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7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80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对农杆菌菌液浓度、侵染时间、预培养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等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合欢农杆菌转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TaNHX2基因导入合欢基因组内,获得大量Kan抗性再生植株。常规PCR和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合欢基因组中,并正常转录。  相似文献   
992.
昆虫种群的遗传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种群的遗传调控是利用昆虫自身生长发育的关键基因,采用性别控制开关,通过遗传转化使雄虫成为携带导致后代雌虫发育异常或雌性不育的遗传控制复合体(性别开关元件和靶标基因的复合体).昆虫种群遗传调控是一种基于不育技术的昆虫种群控制系统,具有种类特异、环境友好和便捷高效等特点.目前为止,已经由早期的通过辐射不育方法发展到释放携带显性致死基因昆虫的方法,并在多种昆虫中获得成功.本文综述了昆虫种群遗传调控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昆虫种群遗传调控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包括特异的调控元件、致死或缺陷基因和遗传转化体系的应用,并列举了几种昆虫种群遗传调控的实例,最后对于昆虫种群遗传调控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3.
农杆菌介导巨桉Eg5高效遗传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巨桉(Eucalyptus grandis)无性系Eg5叶片为外植体, 探讨了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侵染时间、共培养pH值和共培养时间对瞬时转化效率的影响, 分析了不同筛选策略对遗传转化植株筛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外植体侵染45分钟, 共培养pH值为5.8, 共培养3天所得到的瞬时转化效率最高; 逐步提高卡那霉素(Km)浓度筛选转基因植株有效, 筛选率达到15%, 转化率达到0.26%。经过GUS染色分析和PCR检测, 证实为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994.
【背景】海岛棉相对陆地棉更易感枯萎病,一旦发生很难根治,使得枯萎病逐渐成为威胁新疆海岛棉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但其致病机理目前还不是十分明确。【目的】揭示棉花枯萎病菌的遗传变异和致病机理,同时获得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棉花枯萎病菌转化子用于观察其侵染海岛棉的途径。【方法】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ATMT)方法,对棉花枯萎病菌7号生理小种st89进行了遗传转化并对转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转化棉花枯萎病菌的最佳条件为:150 mg/L的潮霉素浓度能完全抑制棉花枯萎病菌的生长,浓度为200 mg/L的头孢噻肟钠能完全抑制农杆菌LBA4404生长,农杆菌起始浓度OD_(600)为0.2,农杆菌预培养时间为8 h,棉花枯萎病菌分生孢子浓度为10~5个/mL,枯萎病菌孢子悬液和农杆菌LBA4404比例为1:1,乙酰丁香酮浓度为200μmol/mL,共培养时间为4 d,转化后培养温度25℃。利用优化的转化系统将GFP基因转入到棉花枯萎病菌中,转化效率最高可以达到252±7.37个转化子/10~5个孢子。PCR扩增以及荧光观察表明GFP基因能够正常表达。【结论】转GFP基因的枯萎病菌的获得为深入研究棉花枯萎病入侵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类固醇雌激素(steroidal estrogens, SEs)作为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在环境介质中被广泛检出,其进入生物体后可模拟细胞内源性激素作用对生物体生长、发育、生殖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越来越引起关注。目前关于SEs的研究报道多集中于粪便、土壤、水体等介质中的检出及环境行为,以及SEs在水生生物体内的迁移和转化,其累积效应及其机制研究较为系统和全面。相较而言,SEs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累积报道较少,但是对于掌握农田系统中SEs迁移转化的需求更为迫切。结合现有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了SEs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吸收累积和迁移转化行为特征,概述了植物吸收代谢SEs的影响因素以及SEs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毒理效应。目前针对SEs的植物体吸收大多数仍基于室内模拟实验,对于其在土壤-植物多相态体系中迁移转化机理尚不清楚。因此,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除室内模拟实验外,对实际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研究更具价值,特别是SEs土壤-土壤水-植物多相态体系中的迁移转化等过程;(2)应结合SEs的来源,探究畜禽粪便、城市污泥及污水等不同源SEs对植物吸收、累积污染物的影响及污染风险;(3)加强对农作物体内SEs残留的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定SEs农作物检出及人体摄入的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大鼠肺纤维化及其内皮间质变(EnMT )过程中VE-钙粘素(VE-cad)、波形蛋白(VIM)、α-平滑肌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造模组(B组)、辛伐他汀5 mg治疗组(C组)、辛伐他汀10 mg治疗组(D组),每组各15只。博来霉素(BLM)按5 mg/kg剂量一次性气管内灌注复制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从造模第1日起C、D 组每天分别胃内灌注辛伐他汀混悬液5 mg /(kg·d)及辛伐他汀混悬液10 mg /(kg·d),A组和B 组每天胃内灌注等体积生理盐水10 ml /(kg·d)。于造模第7、14和28 日随机处死各组大鼠5只。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形态变化;碱性水解法检测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血管新生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各组肺组织中VE-Cad、VIM及α-SMA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与A组相比,B、C、D组各时间点肺组织HYP和MVD水平、VIM、α-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以28 d达最高;而相应时间点VE-Cad 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以28 d达最低。②与B组相比,C、D组HYP和MVD水平、VIM、α-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有降低(P均<0.05),以D组28 d下降最明显;而相应时间点VE-Cad 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有升高(P均<0.05),以D组28 d升高最明显。结论: 辛伐他汀可减轻大鼠肺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增强VE-cad表达,降低VIM及α-SMA表达,减少EnMT 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患者阴道菌群分布、菌群耐药性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患者61例为病例组,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集61例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患者阴道菌群构成分布及耐药特点,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的危险因素。结果61例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患者中共培养分离病原菌4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株30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14株,占29.8%;革兰阳性菌株12株,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共6株,占12.8%;真菌5株,以光滑假丝酵母菌为主,共4株,占8.5%。大肠埃希菌对呋喃妥因耐药率最低,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表皮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最低,对青霉素G耐药率最高;光滑假丝酵母菌对克霉唑不耐药,对酮康唑耐药率最高。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分娩次数、饮酒史比例、吸烟史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流产次数、阴道pH值、家族史比例、初次性行为年龄<18岁比例、HPV感染史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pH值升高、有家族史、有HPV感染史是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患者阴道菌群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呈现多药耐药性。阴道pH值升高、有家族史、有HPV感染史是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应结合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危险因素及阴道菌群构成分布、菌群耐药性情况指导其防治。  相似文献   
998.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可以通过破坏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使HPV在宫颈组织中持续感染,导致宫颈癌前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癌。同时对BV的诊断可以作为预测CIN发展和宫颈癌发生的生物预测方法,对BV的诊断除了传统的Amsel标准和Nugent评分外,还可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探针检测和实时PCR等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来精确诊断。应用益生菌治疗菌群失调的同时可以预防CIN的发展和宫颈癌的发生,因此通过改善菌群失调来调节机体对HPV病毒的免疫反应可能成为治疗CIN和宫颈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9.
本研究从药用植物马比木Nothapodytes pittosporoides的花瓣中分离获得了1株真菌,经形态学与ITS分子共同鉴定为砖红镰刀菌Fusarium lateritium。使用该菌处理马铃薯后发现,显著增强了马铃薯对晚疫病菌的耐受性,处理组植株感染率为37.5%,相较对照组87.5%的感染率显著降低;植株生长测定发现,处理组的马铃薯生物量、株高、根系生物量和主根数相较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25、1.19、2.3、1.47倍,表明该真菌对马铃薯还具有促生作用。为探究砖红镰刀菌促生抗病的分子机理,检测了植物生长素合成和免疫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处理组植株生长素合成相关基因(StYUC5)显著上调,而免疫相关激素茉莉酸和水杨酸合成相关基因(StPI-IStPALStPR1A)也不同程度上调。由此推测,砖红镰刀菌通过调控植物激素相关基因的表达介导马铃薯的促生和抗病。为了进一步探究砖红镰刀菌对马铃薯促生抗病的分子基础,构建了其遗传转化体系,并进行了优化,获得了GFP标记菌株。  相似文献   
1000.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及可溶性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与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相关性。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1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出血性转化将其分为HT组及NHT组,比较两组患者AGEs、sRAGE等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Pearson相关模型对血清中AGEs水平与sRAGE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HT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史、心房颤动病史比例、脑栓塞比例、梗死面积、采用抗凝治疗比例及血清中IL-1β、TNF-α、AGEs水平明显高于NHT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大梗死面积、高IL-1β、TNF-α及AGEs水平是患者出现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的保护因素(OR=0.625, 0.832, 0.874, 0.708;均P<0.05),而无抗凝治疗、高sRAGE则是患者出现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的危险因素(OR=10.901, 1.004;均P<0.05);相关性分析示血清中sRAGE水平与AGEs、IL-1β及TNF-α水平呈明显负相关(ρ=-0.852,-0.828,-0.826;均P<0.05)。结论:血清AGEs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而sRAGE则是保护因素,sRAGE可能通过抑制RAGE与AGEs结合,从而减少释放炎症介质,减轻血管损伤,降低HT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