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6篇 |
免费 | 96篇 |
国内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4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随着人类微生物基因组计划和人类肠道元基因组计划的开展,科学家们越来越关注存在于人体百万亿计的微生物,尤其是机体中最为复杂的胃肠道微生物。同时,肠道黏膜免疫学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的代谢场所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肠黏膜含有丰富的淋巴细胞,它们与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免疫平衡和免疫监视。胃肠道微生态平衡发生紊乱会影响机体免疫应答反应,进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从免疫学的角度来论述胃肠道微生物在肿瘤尤其是胃癌的发生和治疗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目前临床上有许多怀疑前列腺癌但穿刺阴性的病例,为了避免漏诊,多数患者必须接受重复穿刺。尽管部分患者经重复穿刺确诊为前列腺癌,而更多患者经过长期随访以及反复穿刺最终确诊为良性病变。近期研究证实,癌灶附近的组织学表现正常的组织中也可发生与癌灶相似的分子改变。因此,我们认为在前列腺癌的发生过程中存在区域效应。在这一理论指导下,选择适当的可反映前列腺癌区域效应的标记物,在穿刺阴性的标本中检出与癌灶相似的分子改变,就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在常规病理诊断之前,提前预测前列腺癌的发生。如果能够找到这样的标记物,并在大规模的诊断试验中证实其可行性,那么就可以极大地改善前列腺癌诊断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血管活性肠肽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血管活性肠肽作为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中一种多功能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节因子,在上述两个生理系统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也对机体免疫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局部黏膜免疫中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血管活性肠肽通过它的两个受体VPAC1和VPAC2发挥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盐预处理的幽门螺杆菌(H.pylori)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 方法 将30%高盐预处理前后的胃癌来源的H.pylori菌株(4854)灌胃蒙古沙土鼠(MGs),在灌胃后13、26和73周解剖动物,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染色和黏膜厚度测量,探讨高盐预处理的H.pylori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 结果 与未加盐预处理的相应菌株相比,高盐预处理组小鼠的慢性炎症、黏膜变性/坏死、腺体萎缩伴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较低,黏膜糜烂/溃疡和黏膜上皮增生的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25 6,P=0.040 8)。第73周,高盐预处理4854菌株组胃体和胃窦黏膜增生显著高于未加盐预处理组(t=12.802 4,P=0.035 1;t=16.536 0,P=0.043 8)。 结论 高盐预处理改变了H.pylori的体内致病性,有助于阐明H.pylori感染与高盐饮食在胃病中的相互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5.
蕲蛇酶,凝血酶对人及牛纤维蛋白原的凝血反应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蕲蛇酶、凝血酶与不同种 纤维蛋白原的凝血作用的差异,以选择检定蕲蛇酶活力的最适底物。方法 取不同的浓度人凝血酶与人纤维蛋白原(HFg)、牛纤维蛋白原(BFg)及人血小板血浆(PPP)反应(试管法或用血液凝聚仪),分别记录初凝时间并求反应曲线的回归方程。蕲蛇酶也稀释成不同深度 上法测定,并求回归方程。另以人凝血酶(1.25IU/ml)、蕲蛇酶(1.25AU/ml)与梯度浓度的HFg反应并求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后肠道细菌移位(BT)与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关系。方法:40例择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于术前和术后1、3、5天采集外周血,进行血浆D-乳酸,全血细菌DNA检测.全血DNA提取后进行PCR扩增,采用靶基因为大肠杆菌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基因和16SrRNA基因。观察患者术后10天以监测SIRS情况。结果:术前PCR检测全血细菌DNA均为阴性,术后共有13例阳性。术后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患者PCR阳性率为85.7%(12/14),无SIRS组为3.8%(1/26()P<0.01)。PCR阳性组SIRS发生率为93.2%(12/13),阴性组为7.4%(2/27)(P<0.01).PCR阳性的患者外周血血浆D-乳酸浓度较PCR阴性者明显升高(P<0.01),有SIRS的患者外周血血浆D-乳酸浓度较无SIRS患者明显升高(P<0.01)。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黏膜屏障损伤与BT关系密切,术后SIRS和与BT密切相关。PCR技术对术后SIRS有较好的早期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9.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对临床初步诊断为黏膜病的一例死亡麋鹿(Elaphodus davidianus)的消化系统及脾、淋巴结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消化道的病变主要在黏膜层,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坏死,固有层内毛细血管充血,炎性细胞浸润;脾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型,红髓充血、出血严重,白髓几乎完全消失;淋巴结坏死严重,组织结构被破坏,界限不明显,仅见淋巴细胞弥漫性分布于整个淋巴结内。病理组织学观察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