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51篇
  免费   2070篇
  国内免费   5468篇
  2024年   183篇
  2023年   643篇
  2022年   676篇
  2021年   646篇
  2020年   696篇
  2019年   721篇
  2018年   511篇
  2017年   609篇
  2016年   672篇
  2015年   744篇
  2014年   1316篇
  2013年   963篇
  2012年   1196篇
  2011年   1366篇
  2010年   1119篇
  2009年   1259篇
  2008年   1493篇
  2007年   1110篇
  2006年   1006篇
  2005年   1033篇
  2004年   1026篇
  2003年   873篇
  2002年   858篇
  2001年   837篇
  2000年   695篇
  1999年   637篇
  1998年   495篇
  1997年   490篇
  1996年   530篇
  1995年   486篇
  1994年   470篇
  1993年   361篇
  1992年   363篇
  1991年   283篇
  1990年   304篇
  1989年   251篇
  1988年   125篇
  1987年   112篇
  1986年   71篇
  1985年   128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3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薛妙男  黄广  麦适秋   《广西植物》1985,(2):107-110
本文以沙田柚为材料,对其染色体组型及带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组型分析:染色体数目2n=18,根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分成大小染色体两种类型,前者包括1、2、3、4和5对,后者为6、7、8和9对,根据臂比,9对染色体能够被分成中部着丝点和近中着丝点染色体两种类型。即第5、7,9对为亚中部着丝点,其余为中部着丝点,第6对染色体上有随体;Giemsa带型:除第二对染色体只显中间带外,其余都显着丝点带,并在3、4、8对染色体短臂上和2、3、1对染色体长臂上均显端带,第2、3,6对同源染色体之间的C带显示杂合性。  相似文献   
142.
关于植物核型分析的标准化问题   总被引:617,自引:25,他引:592  
近年,我国的植物染色体研究工作,进展较快,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研究工作中仍存在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核型分析的标准化问题。由于国际上尚无植物核型分析的共同标准,因此,有关染色体的统计、测量、命名、图表格式等等,各人所采用的方法和标准也不尽相同。这种状况,对核型资料的比较分析以及对研究结果的评价,都带来不便。有鉴于此,1984年8月在辽宁兴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植物染色体学术讨论会上,李懋学和陈瑞阳联名作了“关于植物核型分析的标准化问题”的报告,经过  相似文献   
143.
吞噬和细胞活力蛋白1(engulfment and cell motility protein 1,ELMO1)可以促进多种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但ELMO1的表达是否受miRNA的调控鲜有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miR-145与ELMO1表达的相关性,以及miR-145通过结合ELMO1的mRNA对乳腺癌侵袭的影响。通过TargetScan (http://www.targetscan.org/)靶基因预测软件预测与ELMO1的3′UTR结合的miR-145。荧光素酶结果证实两者互补结合。Transwell侵袭结果显示,miR-145组和siELMO1+miR-145组MDA-231乳腺癌细胞穿膜数较对照组分别降低40%(P<0.05)和79%(P<0.05)。siELMO1+miR-145组和siELMO1组细胞穿膜数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miR-145通过与ELMO1的mRNA结合抑制细胞侵袭。qRT-PCR显示,低侵袭的MCF-7乳腺癌细胞miR-145的表达量较高侵袭的MDA-435细胞高80%(P<0.05),较MDA-231乳腺癌细胞高75%(P<0.05),即miR-145与癌细胞侵袭能力呈负相关。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miR-145组ELMO1表达量低于阴性对照组,miR-145 抑制组ELMO1表达量高于抑制剂NC组(P<0.05),证明miR-145抑制ELMO1的表达。qRT-PCR显示,过表达miR-145后ELMO1 mRNA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miR-145对ELMO1的调控作用通过抑制其翻译实现。F-肌动蛋白聚合实验表明,miR-145组和阴性对照组于20 s和60 s时F-肌动蛋白聚合结果存在明显区别(P<0.05)。Western 印迹结果表明,miR-145组活化的Rac1表达量较阴性对照组降低60%(P<0.05),抑制剂NC组活化的Rac1较miR-145 抑制组降低55%(P<0.05);miR-145组磷酸化的整合素β1较对照组于15 min时降低42%(P<0.05),于30 min时降低31%(P<0.05)。由此得出的miR-145过表达显著促进乳腺癌细胞F-肌动蛋白聚合、Rac1活化和整合素β1磷酸化结论。综上所述,miR-145通过靶向ELMO1的 mRNA抑制ELMO1翻译,从而抑制乳腺癌的侵袭。  相似文献   
144.
培养抗性植物的细胞/组织培养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性育种在作物品种改良中已日益显得重要。近10多年来,随着细胞/组织培养、遗传操作等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由于植物具有全能性,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从单细胞原生质体可以再生成一个完整的个体成功以来,人们试图利用细胞/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将野生种的抗性基因引入到作物中来,或是人工诱发抗性变异,从而筛选出抗性愈  相似文献   
145.
杂交水稻及三系在发育过程中的酯酶同工酶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报道了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杂交水稻及三系亲本共50个组合的萌动胚、芽,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根、雄蕊等12个组织或器官的酯酶同工酶的结果。根据所测结果,可把杂交水稻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分为5种类型:互补型、偏父型、偏母型、同型和“杂种”酶谱。强优势组合以互补型酶谱居多,弱优势组合都是同型酶谱,“杂种”酶谱仅见于V优64的幼穗分化期叶片和V优63、汕优63的三叶期叶片中。不同器官的互补酶谱都可作为预测杂种比势,鉴定杂交稻种子的纯度和真实性以及选配新杂交组合的一个手段或依据,但以对萌动胚或幼芽的测定更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6.
植物细胞的遗传全能性与组织培养形态发生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引言自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Haberlandt提出植物的单个细胞可能具有分化的全能性的理论以来,人们才开始从事植物组织培养,以致今天广泛用来有意识地定向控制遗传变异和人工创造植物新类型的研究。到今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约有1000种高等植物作过离体培养尝试。根据大量实验结果证明,植物单个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相似文献   
147.
在中国丰收11号大豆根瘤侵染细胞中,我们发现了一种电子密度很高,体积很大,形状为圆形或近似圆形,外面没有界膜,常位于胞间隙附近的特殊的细胞质内含物。高尔基体及其小泡,丰富的粗糙型内质网和核糖体常在它的附近,其中一些核糖体正沉积在它的表面。它主要是由核糖体凝聚而成,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在它的形成中也起了一定作用。它的内部含有颗粒状,纤维状,泡状和管状物质。它的出现似乎与侵染细胞固氮有关。  相似文献   
148.
草鱼体内肾细胞姐妹染色单体分化及交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确立了一个以草鱼体内肾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为指标的检测环境诱变或致癌物质的短期试验系统。采用硫堇-UV-Giemsa染色法,分析了草鱼体内肾细胞的SCD-2(注射BrdU后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分裂相的SCD)频率和SCE频率。用500微克/克体重BrdU体内标记5天,草鱼肾细胞SCD-2频率为8.58±0.22%;SCE频率为3.05±2.523 SCE_5/细胞。以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作为阳性对照,分析了化合物亚硝基胍(N-methyl-N~1-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和农药叶蝉散(Mipc)诱发SCE的能力。这项工作在评价水质污染方面将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9.
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烟草、丹参和甜叶菊愈伤组织在分化过程中一般都出现两个PAL活性高峰。第一高峰在培养第一、二、三天中出现;第二高峰在第十一天前后出现。前者在分化或不分化培养基中都存在,似与组织分化无关,后者只在分化条件下才有,似可作为组织启动分化的指示酶。分化程度不同的组织,PAL活性有很大差异,即将或刚分化的组织活性最高,随着分化的进程活性趋于降低,老化的组织甚至丧失活性。PAL活性、木质素合成和管状份子形成之间有着紧密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0.
细胞色素C_3不仅能增进除去铁氧还蛋白载色体的循环光合磷酸化活性的恢复,而且也增进以DCPIPH_2为电子供体,维生素K_3、反丁烯二酸分别为电子受体构成的非循环光合磷酸化活性的恢复。 氩气相下,细胞色素C_3促进正常载色体光合磷酸化活性的最适浓度是1.8 μmol,当PMS存在时,这一促进作用随C_3浓度的增加而直线上升,然后呈稳态。 Antimycin A(10~(-7)mol/L)能充分抑制C_3参与的光合磷酸化活性,这一抑制现象在PMS存在时消失。 o~-phenanthroline(1×10~(-5)mol/L.)对C_3参与的光合磷酸化活性亦具抑制作用,并被PMS的添加而消失,当浓度提高时(10~(-3)mol/L),抑制现象不因PMS的存在而消失。 氢气相下的载色体光合磷酸化活性比氩气相下的低,并且随着载色体贮存(-20℃)时间的增长而急剧下降,24h贮存,丧失活性达60%。C_3对氢气相下的光合磷酸化活性具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铁氧还蛋白则不能,但两者同时存在时,其磷酸化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