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4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85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71.
972.
产凯里生物群的台江八郎剖面凯里组疑源类组合包含 18形态属 ,2 0形态种和 11未定种 ,疑源类化石以无明显附属突起的球形亚类和翼环亚类最多 ,网面和棘剌亚类次之 ,而梭形亚类和对弧亚类很少。具有明显装饰的疑源类类型Micrhystridium ,Retisphaeridium ,Goniophaeridium仅在第 9层、第 2 1— 2 4层出现。在与国内外同期疑源类对比的基础上 ,对下、中寒武统界线进行了划分 ,划分的界线与三叶虫划分的界线位置大体一致 ,并根据疑源类组合特征 ,对沉积环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73.
以"湖景蜜露"水蜜桃(Prunus persica L.)为试材,检测了果实从未成熟到成熟发育过程中乙烯生成、呼吸速率及挥发性香气性物质的变化;同时对果实大小、果皮色泽、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进行了测定;对与果实乙烯产生密切相关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含量、ACC合成酶活性、ACC氧化酶活性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果实成熟度的增加,果实大小、果皮L*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而果实硬度、果皮h°值、可滴定酸含量减少.在未成熟的果实中,C6的醛类(反式-2-己烯醛)和醇类(顺式-3-己烯醇)是主要的成分;乙烯生成量很低;呼吸速率较高.到跃变阶段C6~C12的内酯类物质明显增加,尤其是γ和δ-内酯类成为果实主要的香气挥发性物质.推测果实乙烯、呼吸作用等基本的生理变化可能调节着内酯类物质的生成.在乙烯跃变上升时果肉中ACC氧化酶的活性下降,ACC含量和ACC合成酶活力的变化与乙烯生成量变化的趋势一致.根据以上结果可以认为桃果实主要的香气挥发性物质的形成与乙烯、呼吸跃变的开始密切相关.香气物质形成速率动态变化可能是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成熟度的另一个生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974.
我国泥盆系鱼化石非常丰富,尤其是下、中泥盆统。但是,上泥盆统鱼化石发现尚少,而且主要是胴甲类化石,节甲类化石则很少发现。潘江(1962)在对斯行健已记述的一植物化石 Changyanophyton hopeiensis Sze重新进行观察时认为,该化石应属于盾皮鱼类,并将其归人瓣甲类 Macroptetalichthyidae(?),化石仅包括前腹侧片和胸棘。 Denison(1978)根据潘江的文章和插图则认为, Changyanophyton hupeiensis属于原始节甲类或者瓣甲类。王念忠等…  相似文献   
975.
染料木黄酮对去势大鼠骨骼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染料木黄酮对去势大鼠骨骼矿化的影响.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4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势对照组、去势 雌激素组(己烯雌酚20 μg.kg bw-1.d-1)、去势 染料木黄酮组(剂量分别为25、50、100 mg.kg bw-1.d-1).饲养三个月后处死,测定骨密度、骨矿化相关参数、骨钙、磷、锌、镁、锰、血清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雌激素含量.结果: 大鼠去势后,股骨骨密度降低,平均类骨质宽度增大,骨矿化延迟时间和类骨质成熟时间延长,骨中钙、磷、锌、镁和血清雌激素含量降低,与假手术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补充染料木黄酮后,股骨骨密度有改善的趋势,平均类骨质宽度变窄,骨矿化延迟时间和类骨质成熟时间缩短,骨中钙、磷、镁含量升高.结论: 染料木黄酮通过促进类骨质矿化,减少骨中钙、磷、镁丢失,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976.
关于停止使用"同翅目Homoptera" 目名的建议   总被引:32,自引:19,他引:13  
梁爱萍 《昆虫知识》2005,42(3):332-337
长期以来,在我国昆虫学界,“同翅目Homoptera”和半翅目Hemiptera一直被作为2个并列的昆虫目被广泛使用。传统的“同翅目”被分为3亚目10总科,即鞘喙亚目Coleorrhyncha(包括膜翅蝽总科Peloridioidea)、胸喙亚目Stemorrhyncha(包括木虱总科Psylloidea、粉虱总科Aleyrodoidea、蚧总科Coccoidea和蚜总科Aphidoidea)和头喙亚目Auchenorrhyncha[包括蜡蝉子亚目Fulgoromorpha(包括蜡蝉总科Fulgoroidea)和蝉子亚目Cicadomorpha(包括蝉总科Cicadoidea、沫蝉总科Cercopoidea、叶蝉总科Cicadelloidea和角蝉总科Membracoidea)]。近年来,形态学及分子学特征数据的支序分析研究表明,木虱总科、粉虱总科、蚧总科、蚜总科、蜡蝉总科、蝉总科、沫蝉总科、角蝉总科都是单系群;鞘喙亚目、胸喙亚目、蝉子亚目及蜡蝉子亚目也都是单系群,其相互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为:胸喙亚目 (蝉子亚目 (蜡蝉子亚目 (鞘喙亚目 异翅亚目(蝽类)))),它们共同组成了单系的半翅目Hemiptera。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在半翅目中,鞘喙亚目与异翅亚目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蜡蝉子亚目与鞘喙亚目 异翅亚目是姊妹群,蝉子亚目是蜡蝉子亚目 (鞘喙亚目 异翅亚目)的姐妹群,胸喙亚目是半翅目中最早和最原始的一个分枝。因此传统的“同翅目”并不是一个自然的单系类群,而是一个人为的并系类群。目前,在国际昆虫学界,“同翅目”作为一个人为的并系类群已得到公认和普遍接受,并已不再作为昆虫纲的一个有效目被使用。然而,“同翅目”作为昆虫纲的一个有效目在国内一直被广泛使用,为此,作者建议我国的昆虫学工作者今后应停止使用“同翅目”这一人为的并系目名而使用单系的半翅目目名,即将长期以来一直置于“同翅目”的木虱、粉虱、蚧虫、蚜虫、蝉、沫蝉、叶蝉、角蝉及蜡蝉类昆虫与蝽类昆虫一起作为半翅目的成员对待。  相似文献   
977.
高原鼠兔肺动脉血管功能及形态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肺循环对慢性缺氧的适应机理.方法在4300m的高度捕捉到高原适应动物鼠兔,带到2260m的高度并和10只Wistar大鼠在模拟4300m和5000m高度的低压仓内进行了肺动脉压的测定,观察肺组织学和组织免疫化学的改变.结果在2260m,鼠兔的Ppa明显低于Wistar大鼠,二者分别为(1.5±0@07)kPa和(2.9±1.1)kPa(P<0.01).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鼠兔的Ppa上升不明显,而Wistar大鼠增加显著.左右心室比重鼠兔为0.22,而Wistar大鼠为0.45.鼠兔的Hb,Hct和2.3-DPG均低于大鼠.大鼠肺小血管周围可见肥大细胞(7.1±0.33)mm2,免疫组化染色mastcelltyptase颗粒呈阳性,鼠兔未发现肥大细胞及此种免疫反应.肺小动脉中层较鼠兔厚,分别为27.21%和9.22%,壁的厚度和Ppa有很好的(r=0.763).结论鼠兔无低氧性肺血管收缩,是一种遗传性适应.大鼠肥大细胞通过激活某些生长因子,在肺血管的再建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78.
有机染料已成为中国地表环境中重要的一大类有机污染物.采用水培和土培两种微宇宙生态试验方法,对活性X-3B红染料的生物富集因子(BCF)及在作物体内的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该化合物BCF为252.1~409.4根据这一数值和有关评判依据,可知一般生物体对该有机染料具有中等水平的富集能力,各试验作物地下部分对活性X-3B红染料的积累比地上部分至少超出10倍,尤其以根部作为食物的萝卜更为明显从土壤-作物系统的完整性进行比较和以地上籽实为粮食的作物来看,各作物及其不同部位对活性X-3B红染料的积累浓度大致为大豆(棕壤)>小麦(褐土)>水稻(水稻土),根>茎秆>叶>籽实(不含壳);而从这些作物在其籽实中积累活性X-3B红染料来看,以累积量为最低的水稻籽实中的最大浓度也可达到23.33μg·lg-1.可见,该有机染料对环境污染的生态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79.
活性X—3B红染料的生物富集因子及在作物体内的分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有机染料已成为中国地表环境中重要的一大类有机污染物,采用水培和土壤两种微宇宙生态试验方法,对活性X-3B红染料的生物富集因子(BCF)及在作物体内的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该化合物BCF为252.1-409.4,根据这一数值和有关评判依据,可知一般生物体对该有机染料具有中等水平的富集能力,各试验作物地下部分对活性X-3B红染料的积累比地上部分至少超出10倍,尤其以根部作为食物的萝卡更为明显,从土壤-作物系统的完整性进行了比较和以地上籽实为粮食的作物来看,各作物及其不同部位对活性X-3B红染料的积累浓度大致为大豆(棕壤)>小麦(褐土)>水稻(水稻土),根>>茎秆>叶>籽实(不含壳);而从这些作物在其籽实中积累活性X-3B红染料来看,以累积量为最低的水稻籽实中的最大浓度也可达到23.33μg.kg^-1,可见,该有机染料对环境污染的生态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80.
Wang J  Shen LL  Cao YX  Sun ZJ  Wang Q  Zhu DN 《生理学报》2001,53(1):1-6
采用微量注射、微透析、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测定等技术和方法,观察和 血管紧张素-(1-7)[Ang-(1-7)]在延髓头端腹外侧(RVLM)与氨基酸类递质释放之间的关系,在麻醉大鼠RVLM注射Ang-(1-7)可引起血压升高,同时伴RVLM兴奋性氨基酸(EAA)释放增多;在RVLM注射Ang-(1-7)选择性受体拮抗剂Ang779可引起血压降低,同时伴RVLM EAA释放减少和抑制性氨基酸(IAA)释放增多,Ang-(1-7)的升压作用和Ang779的降压作用均可被相应的氨基酸受体拮抗剂部分阻娄。结果提示,Ang-(1-7)在RVLM的升压效庆可能部分是通过EAA释放增多所致;而Ang779在 RVLM的降压效应可能部分是通过EAA释放减少、IAA释放增多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