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5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目的:比较高血压手术患者在不同麻醉诱导过程中,分别使用异丙酚、七氟醚及两种联合下的麻醉诱导对病人血压、心率及麻醉深度指数(CSI)的影响,以寻求最理想的针对高血压手术患者的麻醉方法.方法:本研究选择临床确诊ASA Ⅱ级,高血压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A、B、C组),每组30例,分别对应异丙酚、七氟醚及异丙酚联合七氟醚麻醉诱导组.分别观察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T2)的心率(HR)、血压(SBP/DBP)及麻醉深度指数(CSI)的变化.其中所有结果均经统计学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组内比较,三组患者T1和T0比较,SBP和DBP均呈显著性下降(P<0.05),而T1和T2比较,SBP和DBP均呈显著性上升(P<0.05),T2和T0比较,A组无明显差异(P>0.05),B组和C组差异明显(P<0.05);组间比较,诱导后的血压下降,A组较B下降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血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血压上升,B组较A组血压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C组血压上升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C组血压上升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T1的CSI均无差异性(P>0.05).A组T2比B组CSI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比B组CSI也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七氟醚,异丙酚联合七氟醚三种方法均可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术前麻醉.但相比较而言,异丙酚联合七氟醚对插管后高血压患者的平稳作用优于异丙酚组和七氟醚组.  相似文献   
942.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建军  李慧敏  徐佳佳 《生态学报》2011,31(23):7056-7066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土壤水分,植被与土壤水分关系的研究对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7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间采用EnviroSMART土壤水分定位监测系统以每30min监测1次的频度,对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地、油松人工林地、次生林地的土壤水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次生林地0-150 cm土层中平均蓄水量为331.95mm,刺槐人工林地为233.85 mm,有整地措施的油松人工林地为314.85mm,刺槐人工林比次生林多消耗的98.10mm土壤水分主要来源于80 cm以下土层.次生林主要消耗0-80 cm土层的水分,而人工林不但对0-80 cm土层水分的消耗量大于次生林,对深层土壤的消耗也较次生林大,这将有可能导致人工林地深层土壤的“干化”.在土壤水分减少期(11-1月)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的日均损耗量为0.86mm、油松人工林为0.82 mm、次生林为0.84 mm.土壤水分缓慢恢复期(2-5月)刺槐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的恢复速度0.90mm/d,油松人工林地为0.53 mm/d、次生林地为0.79 mm/d.土壤水分剧烈变化期(5-10月)刺槐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含量的极差为95.71mm,油松人工林地为179.1mm,次生林地为72.03mm.在干旱少雨的黄土高原进行植被恢复时,应多采取封山育林等方式,依靠自然力量形成能够与当地土壤水资源相协调的次生林,是防止人工植被过度耗水形成“干化层”、保障水土保持植被持续发挥生态服务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943.
漓江源于"华南第一峰"——猫儿山,向南流经桂林、阳朔等县市,到平乐与恭城河汇合后称桂江,继续南流在梧州与西江汇合。直到上世纪50年代,漓江的水量一直较为充足,四季均可通航。漓江上游有猫儿山、青狮潭、海洋山三大水源林区,有甘棠江、灵渠等20多条支流为其提供水源。而每条支流又有许多小"细流",这些小"细流"均有各自的水源林。正是漓江源头众多的水源林区和水源林,漓江才丰满富有。  相似文献   
944.
基于GreenLab原理构建油松成年树的结构-功能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木的结构-功能模型(functional-structural tree modeling, FSTMs)是基于器官级组件构建的将植物结构和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类模型, 在应用于成年树时需要解决拓扑结构复杂性和年轮分配模式普适性的问题。该文以18年生和41年生的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成年树为研究对象, 将GreenLab模型应用到成年树的模拟中。采用破坏性取样, 实测了2株油松成年树的形态结构, 利用子结构模型解决成年树拓扑结构复杂性的问题, 引入年轮影响系数λ, 将全局分配模式和Pressler模式结合起 来, 解决年轮分配模式在不同年龄和环境条件下不同的问题。模型的直接参数通过实测数据获得, 隐含参数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反求获得。通过实测数据与模拟数据的对比、模拟数据与经验模型模拟数据的对比, 对模型的模拟效果进行了评估, 发现节间总重、针叶总重、树高、树干节间重观测值和模型模拟值建立的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为0.84–0.98, 结构-功能模型与经验模型对总生物量模拟的决定系数为0.95, 表明该模型能较真实地反映油松的结构和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945.
目的评估舍曲林抗新生隐球菌的效果。方法实验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10 mg/mL氟康唑、10 mg/mL舍曲林、20 mg/mL舍曲林、10 mg/mL氟康唑联用10 mg/mL舍曲林以及10 mg/mL氟康唑联用20 mg/mL舍曲林组。通过体外药敏试验及BALBc小鼠新生隐球菌动物探讨各组间抗隐球菌效果的差异。结果体外药敏试验发现舍曲林可有效降低新生隐球菌菌落数,当与氟康唑联用时抑菌效果更显著。动物实验发现2种浓度的舍曲林都可明显降低感染小鼠实验早期脑、肺组织的新生隐球菌菌落数,但在实验后期,低浓度的舍曲林对感染小鼠脑组织失去抑菌作用。脑、肺组织中,舍曲林治疗对新生隐球菌的抗菌效果均不如氟康唑。舍曲林与氟康唑联合用药对新生隐球菌模型小鼠肺组织的抗菌效果强于单用舍曲林或氟康唑。结论舍曲林具有抗新生隐球菌的作用,当与氟康唑联合用药时可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4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阿米替林干预对脊髓电刺激(SCS)治疗幻肢痛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科行SCS置入术且符合入组标准并自愿参加研究的幻肢痛患者,共获7例。术后SCS均开启,阿米替林治疗在术后1个月时开始。疼痛、情绪、生活质量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s,VAS法),现时疼痛强度评分法(presentpainin-tensity,PPI),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疼痛失能指数(Pain disability index,PDI)。结果:(1)开启SCS后患者的疼痛、抑郁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2)所有患者在使用阿米替林治疗以后疼痛、情绪及生活质量也显著改善。结论:阿米替林能显著提高SCS对幻肢痛的疗效。  相似文献   
947.
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2011年春季(5月)和秋季(10月),研究了长江上游地区3、8、14、31和40年生马尾松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试验共捕获土壤动物4045只,隶属57科.土壤节肢动物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量随土壤深度增加显著降低,且这种趋势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林龄马尾松林土壤节肢动物的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差异较大,且土壤节肢动物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量差异显著.与其他林龄相比,造林3年的马尾松林土壤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差异显著,群落相似度低.马尾松林的土壤节肢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量及生物多样性在8年生阶段最高,此后,随林龄的增加明显降低.马尾松林地力可能随林龄的增加而衰退,对马尾松人工林的植被调控和改造宜在8年生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948.
中国东北的云冷杉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国亭  孙冰 《植物研究》1994,14(3):313-328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东北地区云冷杉林进行研究.1)环境背景;2)云冷杉林三个主要树种的生态属性;3)以红皮云杉、鱼鳞云杉和臭松为优势种的林分的每一植被类型的树种组成及其结构;4)影响林分的干扰因子;5)中国东北的云冷杉林的主要演替方式和过程.  相似文献   
949.
人工柠条林地表广泛分布的土壤结皮对地表水文过程有重要的影响。该研究以荒漠草原人工柠条林生物土壤结皮为研究对象,通过有无结皮处理下旱季和雨季表层土壤水文过程的监测以及土壤水文物理特性的分析,进一步在季节尺度上揭示生物土壤结皮地表水文效应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人工柠条林表层土壤结皮层水分含量动态在旱季和雨季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格局,其持水效应在以小降水为主,土壤蒸发强烈的夏季体现最为典型,但是进入雨季结皮的相对持水效应弱化甚至丧失。(2)由于生物结皮活性的季节转换,人工柠条林表层土壤容重、饱和含水率、总孔隙度在季节尺度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3)无论是旱季还是雨季,生物结皮的存在都会降低土壤水分入渗性能,而无论有无结皮覆盖,雨季土壤水分入渗速率都低于旱季。  相似文献   
950.
林窗调控的土壤水热环境和分解者群落结构可能深刻影响凋落物分解过程,已有的研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为了解高海拔森林林窗面积对凋落枝分解的影响,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于2012–2016年冬季和生长季节,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森林255–290 m^2(FG1)、153–176 m^2(FG2)、38–46 m^2(FG3)3种面积林窗和林下对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凋落枝质量损失的影响。结果显示:林窗面积大小显著改变了林窗和林下的雪被厚度、温度和冻融循环频次;雪被厚度和温度以FG1林窗最高,林下最低;FG1、FG2、FG3林窗和林下枝条分解4年后的质量残留率分别为59.9%、59.5%、62.1%和55.3%,分解系数k值分别为0.127、0.131、0.120和0.135,95%分解时间分别为23.6、22.7、25.0和22.2 a;与林下相比,林窗显著增加了第一年和第二年生长季节的质量损失速率,降低了第一年和第四年冬季的枝条质量损失速率;林窗大小对质量损失速率的影响随分解时期变化差异明显,质量损失速率在第一年和第三年冬季随林窗面积增大而增大,在第三年生长季节随林窗面积增大而降低;枝条质量损失的比例在第一年最高,随林窗面积增加而增加,且冬季高于生长季节。综上所述,林窗环境变化深刻影响亚高山森林凋落枝分解,但这种影响随林窗面积和分解时间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