表皮微形态上、下表皮差异明显,上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和多边形,一般不具气孔器;下表皮细胞均为不规则形,均具气孔器,气孔器多为不等型.上、下表皮细胞形状、垂...  相似文献   
128.
四川江油马鞍塘上三叠统天井山组Glossifungites遗迹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在四川江油马鞍塘天井山组顶部发现Thalassinoides suevicus,属于Glossifungites遗迹相,属滨海或潮下带在未完全石化的、处于半固结状态的沉积底质上所产生的遗迹化石组合,发育在停积面上,因受到下伏硬底构造的限制,仅产于上表面,没有向下发展,是该地区从开阔海台地相转变为局限海台地相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9.
观察木瓜三萜对吲哚美辛致胃黏膜损伤小鼠胃酸分泌及胃黏膜屏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实验时,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木瓜三萜(50、100mg/kg)和奥美拉唑(20mg/kg)组。将给药组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给药6小时后,除正常组外,灌胃给予20mg/kg的吲哚美辛,每天一次,连续7天。末次给药次日,小鼠用水合氯醛麻醉后,固定,剪开腹腔,进行胃黏膜血流量的测定,然后取胃检测胃液量、胃液酸度和胃结合黏液量;检测胃黏膜中表皮生长因子基因(EGF)和三叶因子1基因(TFF1)的mRNA和蛋白表达。研究发现:吲哚美辛致胃黏膜损伤模型组小鼠胃液分泌量,胃液酸度、胃黏膜血流量、胃结合黏液量及胃黏膜组织中EGF和TFF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用木瓜三萜预处理后,上述异常的变化均得到了有效逆转,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实验结果表明木瓜三萜(50、100mg/kg)对吲哚美辛致小鼠胃黏膜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通过上调EGF和TFF1的表达水平,增加胃液分泌量、胃液酸度、胃黏膜血流量、胃结合黏液量,恢复胃黏膜防御屏障的功能可能是其治疗吲哚美辛致胃黏膜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0.
不同光照条件对菹草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受控试验,研究了4个光照处理(100%、50%、20%、10%的自然光)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100%和50%自然光处理对菹草的总生物量影响不显著,20%和10%的自然光显著降低了菹草的总生物量.(2)在生物量分配方面,50%自然光处理的根冠比值显著低于其他3个处理组,表现出菹草对地上部分茎叶生物量的投资较多.(3)在50%自然光条件下,菹草的株高、植株叶片数、顶枝叶片数明显高于其他3个处理组的对应参数,说明适当的遮荫会促进菹草植株的生长;10%自然光下的各参数值均最小(除根/冠比值),表明已较严重地限制了菹草的正常生长.(4)20%和10%自然光的遮光处理增加了菹草的叶片厚度,100%、50%、20%和10%的自然光下分别为0.260、0.297、0.440、 0.306 mm.(5)100%自然光叶片的叶肉细胞没有形成发达通气组织,50%自然光的菹草叶肉细胞开始形成较发达的通气组织,通气组织中间隔分布有单层细胞组成的隔膜,20%和10%自然光的叶片中隔膜细胞破裂,形成了发达的通气组织;20%和10%自然光的叶片通气组织细胞面积显著大于100%和50%自然光处理组,均值分别为0.558 mm2、 0.284 mm2和0.108 mm2、 0.087 mm2.(6)20%自然光处理组根的表皮细胞中可以发现四端尖锐晶体存在,表明植物生长受到一定程度胁迫;50%自然光处理的根通气组织彼此相连,形成大的通气结构,而其它处理组皮层没有形成通气结构.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表明,50%自然光处理较有利于菹草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