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348篇 |
免费 | 2688篇 |
国内免费 | 5131篇 |
专业分类
2216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459篇 |
2023年 | 689篇 |
2022年 | 730篇 |
2021年 | 796篇 |
2020年 | 808篇 |
2019年 | 687篇 |
2018年 | 517篇 |
2017年 | 625篇 |
2016年 | 559篇 |
2015年 | 675篇 |
2014年 | 967篇 |
2013年 | 781篇 |
2012年 | 973篇 |
2011年 | 1138篇 |
2010年 | 975篇 |
2009年 | 1098篇 |
2008年 | 1252篇 |
2007年 | 1023篇 |
2006年 | 898篇 |
2005年 | 904篇 |
2004年 | 811篇 |
2003年 | 655篇 |
2002年 | 552篇 |
2001年 | 465篇 |
2000年 | 432篇 |
1999年 | 385篇 |
1998年 | 272篇 |
1997年 | 259篇 |
1996年 | 213篇 |
1995年 | 148篇 |
1994年 | 176篇 |
1993年 | 151篇 |
1992年 | 194篇 |
1991年 | 194篇 |
1990年 | 158篇 |
1989年 | 128篇 |
1988年 | 110篇 |
1987年 | 88篇 |
1986年 | 56篇 |
1985年 | 89篇 |
1984年 | 25篇 |
1983年 | 27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63年 | 6篇 |
1958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我们用细胞培养法对大青叶、板兰根、羚羊角及复方羚羊角等注射液进行了抗病毒活性的实验研究。结果复方制剂优于单方,预防用药方式的效果最好,抑制病毒对数为3.25±0.45,属中等有效;治疗用药方式居中,抑药毒对数为2.38±0.96;同时用药方式接近无效,抑病毒对数为1.50±0.82。 相似文献
62.
雌激素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线粒体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表明雌激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研究提示,雌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与线粒体有着密切联系。线粒体是细胞内能量和活性氧自由基(ROS)的主要来源,对细胞内信号转导、细胞存活与死亡调节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雌激素可多方面调节线粒体功能,包括影响ATP与ROS的生成、稳定线粒体膜电位、维护细胞内钙稳态,以及调节线粒体基因和蛋白表达等。本文主要从线粒体角度综述了雌激素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63.
研究了一类非线性反应扩散方程奇摄动问题.在适当的条件下,首先求出了原问题的外部解, 然后利用伸长变量和幂级数展开理论构造出解的形式渐近展开式.最后利用微分不等式理论,讨论了问题解的一致有效性和渐近性态.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研究分化抑制因子-1(Id-1)在人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Id-1在56例大肠癌组织及56例远癌肠黏膜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大肠癌组织中Id-1的过表达率为80.4%,在远癌肠粘膜中过表达率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d-1过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Id-1过表达可能参与大肠癌演进,Id-1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6.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颜建华等三位科研工作者对神经干细胞作了研究,他们认为神经干细胞是在神经系统中发现的一种可以再生的细胞,不仅有自我分化的能力,还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星状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这对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产生很大影响,但其增殖,分化和迁移机制还待研究。RNA抑制技术是目前流行的基因沉默法,利用导入小片段核酸进入细胞,对特定基因表达的翻译阶段进行抑制,以观察基因对细胞的影响。作者在获得分化相关基因的基础上,利用RNA干扰(RNAi)和反义RNA(antisense RNA)法检测几个基因对神经于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云南产金荞麦根茎抗肿瘤有效部位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1976年我们在云南民间抗肿瘤药物调查中,发现宣威地区民间用金荞麦(Fagopyrum Cymosum (Trev.)Meisn.)根茎治疗肺癌有一定的疗效。金荞麦为蓼科植物,又名土茯苓、万年荞、苦荞头、野荞麦等,是一种民间常用中草药。据报道,金荞麦根茎含有双聚原矢车菊甙元〔5,7,3′,4′-四羟基黄烷-3-醇双聚体(5,7,3′,4′-tetrahydroxyflavan-3-ol dimcr)〕,海柯皂甙元(hecogen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 相似文献
68.
69.
对栾树-茶(Koelreuteria paniculata—Camellia sinensis)、香樟-茶(Cinnamomum camphora—Camellia sinensis)和枫香-茶(Liquidambar formosana—Camellia sinensis)3种林-茶复合林分中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及茶[Camellia sinensis(L.)O.Ktze.]的光合特征参数日变化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3种林-茶复合林分中,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和气温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均在12:00达到最高值;空气相对湿度和大气CO2浓度呈先降后升的日变化趋势,分别在10:00和14:00达到最低值;各环境因子在全天不同时刻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3种林-茶复合林分中茶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表现为不对称的双峰型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和14:00,其中枫香-茶复合林分中茶的净光合速率日均值最高(0.80μmol·m^-1·s^-1);茶的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均在每日的早、晚较低,并在10:00达到最高;胞间CO2浓度日变化整体呈“W”型曲线,每日的早、晚较高,在10:00最低,其中栾树-茶复合林分中茶的胞间CO2浓度的日均值最高;茶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均值在3种林-茶复合林分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日均值差异不显著。除气温与茶的净光合速率,以及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与茶的胞间CO2浓度、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间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环境因子与茶的净光合速率以及两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枫香-茶复合林分可改善茶的生长环境,促进茶生长,适合在安徽芜湖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0.
RNA沉默在植物生物逆境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NA沉默是真核生物共有的基因表达调节机制和防御机制。在植物RNA沉默中, 一些小RNAs, 如微小 RNAs和小干扰RNAs, 在植物防御病毒、细菌或食草动物的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抑制宿主的RNA沉默系统, 植物病毒或细菌进化出了在RNA沉默不同阶段起作用的病毒沉默抑制子或细菌沉默抑制子, 来克服寄主的RNA沉默反应。文章就植物RNA沉默、病毒沉默抑制子、细菌沉默抑制子及其相关防御反应的一些新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