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38篇
  免费   3047篇
  国内免费   9237篇
  2024年   336篇
  2023年   1072篇
  2022年   1133篇
  2021年   1188篇
  2020年   1136篇
  2019年   1233篇
  2018年   876篇
  2017年   1115篇
  2016年   1039篇
  2015年   1106篇
  2014年   1383篇
  2013年   1269篇
  2012年   1613篇
  2011年   1725篇
  2010年   1465篇
  2009年   1533篇
  2008年   1718篇
  2007年   1486篇
  2006年   1419篇
  2005年   1245篇
  2004年   1175篇
  2003年   872篇
  2002年   837篇
  2001年   729篇
  2000年   637篇
  1999年   567篇
  1998年   404篇
  1997年   361篇
  1996年   296篇
  1995年   263篇
  1994年   213篇
  1993年   203篇
  1992年   242篇
  1991年   205篇
  1990年   193篇
  1989年   199篇
  1988年   147篇
  1987年   115篇
  1986年   71篇
  1985年   101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7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大肠杆菌中与抗原K(?)s ab基因相连锁的棉子糖操纵子(raf)编码的α-D-半乳糖苷酶经硫酸铵沉淀,Sepharose 4B和DEAE纤维素等提纯步骤获纯化品,其在PAGE上呈单一电泳区带,分子量80000。粗酶品经Sepharose 4B后呈现为两个酶活性峰。该酶特性与染色体编码的同功酶有明显差异。最适温度为35—37℃,最适Ph 7.5。以PNPG、蜜二糖、棉子糖为底物,其米氏常数分别为0.11,2.1和136mmol/L。Mn2+离子影响酶稳定性,然而可以被巯基试剂消除。双  相似文献   
32.
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5037产生的α-淀粉酶,酶反应最适温度范围为55—63℃,以60℃为最好。反应pH范围在4.4—6.0之间,最适PH为4.8—5.2。酶的pH稳定性为5.5—8.5。酶的热稳定性在50℃以下较好,加Ca~(++)对酶的稳定性有显著的作用。凝胶电泳分析,此菌株产生的酶系较纯。酶作用产物为糊精和低聚糖,延长反应时间则产生麦芽三糖和多量麦芽糖以及部分葡萄糖。  相似文献   
33.
B9对无病毒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_9是1962年发现的植物生长抑制剂。经许多学者研究证明B。对水果、蔬菜有明显的影响。E.C.Humphries和W.Holz的研究证明B_9可促进马铃薯块茎的增产。但R.Kunkel的试验证明B_9对马铃薯块茎的增产无作用。目前,普遍用价格较贵的BAP作为促进试管薯形成的生长物质,本文报道B_9对试管薯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徐诗伟  孙筱林   《微生物学通报》1989,16(6):354-355
用反相HPLC内标定量方法测定18-甲基-3-甲氧基-8,14-开裂雌甾-1,3,5(10),9(11)-四烯-14,17-二酮微生物不对称还原成具有光学活性17β-羟基化合物的转化率。色谱采用μ-BondapakC14色谱柱;甲醇-水73∶27(V/V)为流动相,流量0.8 ml/min;UV 254 nm检测;雄甾-4-烯-3,17-二酮作内标。  相似文献   
35.
云南产金荞麦根茎抗肿瘤有效部位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1976年我们在云南民间抗肿瘤药物调查中,发现宣威地区民间用金荞麦(Fagopyrum Cymosum (Trev.)Meisn.)根茎治疗肺癌有一定的疗效。金荞麦为蓼科植物,又名土茯苓、万年荞、苦荞头、野荞麦等,是一种民间常用中草药。据报道,金荞麦根茎含有双聚原矢车菊甙元〔5,7,3′,4′-四羟基黄烷-3-醇双聚体(5,7,3′,4′-tetrahydroxyflavan-3-ol dimcr)〕,海柯皂甙元(hecogen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  相似文献   
36.
37.
20-羟蜕皮素对家蚕后部丝腺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戴玉锦  朱江 《昆虫学报》1990,33(4):398-402
应用超薄切片和电镜技术,详细观察了蜕皮激素(MH)对家蚕Bombyx mori后部丝腺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电镜观察表明,家蚕后部丝腺细胞对MH处理极为敏感.一经MH处理,其细胞核的形态结构和细胞质中各种细胞器的发生、发展都呈现出明显的变化,并且与MH处理时期及剂量有关:五龄前期适量MH(4μg/头)处理,能促进与丝蛋白合成有关细胞器的形成与发展,加速腺细胞的成熟生长;较高剂量(8—16μg/头)处理,则导致自噬体的过早发生.五龄中、后期MH处理,一方面促进了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的进一步发达,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自噬体的发生数量;处理剂量越高,后一种倾向越突出.这些结果证明,后部丝腺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受MH调节.  相似文献   
38.
转化生长因子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平 《生理科学进展》1990,21(4):323-328
TGFβ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多种组织和细胞内,由二条相同的、含112个氨基酸的肽链组成,是细胞的多功能双重调节因子。它对不同组织类型的细胞,可促进生长、分化,也可抑制生长、分化,并直接参与组织修复、胚胎发育等过程,调节细胞外基质形成。  相似文献   
39.
稻虱跗(虫扇)的个体发生研究:生活史和寄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秀慧  贝亚维 《昆虫学报》1990,33(2):174-181
稻虱跗蝙Elenchinus japonicus Esaki et Hashimoto属(捻翅目)跗蝙科,在稻田寄生于白背稻虱、褐稻虱和灰稻虱.稻虱跗蝙在母体血腔中发育、孵化产生三爪蚴,三爪蚴通过生殖沟、生殖孔、育道和育道开口离开母体.三爪蚴离开母体在稻株上活动.一旦靠近寄主,用足抓住寄主,爬在它们身上.它通过节间膜进入寄主,变成蛆状蚴,开始取食.幼虫在寄主体内继续发育,达到足够大小,它们羽化成虫.雌成虫留在寄主体内,仅露出“帽子”(即头胸部),雄虫离开寄主,自由飞翔、雄成虫寿命很短(<12小时),它们积极寻找雌虫,进行交配,发现交配位置在育道口,支配时间约1—2秒钟.雄成虫体长1.33mm;展翅约2.25mm;雌成虫体长1.6—2.6mm,宽0.88—1.35mm;头胸部长0.2mm;育道口宽0.15mm,卵在雌成虫体内形成,而卵母细胞在雌幼虫体内发育.卵长75μm×宽40μm.第1期幼虫(三爪蚴):体长0.2mm;尾须为体长1/3.第Ⅱ期幼虫(蛆伏蚴)足和附肢都退化;第Ⅱ期幼虫分成4个龄期,具口和消化道,蛹属围蛹.卵历期7—8天,而三爪蚴历期仅1天.蛆状蚴(2—5龄)历期10—11天,蛹历期约3—4天,雌成虫历期7—8天.在实验室,每世代历期约20—23天.稻虱跗蝙的寄生作用较低,由于三爪蚴找不到稻虱很快死亡.在浙江1983—1986年调查,稻虱跗蝙对白背稻虱成、若虫寄生率5—7%,灰稻虱的寄生率为2%,褐稻虱为1%.有时白背稻虱的寄生率可达20—40%.  相似文献   
40.
台湾小麂(Muntiacus reevesi micrurus)亦称台湾山羌,是台湾的特有亚种,就现况而言,它是台湾本土所产的3种鹿科动物中,野生种群数量最多的一种。近年来,其分布和数量有持续缩减的趋势。了解其自然种群的各项基本特质(例如:种群的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出生及死亡率……等),将直接有助于本种动物的保护和利用。 许多台湾高山族在进行他们传统的狩猎活动时,都有保存猎物下颚骨以展示其狩猎成绩的习俗。而台湾小麂因为一直都是他们主要的猎捕对象,经多年累积,往往一个猎人就拥有数百个下颚骨。同时,由于每一个猎人大都仅在他世袭的打猎区内狩猎,各个猎人的收集,事实上可以视为不同种群的取样。而下颚骨收集的年代通常也可以由它们的新旧做粗略的估计。因此,这些收集的下颚骨,不但可做为其来源地区的台湾小麂种群分析的研究材料,更提供了这些种群的部分历史以及种群之间比较的机会。 如何判别下颚骨的性别和年龄,很明显是进行上述研究不可或缺的技术。本研究即针对76个已知性别和年龄(表1)的下颚骨进行比较,以期获得一个操作简单、正确性高的方法来区分台湾小麂下颚骨的性别。 我们对每一个下颚骨做了11个不同角度的测量(图1)。再根据Mayr等(1953,146)所提出的“变异系数”的计算式,计算了11个测量值,以及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