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5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目的:比较七氟烷与异氟烷对老年腹部全麻手术患者BIS、Narcotrend指数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择期行老年腹部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与地佐辛组,每组40例患者。两组均给予常规麻醉诱导,对照组患者采用面罩吸氧给予异氟烷和舒芬太尼麻醉,试验组给予七氟烷和舒芬太尼麻醉。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入室前(t1)、手术完毕后(t2)、拔管时(t3)、拔管后5min(t4)、拔管后10min(t5)、拔管后1h(t6)的血流动力学、术后认知功能、脑电双频指数(BIS)、伤害趋势指数(NI)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于t3~t4时心率较高(P0.05),试验组t3~t4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较低,t2、t5~t6MMSE评分无显著差异,试验组于t3~t4时心率、BIS、NI水平较低(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1%,试验组为17.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12.50%(5/40)显著低于对照组(35.00%)(P0.05)。结论:七氟烷联合舒芬太尼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的波动较小,下调BIS、Narcotrend指数,并于拔管后迅速恢复,降低SSI发生,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62.
近年来, 功能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为探究群落构建机制提供了新方法。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海南岛高海拔热带云雾林群落构建机制, 该研究以海南岛霸王岭热带云雾林为对象, 测定7个环境因子和13个植物功能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筛选环境因子, 以霸王岭、尖峰岭和黎母山热带云雾林分布物种建立区域物种库, 结合模型, 分析Rao二次熵(RaoQ)和平均成对谱系距离(MPD)变化对植物群落构建的影响。结果表明: 林冠开阔度、土壤全磷含量和坡度是影响植物群落构建的关键环境因子。多数功能性状的系统发育信号很低且不显著, 说明热带云雾林群落的系统发育关系与功能性状随历史进程变化不一致。RaoQMPD的实际观测值都显著低于期望值, 且其标准效应值与土壤磷含量显著相关, 说明生境过滤是驱动热带云雾林群落构建的关键因子, 土壤磷含量是群落构建的关键环境筛。  相似文献   
963.
刁婵  鲁显楷  田静  张永清  莫江明  于贵瑞 《生态学报》2019,39(18):6622-6630
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类活动造成全球氮沉降量激增,会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但是目前有关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多样性对模拟N沉降的响应还不是很清楚。依托位于鼎湖山的长达15年的长期野外模拟氮沉降试验样地平台,借助Biolog-Eco微平板技术,分析探讨了不同N添加量对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差异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长期低N、中N和高N量添加使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AWCD)分别显著降低了15.3%、32.9%和38.0%;并且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碳源利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2)微生物对糖类、羧酸、氨基酸、胺类和酚酸类的利用随着施N水平的提高而显著降低;其中胺类最为敏感,长期高N添加下其利用强度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了80.2%;(3)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N添加水平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P=0.001);(4)分类变异分析表明,土壤和植物因素可解释不同N水平下碳源利用差异的90.7%;(5)典型对应分析发现,土壤pH(P=0.009)是解释不同N水平添加处理间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多样性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而植被丰富度和凋落物量没有显著影响。综上所述,长期不同N添加显著影响了亚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多样性,并且结果表明土壤pH是影响碳源利用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对于揭示全球变化影响下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地下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4.
木生苔藓植物是原始森林的基本组成部分,其生长和分布对林窗和粗木质残体(CWD)等环境因子的响应可能非常敏感,但林窗和CWD对木生苔藓植物群落的影响研究未见报道。因此,我们研究了高山森林不同林窗位置(林窗、林缘和林下)和不同粗木质残体类型(倒木、大枯枝、枯立木和根桩)木生苔藓生物量(储量、单位面积生物量和生物积累量)和多样性(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特征。结果表明:川西高山粗木质残体木生苔藓植物生物量储量为141.14 kg/hm~2,倒木生苔藓生物量储量最大为78.80 kg/hm~2,枯立木生苔藓生物量储量最小为3.11 kg/hm~2。其中,第III、IV腐解等级粗木质残体木生苔藓生物量储量较高,在I腐解等级时为最低。整体来看不同粗木质残体类型木生苔藓单位面积生物量均在林缘最高,但不同粗木质残体类型单位面积木生苔藓生物量积累量差异显著。木生苔藓生物多样性受林窗位置和粗木质残体类型显著影响。倒木、大枯枝和根桩的苔藓Simpson优势度指数从林窗至林下均为下降趋势。倒木的苔藓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林下最高,在林缘最低。林窗大枯枝木生苔藓三种多样性指标均大于倒木。枯立木和根桩木生苔藓多样性指标随林窗变化表现各异。研究也发现,曲尾藓(Dicranum)和平藓(Neckera)在川西高山苔藓生物量中比重较大。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中,林缘效应对木生苔藓生物量具有促进作用,但对木生苔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作用不明显。这也意味着,森林更新导致林窗形成和CWD产生对木生苔藓生长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65.
退耕还林地桦木林生态系统碳素密度、贮量与空间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退耕还林5年生的桦木林生物量、碳素密度、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桦木各器官的碳素密度在0.4519~0.5137gC.g-1,排列顺序为枝>干>叶>根颈>粗根>中根>细根;死地被物层的碳素含量为0.3953gC.g-1,土壤平均碳素密度为0.0150gC.g-1,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层次土壤碳素密度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桦木林生态系统总的碳贮量为127.9298tC.hm-2,其中乔木层为21.9282tC.hm-2,占整个生态系统的17.14%,死地被物为0.3401tC.hm-2,占0.27%,林地土壤(0~60cm)为105.6615tC.hm-2,占82.59%;桦木各器官的碳贮量与其生物量成正比例的关系,树干的生物量最大,其碳贮量也最大,占乔木层碳贮量的57.33%;5年生桦木林年净生产力为8.9912t.hm-2.a-1,有机碳年固定量为4.4537tC.hm-2.a-1。较之退耕前,桦木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增加15.4797t.hm-2。  相似文献   
966.
七子花不同器官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七子花不同器官的黄酮、鞣质、生物碱、皂甙、木质素、绿原酸等6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6种次生代谢产物总量和各成分在七子花不同营养器官中的含量均具有一定的差异,总含量以老根最高,但主要以木质素为主;黄酮、总皂甙和总生物碱的含量以叶片最高,分别为24.13、5.51、31.08 g·kg-1;绿原酸在花中含量最高,其次是叶,分别为38.74、37.13 g·kg-1;鞣质在幼根中含量最高,为9.33 g·kg-1;木质素以老根为最高,是120.43 g·kg-1。这6种次生代谢产物在不同器官中含量与它们的合成途径、运输方向和作用部位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67.
土壤、植物中的营养元素含量特征是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探讨人工紫胶林中紫胶生产对土壤及寄主植物中营养元素含量和分布的影响,本研究调查了不同强度紫胶生产样地中植物根、茎、叶、枝条各部位以及土壤不同深度的氮、磷、钾营养元素含量。结果显示:不同强度的紫胶生产会显著影响植物氮的含量,但是对磷和钾没有显著的影响。低强度紫胶生产样地的植物含氮量显著高于高强度紫胶生产和无生样地植物的含氮量。不同强度的紫胶生产对土壤中全氮、速效磷的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是对全磷、全钾和速效钾有显著影响,高强度紫胶生产样地土壤中全磷和全钾的含量都显著低于无生产样地。本研究揭示了紫胶林生态系统中低强度的紫胶生产会提高植物中氮元素的含量,同时紫胶生产会降低土壤中磷和钾的含量,对紫胶生产的持续经营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8.
为了探讨SSRI联合抗精神病药物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本研究将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阿立哌唑(5 mg·kg-1·d-1,阿立哌唑组)、舍曲林(5 mg·kg-1·d-1,舍曲林组)、阿立哌唑+舍曲林(5 mg·kg-1·d-1+5 mg·kg-1·d-1,联合组),奥氮平(5 mg·kg-1·d-1,奥氮平组)和不含药物的溶液(对照组),连续注射3周。研究显示,联合组显著增加大鼠的海马区BDNF平均荧光强度和蛋白水平,但在其他组未观察到对BDNF水平的影响。另外,不同组处理对额皮质中的BDNF水平没有影响。联合组显著增加了海马和额皮质的CREB磷酸化,而单独药物处理对CREB磷酸化无影响。联合组显著增加大鼠的海马和额皮质中CREB和TrkB (BDNF受体)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AKT的磷酸化。综上所述,舍曲林联合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可显著上调大鼠脑部的CREB和BDNF水平,并且参与调节BDNF-CREB-AKT信号通路及相关分子。  相似文献   
969.
塔河源荒漠河岸林群落物种组成、结构与植物区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荒漠河岸林植被动态与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于塔里木河干流源头荒漠河岸林内建立6个1 hm 2样地,对群落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和空间格局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塔河源荒漠河岸林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低,共有物种12科15属16种,杨柳科重要值最大(28. 97%),是群落优势建群科。取样面积在0. 04 hm 2时,包括了87. 5%的物种;样地内稀有种和偶见种均占所有物种的12. 5%。植物区系贫乏,单种科、属多,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古地中海成分也占有重要地位,具典型温带区系性质。样地内 DBH ≥ 1 cm 的活木本个体有2497株,灰胡杨多度占92. 95%,胸高断面积和重要值最大,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群落内科、属、种的数量随植株高度级的增加而减少,垂直结构层次分明,由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构成。样地内所有树种平均胸径15. 57 cm,径级与高度级结构均呈偏正态分布,缺乏高度≤ 2 m的个体,群落更新不良。优势种灰胡杨、胡杨径级结构均呈单峰型,其中胡杨幼树出现断层,灰胡杨幼苗向幼树发展过程中死亡率极高(92. 56%),均为衰退型种群。两个优势种空间格局呈聚集分布,不同生境下随径级增大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不同;且两个优势种在空间上相互排斥而占据不同生境,暗示着种间竞争与生境异质性是影响荒漠河岸林物种空间分布格局和物种共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70.
林窗内光照强度的测量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窗内光强存在复杂的时空变化,对植物更新和生长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林窗光照强度的快速测量方法是生态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目前,测量林窗光强的方法可分为3类:(1)直接测量法采用光量子探头等仪器直接测量光强,但测量林窗光强异质性时十分费时费力.(2)模型估测法通过几何计算可快速估测林窗任意位置光强,但模型估测法将林窗简化为圆柱体或椭圆柱体,并忽略了许多林窗光强的影响因素,这极大影响了它的测量精度.(3)相片法采用半球面影像等相片间接计算相片拍摄点的光强,但测量林窗光强异质性时需要在林窗内拍摄大量相片;相片法具有较高精度,可区分直射光和散射光,其中,基于半球面影像的林窗光指数(gap light index)精度最高,使用广泛;基于几何计算的林窗光指数不仅具有较高精度,且可以快速测量林窗任意位置光强,该方法适用于林窗光强水平分布格局、垂直结构以及光组成成分(直射光和散射光)特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