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4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2401篇
  9613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282篇
  2014年   533篇
  2013年   427篇
  2012年   540篇
  2011年   536篇
  2010年   552篇
  2009年   650篇
  2008年   580篇
  2007年   515篇
  2006年   462篇
  2005年   448篇
  2004年   436篇
  2003年   342篇
  2002年   306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257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31.
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在分类上属于尼多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其基因组长度约为25 000 nt~30 000 nt。反向遗传技术可以针对RNA病毒的基因组进行突变,是研究病毒蛋白功能的有力工具,也是对毒力基因进行突变,构建减毒疫苗株的新型方法。冠状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的建立和应用,推动了基因功能的研究和重组病毒疫苗的研发。本综述将介绍三种常见的冠状病毒反向遗传克隆技术,分别是基于痘病毒载体、基于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载体和基于体外连接的反向遗传技术。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是成功建立反向遗传系统的冠状病毒之一,本文对反向遗传技术在IBV中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2.
《病毒学报》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病毒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基础医学类的核心期刊。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学科体系,列出了74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表,并逐一对核心期刊进行了著录。  相似文献   
133.
《微生物学报》2019,(1):I0001-I0001
为提升《微生物学报》的学术影响力,鼓励优秀作者,吸引优秀科研成果在我刊首发,编辑部通过对3年前发表在《微生物学报》的论文进行回溯与评估,从2015年度发表的论文当中,根据论文的创新性(审稿专家的评审意见)和读者的关注度(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被引频次和下载量)综合评选出了20篇2018年度优秀学术论文,并颁发优秀学术论文证书。  相似文献   
134.
对贵州回族、苗族、彝族开展29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并与其他7个群体进行遗传关系比较研究,探讨其在法医学和群体遗传学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应用DNATyperTMY29试剂盒对309名贵州苗族、331名贵州彝族和291名贵州回族无关个体进行检测,统计29个Y-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5.
李玲红  苟彤  任爱霞  丁鹏程  林文  武祥云  孙敏  高志强 《遗传》2022,(11):1009-1027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作为20世纪新兴的健康食物,因其营养成分全面、抗逆性强等特性备受关注,在国际上享有“营养黄金”、“素食之王”、“未来食品”的美誉。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藜麦高质量的全基因组序列得以完成并开展了系列关键基因功能研究。本文总结了藜麦基因组学、重要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和重要性状QTL定位和重要农艺和产量性状基因的研究进展。此外,针对目前藜麦育种的现状,本文还提出了藜麦育种存在的5个关键问题,并指出了未来藜麦遗传改良和育种的4个重要方向,旨在为实现未来藜麦的定向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6.
濒危平胸龟两个自然居群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2个ISSR引物研究了28个来自广东从化居群和21个来自福建寿宁居群的野生平胸龟(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分布于这两个地区的平胸龟总居群和居群内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广东从化居群遗传多样性高于福建寿宁居群。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度FST=0.3715(P<0.001),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059。NJ树聚类分析显示,广东从化居群和福建寿宁居群各自聚成两个类群,有较明显的居群分化,具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性,但基因流Nm为1.9279,这表明平胸龟两自然居群间存在一定基因流。此外,结合BSA技术,从11条引物中筛选出11个可作为鉴别广东从化居群或福建寿宁居群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37.
基因枪介导甘蔗遗传转化几个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新民  叶云  于兰 《广西植物》2003,23(4):339-342
用基因枪GJ1000介导将Bt基因转入甘蔗嫩叶、Ⅰ型愈伤组织和Ⅱ型愈伤组织。结果表明,用Ⅱ型愈伤组织作为受体最用利于转化;气体压力、轰击距离、轰击次数和真空度对转化效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条件优化后,得到了大量的抗性愈伤组织和一些抗性植株,转化率分别为34.9%和3.36%。  相似文献   
138.
高粱丝黑穗病菌种内分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随机引物对来自不同地理来源、不同寄主和经寄主致病力测定的高粱丝黑穗病菌2、3号生理小种的10个菌株的DNA进行分析,所产生的RAPD结果表明,丝黑穗病菌S.reilianum具有丰富的种内遗传多样性,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经聚类分析可将供试菌株大致分成两组,辽宁清原H2和黑龙江绥化H9菌株为一组。辽宁沈阳(H3)、阜新(H1)、营口(H10),山西榆次(H4),吉林四平(H5),黑龙江哈尔滨(H6),河北张家口(H8)等高粱丝黑穗病菌株以及辽宁沈阳的玉米丝黑穗病菌株(H7)为另一组,并且同一组内的DNA多态性亦有差异。高粱丝黑穗病菌2号生理小种和3号小种间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39.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对广东省2001年度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以相似性系数为0.70阈值时,可将采集于广东省三大生态稻作区、早稻和晚稻生长季节的96个菌株划分为12个遗传宗谱;其中宗谱8和9的菌株数各占总数的25%和18.8%,为优势宗谱。从稻作区来看,宗谱3和8为各个稻作区的共同宗谱;而宗谱1和2,7和11,以及9、10和12则依次是粤北、粤中和粤南稻作区的特异性宗谱。从生长季节来看,来源于早、晚季的菌株完全分属于宗谱图的上、下两个半区,彼此之间不存在共同的宗谱;而且两个优势宗谱都集中于晚季供试亚群体。结合前两次实验的结果,作者提出了如下两个假说来解释广东省稻瘟病菌群体所表现的遗传特性:一个地区或生长季节的病原菌群体,其优势宗谱所占的比例越高,该地区或生长季节病害发生就越严重;在长期的水稻栽培历史中,稻瘟病菌群体可能逐步地形成了早季宗谱(小种)和晚季宗谱(小种)的遗传分化。如何进一步验证上述两个假说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0.
简单高效的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基因转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研究影响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的主要因素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简单、高效的水稻转基因系统。将水稻成熟胚来源的愈伤组织用农杆菌EHA101/pHQ9,EHA101/pHQ10,EHA101/pHQT3感染后,筛选抗性愈伤,经分化获得转化株。抗性愈伤的平均得率为约100个愈伤/g愈伤外植体,抗性愈伤的分化频率平均高达85%。转基因植株的GUS染色、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T-DNA上的外源基因已整合进转基因植物的基因组中。转基因植株T1代对潮霉素的抗性表明,多数转基因株系符合孟德尔分离比3:1。该系统的建立将有助于应用T—DNA标签法和基因打靶法进行水稻功能基因组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