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刈割时间和次数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刈割时间和频率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间隔时间的延长使牧草的茎/叶比值和粗纤维含量显著增加,粗蛋白、粗灰分、P、K等的含量显著下降,其中K下降的幅度最大,其次是粗灰分、粗蛋白和P等.刈割时间对粗脂肪、Ca、Mg的含量影响不大,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适宜的刈割频率可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隔50-55d收割1次,可使牧草的产量和质量均维持较高的水平,隔57d割1次,牧草的蛋白质含量略有下降,而粗纤维含量却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相似文献   
32.
对皇草(Pnnisetum purpureum ×P glaucum)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glaucum×P purpureum)、矮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和墨西哥玉米(Zea mnys subsp.mexicana)等4种牧草在生长期进行了4次割草试验,探讨了不同割草次数对牧草单兜株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进行1次割草的情况下,4种牧草的营养生长时间分别为53、96、153和208 d时,单兜株数分别为20.2,8.5,17.2,11.7株,牧草的单兜株数随营养生长时间的增加而呈大小相间排列;2)在可靠性为95%以上时,第二次割草时的单兜株数与第一次割草时有明显的差异,而多次割草后的差异性逐渐减小;3)营养生长的时间长短和前一次的单兜株数对牧草后一次的萌发和分蘖有显著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一次的单兜株数;4)杂交狼尾草在多次连续割草后,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变得不均匀,而皇草、矮象草和墨西哥玉米则逐渐均匀化,这个作用使得杂交狼尾草在退化坡地水土保持上的价值减少.  相似文献   
33.
不同基肥对退化坡地及牧草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不同基肥组合处理对退化坡地的改造利用和对牧草生产的影响.在相同的肥水管理条件下,以“鸡粪+牛粪+石灰”的基肥组合(A)处理退化坡地土壤,可使皇草、杂交狼尾草、矮象草和墨西哥玉米的年产量比“猪粪+牛粪+石灰”的组合(B)处理分别高出9.7%、12.8%、43.0%和9.9%,前者(A)生产出的牧草的粗蛋白含量略高于后者(B),粗纤维含量略低于后者,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34.
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的趋势逐步被众人接受,而青藏高原这一独特地理单元的生态系统对气候变暖十分敏感.为更好地了解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牧草品质的影响,利用大板山北坡3 200~3 800 m的海拔梯度,以温度为主要影响因子,用海拔高度不同造成的温差模拟全球变暖带来的升温效应,研究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牧草营养含量及其体外消化率的影响.针对羊茅(Festuca ovina)、早熟禾(Poa annua)、草(Koeleria cristata)、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和黑褐苔草 (Carex alrofusca) 5种生长在不同海拔梯度的高原牧草中酸性洗涤纤维(ADF)、木质素(ADL)、粗蛋白(CP)、粗脂肪(EE)、无氮浸出物(NFE)、灰分等营养含量及其经绵羊瘤胃液培养后的体外消化率差异,经过1999和2000年两年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牧草CP、EE和NFE的百分含量都呈现降低的趋势;牧草ADF和ADL百分含量与温度存在正相关关系,随着温度升高牧草ADF、ADL百分含量都呈增加的趋势;牧草体外消化率与牧草生长的环境温度存在负相关关联,随着温度升高牧草体外消化率呈降低趋势.模拟研究表明,就温度这一重要环境因素而言,未来气候变暖尤其是夜间温度的升高引起青藏高原牧草营养品质的变化,牧草CP、EE、NFE含量的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ADL含量的增加,牧草消化率降低,从而不利于反刍动物对牧草的消化利用.  相似文献   
35.
左照江  张汝民  王勇  温国胜  侯平  高岩 《生态学报》2010,30(19):5131-5139
采用GC-MS测定损伤冷蒿VOCs的主要成分,并通过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损伤冷蒿VOCs对牧草幼苗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损伤冷蒿释放30种VOCs,包含萜烯类、醇类、酯类、醛类和酮类等5类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高于1%的化合物共占VOCs总量的97.37%,桉树脑含量最高(22.43%)。损伤冷蒿释放的VOCs极显著(P0.01)的抑制草木樨、苏丹草、披碱草和冰草幼根的伸长,以及苏丹草侧根与冰草须根的发育,抑制率分别为51.55%、55.34%、37.57%、48.68%、93.04%和25.00%;同时也极显著抑制4种牧草幼根生物量的积累(P0.01)。损伤冷蒿VOCs影响牧草根部中柱组织结构的分化,使草木樨中柱内木质部、韧皮部与形成层不能正常分化;苏丹草、披碱草和冰草的凯氏带发育不完整。由此可见,损伤冷蒿VOCs对牧草根系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6.
周海燕  赵爱芬 《生态学报》2002,22(6):894-900
一日内冷蒿和差不嘎蒿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在早或晚出现了最高值,而其余时间则变化低缓,原因归结于沙地环境因子和植物内部因子的共同作用。冷蒿的Pn和WUE日均值高于差不嘎蒿,E的日均值却低于差不嘎蒿,说明冷蒿在干旱环境下具有较高的物质生产量和节约用水的能力。自然状态下冷蒿各生长季的水势(ψω)和充分膨胀时的渗透势(ψπ^100)远低于差不嘎蒿,水分相对亏缺(RWD)、束缚水含量(BWC)、缚水与自由水的比值(BWC/FWC)元高于差不嘎蒿,表明其具有更强的抗旱性;干旱和旱后复水条件下差不嘎蒿的RWD、BWC和BEW/FWC产生大幅度波动;长期极端干旱条件下两才RWD、EWC和ψω终极植相近;长期淹水对冷蒿生理过程的影响更大些。干旱使两种牧草蛋白质发生分解,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大量累,其中冷蒿的累积量远远超过差不嘎蒿,这种累积特征可能正是两种牧草竞争机制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37.
增加降水对荒漠短命植物当年牧草生长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孙羽  张涛  田长彦  李晓林  冯固 《生态学报》2009,29(4):1859-1868
通过模拟降水增加试验研究了古尔班通古特荒漠常见短命植物盖度、密度及产量对水分输入量增加的响应.结果表明:尖喙牻牛儿苗、弯果胡卢巴、角果藜、琉苞菊、条叶庭芥及囊果苔草6种牧草生物量总和占总生物量的60%以上,是荒漠草原的优势牧草植物;供水量增加显著促进了角果藜、尖喙牻牛儿苗、弯果胡卢巴、条叶庭芥和琉苞菊5种牧草植物的个体生长;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增加40mm和80mm供水使这5种植物生物产量比对照增加86%~230%.供水增加后,6种重要牧草对整个群落的生物贡献比例发生很大变化,只有角果藜和尖喙牻牛儿苗的贡献比例规律性增加,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8%和11%,表明2种植物对供水增加的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强;供水量增加促进了弯果胡芦巴、尖喙牻牛儿苗和角果藜3种植物N、P和K养分的吸收量;与此同时,供水量增加也显著提高了荒漠短命植物的密度和盖度.在降水增加的背景下,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荒漠短命植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植被盖度和群落净初级生产力提高,这对于防风固沙、稳定沙面,增加荒漠草原载畜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
数量化理论Ⅰ在评价牧草与杂草关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数量化理论I评价了华南地区两个典型人工草地中人工管理措施对牧草与杂草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强度对东方示范牧场的牧草优势度、施肥水平对粤北第一示范牧场的牧草优势度有重要的影响,其主要危害杂草分别为飞机草(E.odoratum)、赤才(E.rubiginosum)、牛筋果(H.perforata)和白茅(I.anlindrica)、一年蓬(E.annus),并确定其草地适宜载畜量为1~4头牛·hm-2,适宜施肥水平为过磷酸钙500~1000kg·hm-2,KCl150~250kg·hm-2.  相似文献   
39.
在人工气候条件下对牧草盲蝽若虫在9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发育历期、存活率等进行研究,以探讨牧草盲蝽对不同寄主植物适合度,明确不同寄主对牧草盲蝽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牧草盲蝽若虫在花椰菜和四季豆上发育历期最短,分别为16.56 d和17.60 d,存活率最高,分别为76%和74%。田旋花上牧草盲蝽若虫历期最长为22.12 d,存活率最低仅35%。用花椰菜、四季豆喂养牧草盲蝽成虫体重最大,分别为0.083 g和0.069 g。用9种不同寄主对牧草盲蝽进行室内饲养,仅在花椰菜、四季豆上孵出若虫。由此可见,花椰菜、四季豆是牧草盲蝽生长发育最适寄主植物,田旋花适合度最低。  相似文献   
40.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引进的8个冷季型牧草品种进行产草量和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次刈割的总鲜重和总干重在品种间差异极显著,且以蓝天堂黑麦草(7号)最高.品种间的粗蛋白含量差异显著,其中第1次刈割以奇可利(3号)最高,蓝天堂黑麦草(7号)居第2位;第2次仍以奇可利(3号)最高,特高黑麦草(1号)和蓝天堂黑麦草(7号)居其次;第3次以紫花苜蓿(8号)最高,其次是多年生黑麦草(4号);第4次以奇可利(3号)最高,多年生黑麦草(4号)居第2位;粗纤维、粗脂肪和粗灰分在品种间的差别较小.综合产草量和品质两方面考虑,蓝天堂黑麦草(7号)可作为本地首选推广的冷季型牧草品种,奇可利(3号)和多年生黑麦草(4号)可作为备选推广的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