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6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109篇 |
专业分类
3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生境玉米田三代玉米螟赤眼蜂种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我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东部近黄海,多低山丘陵,中部潍河纵贯南北,平原辽阔,由于地貌环境、自然条件复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适于粮、棉、油、烟多种作物种植,全市耕地面积172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达80万亩。我市作物布局因土质及水源条件而做了集中种植的安排:全市农田分为“粮区”、“棉区”、“花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生境的松林中,人工补充寄主卵都能提高寄生效果。但林地生境不同,寄生率有明显差异。在松阔混交林中补充寄主,其寄生率比对照提高5.5—16.2倍。植被稀疏的纯松林效果较差,补充的寄生率比对照提高3.0倍。 卵蜂种群消长随季节温度而变化,全年以5月中旬至6月下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两个寄生高峰。卵蜂种群与松毛虫种群的消长存在较明显的相依关系,卵蜂种群随着松毛虫种群的消长而消长。施药对卵蜂种群有较大影响,施药区比对照区的寄生率约降低一倍。在混交林中填充寄主卵,能促进卵蜂种群世代延续。在逐步改善林地生境的基础上,利用人工补充寄主,可以代替人工繁蜂放蜂。 相似文献
3.
《昆虫知识》2022,(1)
【目的】为明确紫外照射麦蛾卵时最佳杀胚时间。【方法】在紫外杀胚装置中,设置5-25 min(间隔5 min)的时间,对比不同使用时长的灯管的杀胚效果;设置5-40 min(间隔5 min)的时间,并在距离紫外灯管距离不同的4个位置取样,对比杀胚效果。【结果】使用时间短的紫外灯管杀胚效果显著好于使用时间长的灯管;紫外照射时间和相对位置对麦蛾卵孵化率有一定的影响,总体上照射时间短,距离远,杀胚效果较差。紫外照射25min、40min的孵化率最低,分别为0.63%和0.77%。紫外照射15min之后各取样位置的卵孵化率差异不显著,最高为6.22%。经紫外线照射的麦蛾卵颜色与正常发育卵相似,会逐渐变为红棕色,但大部分卵不会孵化。【结论】紫外照射不会立即杀死卵内胚胎;紫外灯管使用一定时间后杀胚效果显著下降;应用本研究中的杀胚装置,处理时间以20-30 min为宜。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本实验以大亚湾原发性锥状斯氏藻为例,采集野外样品,分析藻华不同时期主要菌群的结构和环境样品的硫化物与赋存形态。方法:应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藻华发生过程中浮游细菌群落相似程度的情况,得到差异显著的浮游细菌类群。选出代表类群的样品进行16S r DNA高变区测序,获取浮游细菌的分类结果及相对丰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浮游细菌、藻、硫化物两两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早期藻华以Enterobacteriaceae为主导,各优势菌群(Enterobacteriaceae:Alteromonadaceae:Rhodobacteraceae)的比例约为8:1:21,硫元素主要以DMS形式存在;而后期Alteromonadaceae成为优势物种,各优势菌群的比例转变为3:5:25,硫的赋存形态由DMS转变为DMSO;Rhodobacteraceae在藻华的前期与后期均以优势种存在。本实验还发现藻华不同时期4种与藻呈正向相关的细菌,以及8种对藻起负向调节作用的细菌,它们在藻华生消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结论:菌群的组成性改变与藻华生消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对藻类的硫代谢产生影响。结果的获得有助于认识藻华微生物学过程中硫代谢的生态学功能,拓展锥状斯氏藻藻华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6.
棘白菌素类化合物纽莫康定B_0生产菌株Glarea lozoyensis,在其连续传代和发酵过程中都观察到菌株的变异,给科研、生产带来极大困扰。因此,采用低温冷冻保藏对G.lozoyensis Q1进行长期保存。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研究了低温保护剂类型、保藏温度以及低温保护剂浓度对G.lozoyensis Q1菌体形态和发酵性能的影响。以作用于全细胞的80 g/L甘油和作用于细胞壁外的200 g/L PEG-6000作为低温保护剂,在-80℃保藏3个月后,纽莫康定B_0产量达到1.6 g/L,与保藏前基本一致。并且,当菌体保藏过后菌丝形态能维持一定褶皱的实验组产量均能保持在1 g/L以上,当表面趋于光滑时产量急剧下降,仅为初始的25%左右。结果表明,以甘油及PEG-6000作为冷冻保护剂,在-80℃条件下可实现G.lozoyensis Q1长期保藏。 相似文献
7.
近日,中化帝斯曼公司宣布,在华第3只酶法产品头孢克洛正式上市,这意味着酶法技术在国内推广应用再进一步,也凸显其对酶法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潜力寄予厚望。依据中化帝斯曼提供的数据,酶法产品相对于化学合成在特殊化学原料、有机溶剂和COD排放等领域,以及原料产品本身的稳定性、纯度、色泽和气味等方面同样优势明显。中化帝斯曼有关负责人表示,酶法产品符合中国原料药产业升级和污染控制的需求,也符合中国 相似文献
8.
玉米赤眼蜂自身密度干扰效应应显著,在同一寄主(米蛾卵)密度条件下,干扰效应符合Hassell模型,在不同寄主密度条件下,赤眼蜂的寄生功能反应符合Beddington模型,自身密度对寄生率以及个体生殖力也存在于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9.
寄主利它素对稻螟赤眼蜂寄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japonicum(Ashmead)在寄主定位过程中所利用的寄主利它素的存在部位、作用方式及其应用效果作了初步研究。生测结果表明 :寄主利它素存在于三化螟Tryporyzaincertu las(Walker)卵块盖毛和成虫鳞片中 ,其中以盖毛中利它素含量最高 ,雌蛾鳞片次之 ,雄蛾鳞片含量最少。结果还表明盖毛在卵块上的完整性对稻螟赤眼蜂的寄主搜索行为有明显影响。室内应用效果表明利它素可以使稻螟赤眼蜂对寄主卵寄生率提高 1 0 %以上。 相似文献
10.
用ITS序列确定小麦B基因组的可能供体间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小麦B基因组的可能供体山羊草属Aegilops sect.Sitopsis的5个种的核糖体DNA的内部转
录区(ITS)进行了PCR扩增和克隆,井测定ITSl和ITS2的序列,用ITSl+ITS2的序列重建了
Aegilops sect.Sitopsis中5个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斯卑尔脱山羊草Ae.speltoides是sect.
Sitopsis中特殊的一个种,它与该组其余4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是后者彼此间平均遗传距离的3倍,Ae.
speltoides与同组其余4个种的分离要比后者相互间的分离早得多;在拟斯卑尔脱组Sect.Sitopsis的5
个种中,长柱山羊草Ae.longissima与沙融山羊草Ae.sharonensis的关系最近。ITS序列可以进一步用来作为确定B基因组起源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