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疼痛性疾病,目前对其病因的认识并不明确。普遍认为压迫可导致三叉神经痛,致病原因包括血管因素和非血管因素,其次创伤也可导致三叉神经痛,常见于口腔外科手术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较多,首选药物治疗,包括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药物治疗初期效果明显,但很难治愈三叉神经痛,而且需要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当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患者难以耐受其副作用时,可采用外科疗法进行辅助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外科疗法主要包括无创的微血管减压术及有创的射频热凝术、球囊压迫术和甘油毁损术。近年来采用放射外科对三叉神经痛进行治疗,取得了确切效果。此外,还有一些关于其他治疗方法的文献报道,均有一定效果。本文对三叉神经痛病因的认识及临床治疗进展作一回顾性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科经MVD治疗的TN患者,分析其预后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20例TN患者中,单纯静脉压迫所致TN患者13例,单纯动脉压迫所致TN患者60例,混合性血管压迫所致TN患者46例。单纯静脉压迫患者术后1天、3月、1年、3年的缓解率分别为84.6%、76.9%、69.2%、61.5%。单纯动脉压迫患者为88.3%、85.0%、83.3%、70.0%。混合型压迫患者为93.5%、93.5%、91.3%、87.0%。A组患者术后1年、3年缓解率低于C组患者(P<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术后1天、3月、1年缓解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C组术后3年缓解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单纯静脉压迫TN患者MVD术后缓解率较单纯动脉压迫TN患者及混合性压迫TN患者低,混合性压迫TN患者长期缓解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和疱疹后三叉神经痛(PHN)的临床特征,并比较经卵圆孔射频热凝术(RF-TC)治疗PTN和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23例,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9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33例。所有患者均通过RF-TC进行治疗,治疗后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AS)、巴罗神经研究所疼痛强度量表对面部疼痛评分进行疼痛评估,通过巴罗神经研究所麻木评分进行麻木评定,通过健康问卷-9对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评估,通过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测量患者心理状态。结果:PTN患者发病年龄显著低于PHN患者(P<0.05),而病程显著高于PHN患者(P<0.05);PHN患者的眼支发生率高于PTN患者(39.39% vs 8.89%, P<0.05)。两组患者经RF-TC治疗前后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PHN组从轻度到重度影响睡眠质量的比例显著高于PTN组(30.30% vs 10.00%, P<0.05)。PTN组患者治疗后中重度抑郁患者比例显著高于PHN组患者(21.11% vs 9.09%, P<0.05)。两组患者经RF-TC治疗后,临床治疗有效率、面麻木程度以及巴罗神经研究所疼痛强度量表评定的面部疼痛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卵圆孔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是安全有效的,但治疗后疱疹后三叉神经痛失眠的发生率较高,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抑郁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磁场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68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常汉英  张欣 《生物磁学》2002,2(3):28-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