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显动宙(也译为显生宙)创新大爆发导致了动物门类的幕式出现,并非"瞬间"或"同时发生".狭义寒武纪大爆发代表三胚层动物的首次大辐射,包括2大幕(不宜定义为"序幕"和"主幕"):第一幕为"小壳幕",规模较大.基本完成了原口动物亚界中触手担轮类和蜕皮类两大谱系的轮廓构建;第二幕以澄江动物群为代表,它既延续并扩展了前期海绵类、双胚层动物和原口动物的兴旺,更诞生了后口动物亚界完整的"5+1类群":即全部五大现生类群(棘皮类、半索类、头索类、尾索类、脊椎类)的原始代表和"遗失了"的古虫动物门.至此,随着多数动物门类的陆续面世,大爆发宣告基本终结.该爆发的前奏即"埃迪卡拉幕","试验性"地创造了各种成功的和不成功的基础动物和原口动物的少数先驱.寒武纪爆发与其前奏之间并无实质性间断,可合称为显动宙早期创新大爆发,它导致了整棵动物形态树的框架成型. 相似文献
2.
3.
海鞘属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被囊类(tunicata)的代表和文昌鱼属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两者总称为原索动物(Protochordata). 相似文献
4.
虫霉目真菌的活力对超低温储存较为敏感。储存法在大范围应用前,需对储存效果进行详细评估。将蚜科专化菌努利虫疠霉以初级分生孢子形式(2-3′105个孢子/mL)在-80℃超低温存储12个月。结果显示日常用于培养该真菌的含0.1%乳化芝麻油的萨氏培养基作为超低温保护基质能有效地储存努利虫疠霉孢子,比常见的冷冻保护剂如二甲亚砜和甘油的效果好。孢子悬液经解冻和培养后可获得最多的生物量,而且菌种保持了较高的生长速率。更重要的是,萨氏培养基的主要成分4%葡萄糖、1%蛋白胨和1%酵母粉在低温存储过程中发挥了协同作用,能保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从海鞘中发现的约80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包括其结构、活性、来源等。对其中较重要者的作用机理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皱瘤海鞘是亚热带海域分布最广和数量最多的附着生物种类之一.2012年1月-7月在典型的亚热带养殖海湾-大亚湾大鹏澳海域,利用沉积物捕集器现场测定了皱瘤海鞘(Styela plicata)的生物沉积速率,并测定了生物沉积物中有机物(OM)、总碳(TC)、总氮(TN)、有机碳(OC)和有机氮(ON)含量.结果显示:皱瘤海鞘的生物沉积速率变化范围为每天145.5-1011.8m/个,平均每天516.0mg/个,海鞘的生物沉积速率变化范围为每天154.8-1065.8 mg/g干重,平均每大463.3 mg/g干重.海鞘生物沉积物中OM、TC、OC、TN和ON含量分别为14.38%、10.80%、2.87%、3.06%和0.86%,高于自然沉积物中的含量,分别为13.39%、7.36%、2.32%、2.29%和0.67%.其中TC和ON含量要显著高于自然沉积物(P<0.05).皱瘤海鞘的OM、TC、OC、TN和ON的生物沉积速率分别为每天74.20,55.73,14.80,15.79和4.43 mg/个.实验期间附着在浮筏养殖设施和养殖牡蛎壳上的海鞘密度变化范围为54.9-222.1个/m2,平均147.5个/m2,养殖海域单位面积的海鞘生物沉积速率平均为每天76.1 g/m2,是自然沉积速率(平均每天62.7 g/m2)的1.21倍,其中OM、TC、OC、TN和ON的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每天10.94,8.21,2.18,2.32和0.65 g/m2.据此可推算,大鹏澳筏式牡蛎养殖海区(约103 hm2)皱瘤海鞘的年生物沉积物负荷为29000 t,其中OM,TC,OC,TN和ON分别4100,3100,820,870和240 t.研究结果说明,海鞘等附着生物在大规模浅海贝类养殖中对养殖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诱变育种是获得高产菌株,实现微生物工业化生产油脂的重要措施。以前期获得的高产不饱和油脂菌株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Asc-2-4为出发菌株,利用丙二酸建立快速筛选高产不饱和脂肪酸突变菌的方法,通过紫外线 氯化锂复合诱变得到1株高产油脂突变菌Asc-2-4-1,油脂含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了92.98%。经过初步的培养基无机盐优化,其油脂得率和不饱和脂肪酸产量达到了7.10 g/L和3.84 g/L,与Asc-2-4相比,分别提高了84.42%和77.78%。结果表明,通过复合诱变选育技术可选育出高产突变菌株,选育的Asc-2-4-1可望作为产油微生物被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海洋共附生微生物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洋无脊椎动物天然产物的研究表明,很多种活性物质的真正生产者是与其共生或附生的未培养微生物.克隆这些未培养微生物中特定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基因,不仅为活性物质的来源提供遗传学证据,也使通过异源表达相关生物合成基因来大量获取目标化合物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来源于海绵、海鞘、苔藓虫、深海管状蠕虫和深海沉积物中共附生微生物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促黄体素(LH)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原索动物神经系统、哈氏窝和性腺中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抗人LH和hCG特异性抗体对原索动物神经系统、哈氏窝和性腺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结果表明,文昌鱼脑泡和神经管中有两种不同LH-和hCG-样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而皱瘤海鞘神经节对LH和hCG抗体则显免疫阴性反应。同时,首次发现在原索动物性腺(卵巢和精巢)发育早期均存在LH-和hCG-样免疫反应阳性细胞,阳性物分布在原索动物卵原细胞的胞质、核质和核仁膜以及精巢中早期生精细胞。后来,随卵巢发育和成熟,这些阳性物仍分布在卵母细胞质膜、胞质、核膜和核质上,而精巢中精细胞和精子则显免疫阴性。这些结果可为LH和hCG直接参与调节原索动物性腺发育和成熟提供形态学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10.
海鞘类天然产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从海洋生物海鞘中分离出很多结构新颖而又有显著生理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引起了有机化学家和药学家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最近几年对海鞘类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并按化学结构类型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