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2篇
  16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届国际太平洋地区入侵蚂蚁专题会议于2007年5月下旬在夏威夷举行。本次专题会议主要由2005年在美国密西西比举行的入侵红火蚁年会参加者所发起建议针对所有入侵蚂蚁进行的一场讨论。来自环太平洋地区9国家和地区的125名科学家们围绕着入侵蚂蚁进行了为期四天的会议与实地考察。这次大会的主题内容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红火蚁触角及其上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艳  罗礼智 《昆虫学报》2005,48(6):986-992
应用扫描电镜对采自我国广东吴川和广西南宁的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工蚁、有翅雌蚁和雄蚁触角的形态和感受器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蚁、雌蚁和雄蚁的触角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工蚁和雌蚁的触角为膝状,末端2或3节膨大为棒状,雌蚁的触角11节,比工蚁(10节)的多1节。雄蚁的触角为线状,12节,末端没有棒状结构。工蚁和雌蚁的触角上共有7种感受器,分别为毛形、曲毛形、锥形、腔锥形、坛形、刺形感受器和Böhm氏鬃毛,前6种感受器大多集中在触角末端的棒节,棒节以外的各鞭节上主要是毛形感受器,Böhm氏鬃毛则分布于柄节和梗节的基部,鞭节上无此感受器。雄蚁触角上也有7种感受器,但其分布与工蚁的有较大差异,Böhm氏鬃毛的分布与工蚁和雌蚁的相同,锥形感受器分布在末端2节,坛形感受器分布在末端3节,其余的4种感受器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各鞭节,而不是聚集在端节。另外,新发现雄蚁中存在一种与已知的毛型感受器不同的超短毛状感受器,定名为超短毛感受器。最后,对红火蚁的触角及感受器在蚁群社会性行为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红火蚁对荔枝园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火蚁发生区和对照区荔枝园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表明:红火蚁发生区的荔枝园树冠、地面植被、地表及土壤中的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物种数和个体数都较对照区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群落结构特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群落及各亚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减小,优势度﹑优势集中性上升,群落由稳定走向波动,群落可侵入性进一步增强。在荔枝树冠,受红火蚁捕食或其它作用影响而明显减少的害虫种类主要是一些鳞翅目幼虫,天敌主要包括广斧螳Hierodulapatellifera(Serville)、锥盾菱猎蝽Isyndus reticulatesSt、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 Tieder、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斜纹猫蛛Oxyopessertatus(L.Koch)及白条锯足蛛Runciniaal bostriata Boes.et Str.等。在地面植被上,受红火蚁影响的害虫种类主要是一些鳞翅目夜蛾科的幼虫,天敌种类主要包括中华大刀螳Tenodera aridifolia sinensis、丽眼斑螳Creobroter gemmata(Stoll)、中华草蛉Chrysopasinica Tieder、线纹猫蛛Oxyope slineatipes(L.Koch)及草皮逍遥蛛Philodromus cespitum(Walckenaer)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红火蚁轻度发生区,地面植被上的四斑月瓢虫Chilomenes quadriplaglata Swartz和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a Fabricius的种群数量却出现增加。在荔枝园地表及土壤中的无脊椎动物中,以步甲﹑隐翅甲等作为生物指示物反映环境条件变化的物种受影响下降明显。但在红火蚁轻度发生区,一些种类(如独角仙Xylotrupes gideon L幼虫)与红火蚁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其数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荔枝园有害生物防治的难度。相关分析的研究表明,红火蚁种群数量与荔枝园无脊椎动物群落各特征指数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与重度发生区地表及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各特征指数高度相关。红火蚁发生区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荔枝园树冠和地面植被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的主要成分都是优势集中性,而影响荔枝园地表及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的主成分却是均匀度。  相似文献   
4.
热水浸泡对红火蚁的致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为杀灭对象,测定了热水浸泡对其的灭杀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41.5、40.5、39.5、39、38.5和38℃时分别处理5、10、15、40、45和50 min,可将红火蚁全部杀灭.建立了热水温度X1、处理时间X2和红火蚁死亡率Y之间的模型方程为Y=-373...  相似文献   
5.
自然界中蚂蚁与蚁运植物的互惠关系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蚁运植物种子的油质体是两者发生联系的纽带,它能为蚂蚁提供营养物质,且蚂蚁在消耗油质体的同时,搬运并散布了种子。红火蚁是近年来在华南地区严重发生的一种入侵性蚂蚁,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成为优势种,造成入侵地生物多样性降低和生态单一化,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危险的社会性昆虫之一。由于该入侵蚂蚁极具侵略性、觅食能力强、种群庞大等特点,对蚁运植物具有深远的影响。为了深入、全面地了解红火蚁对蚁运植物种子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红火蚁对蚁运植物种子油质体的喜好及搬运行为,以及对蚁运植物种子的直接影响(搬运、取食、划痕或毁坏)及间接影响(排挤本地蚂蚁),最后展望了未来红火蚁对蚁运植物影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国际最具危险性的入侵性物种之一,传播扩散速度快、适生能力强。云南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给红火蚁的入侵和发生提供了丰富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本研究对云南高海拔冷凉区域人工草坪条件下红火蚁婚飞有翅蚁、工蚁活动规律,以及蚁巢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草坪条件下,红火蚁婚飞活动主要发生在每年的5-8月,6月初和8月初为婚飞生殖蚁发生高峰期,婚飞生殖蚁数量分别达到390.33头/1 000 m2和523.33头/1 000 m2,分别占到全年婚飞生殖蚁总量的25.19%和33.77%;诱集工蚁数量在6月下旬-7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下旬达到两个高峰,合计诱集数量分别为634.66头/1 000 m2和1 636.00头/1 000 m2,分别占到全年诱集工蚁总量的44.59%和17.30%;新增蚁巢数量在6月1日-7月1日、8月16日、9月15日-12月16日、次年3月14日-4月15日为4个增长阶段,新增蚁巢数量分别为9.66个/...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诱饵诱集时间与红火蚁工蚁诱集量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佳的诱饵放置时间,本研究采用火腿肠诱饵诱集法,观察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红火蚁诱集的个体数量,利用房室模型分析诱饵诱集时间与红火蚁工蚁诱集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诱饵放置时间的增加,红火蚁工蚁的诱集数量会出现一个高峰,春季诱集高峰出现在诱饵放置后38-44 min,秋季出现在诱饵放置后24-29 min,并建立了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红火蚁诱集量与时间的关系模型,分别为Y=12764.8807×e(-0.029102 X)"12820.4625×e(-0.030064 X)(春季上午)、Y=16166.6800×e(-0.023994 X)"16217.0808×e(-0.024866 X)(春季下午)、Y=12211.9095×e(-0.040576 X)"12275.2496×e(-0.041620 X)(秋季上午)、Y=12306.4111×e(-0.049724 X)"12383.6907×e(-0.051217 X)(秋季下午)。因此,在利用火腿肠诱饵监测红火蚁时,春季诱饵放置的最适时间约为40 min,秋季的最适时间约为30 min。  相似文献   
8.
红火蚁入侵草坪过程中蚂蚁类群变动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研究了红火蚁入侵草坪之后蚂蚁群落结构的变动趋势。对各处理区在不同时期的蚂蚁优势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红火蚁入侵后各处理区的蚂蚁优势种发生了明显改变,红火蚁替代了原来的优势蚂蚁种类,并在数量上占主导地位,而且各处理区的蚂蚁类群多样性、均匀度降低,优势度明显增大。通过分析红火蚁入侵过程中各处理区的蚂蚁类群相似性,表明轻度发生区与对照区的蚂蚁类群相似性系数q一直处在0.25-0.50之间,为中等不相似;中度发生区与对照区的蚂蚁类群相似性系数q一直处在0.075-0.444之间,为中等不相似或极不相似;重度发生区与对照区的蚂蚁类群相似性系数q一直处在0.0-0.222之间,为极不相似,这也说明了不同的红火蚁危害程度对本地蚂蚁类群结构的影响是不同的,红火蚁种群数量越大,对本地蚂蚁类群的影响也越大,排挤或取代它们所需要的时间也越短。  相似文献   
9.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危险性入侵害虫,可对人类健康、农林业生产、公共安全和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化学农药是防治红火蚁的主要方法。然而,大多数化学农药并不适用于有机农场、水产养殖区等生态敏感区。为筛选出用于生态敏感区红火蚁防治的药剂,本文结合室内和田间试验评估了植物源杀虫剂苦参碱Matrine、鱼藤酮Rotenone和除虫菊素Pyrethrin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鱼藤酮和除虫菊素对红火蚁均具有较高的毒性。田间试验表明,25.00 mg/L和12.50 mg/L苦参碱、250.00 mg/L 和125 mg/L鱼藤酮、75.00 mg/L和37.50 mg/L除虫菊素灌巢处理,红火蚁蚁巢减退率分别达到100%、81.25%、87.50%、79.17%、71.73%和66.67%。然而,除25.00 mg/L苦参碱外,其他处理均导致在被灌巢的蚁巢周围短期内出现新蚁巢。灌巢处理后,处理区的蚂蚁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升高,优势度指数下降。综上所述,苦参碱、鱼藤酮和除虫菊素适合灌巢处理防治红火蚁,其中0.5%苦参碱可溶性液剂能有效降低红火蚁种群数量,使得蚁巢减退率达100%,同时对本地蚂蚁群落没有负面影响,因此该商品制剂在红火蚁防治方面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3个类型生境中使用同一剂量茚虫威饵剂处理3个密度红火蚁区域,评价了该饵剂对红火蚁活蚁巢、工蚁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不同生境中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茚虫威饵剂对低密度、中等密度、高密度红火蚁的防效总体变化动态趋势相近,均为由低到高,并趋于稳定;生境植被越茂盛,该饵剂对红火蚁的防效越低,由低到高以依次为浅草草坪、深草草坪、荒草地;蚁巢密度越大,同一剂量饵剂对蚁巢防效越低,由高到低依次为1-3个/100 m~2、4-7个/100 m~2、8个/100 m~2。研究结果表明,生境植被、红火蚁密度会对毒饵剂的防效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