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定量研究了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和软骨组织基质中Ⅱ型胶原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氧自由基(·O-2和·OH)和具有自由基性质的物质(黄腐酸,镰刀菌毒素)可使软骨细胞合成,分泌异常的非Ⅱ型的胶原蛋白,同时,硒化合物可明显地抑制此种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硬膜外瘢痕,又叫硬膜外纤维化,是指在硬膜外腔的手术涉及范围内形成的瘢痕组织或纤维化,是机体对创伤的修复反应。瘢痕的粘连和收缩会牵拉硬膜和神经根,限制其活动,被瘢痕包绕的神经根受到非正常的牵拉和挤压,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动脉血供、静脉回流受阻,神经根和背侧神经节对机械压迫很敏感,会产生一系列症状,如疼痛、麻木及下肢肌力降低等。近年来,对硬膜外瘢痕防治的研究大多是椎板切除术后如何通过物理或化学屏障来减少术后因瘢痕粘连导致的并发症。但对通过瘢痕形成过程中抑制其主要构成成分的生成来减轻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形成的相关研究还较少。通过减少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主要成分Ⅰ型胶原蛋白的生成来实现抑制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的形成。方法:选用30只250克两月鼠龄的SD雄性大鼠随机按1、2、3、4、5、6周分为6组,行后路4、5腰椎全椎板切除术。术后1、2、3、4、5、6周时每周取一组大鼠全锥板切除术后硬膜后方瘢痕组织,分别行病理切片HE染色,组织块贴壁法细胞培养。筛选第三周瘢痕组织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进行慢病毒干扰串珠素表达并设对照组,通过Western-blot、RT-PCR分析Ⅰ型胶原蛋白生成量与对照组的差别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病毒干扰小组Ⅰ型胶原蛋白生成量较对照组及纯病毒组明显减少(RT-PCR F=509.331,q A,B=-43.371,P〈0.01,q A,C=-46.133,P〈0.01,Western-Blot F=337.578;q A,B=-112.433,P〈0.01,q A,C=-89.227,P〈0.01)。结论:干扰串珠素表达能有效减少术后硬膜外瘢痕成纤维细胞生成Ⅰ型胶原蛋白,对抑制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形成应有一定作用。通过慢病毒介导的shRNA干扰成纤维细胞中的串珠素后,其生成的Ⅰ型胶原蛋白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通过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串珠素表达能够有效减少Ⅰ型胶原蛋白的生成。这种方法不论从Ⅰ型胶原蛋白是瘢痕主要构成成分方面,还是Ⅰ型胶原蛋白在瘢痕生成过程中分泌胶原中占得比例增多导致机体由胎儿期的无瘢痕愈合转化至成体的瘢痕愈合这个方面来将,理论上都能够做到有效地抑制、减少硬膜外瘢痕的形成,因此通过干扰硬膜外成纤维细胞串珠素表达从而达到抑制硬膜外瘢痕的形成这一理论是可行的,为进一步进行椎板切除术后抑制硬膜外瘢痕形成的体内试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美花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的化学成分及其护肤活性。采用色谱法从美花石斛粗提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拖鞋状石斛素(1)、2,4,7-三羟基-9,10-二氢菲(2)、3,6,9-三羟基-3,4-二氢蒽-1(2H)-酮(3)、3,5′-二甲氧基-3′,4,9′-三羟基-7′,9-环氧-8,8′-木酚素(4)、5-(4-羟基-3-甲氧基苯乙基)-2-(4-羟基-3-甲氧基苯基)苯并二氢呋喃-3,7-二醇(5)、5-(4′′-羟基-3′′-甲氧基苯乙基)-2-(4′-羟基-5′-甲氧基苯基)-7-甲氧基苯并二氢吡喃-3-醇(6)、丁香脂素(7)、异香草醛(8)、松柏醛(9)、2-甲氧基-5-羟甲基苯酚(10)、二氢松柏醇(11)、4-羟基-3-甲氧基苯乙醇(12)。其中化合物3~5、7~12为首次从美花石斛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6(100μg/mL)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活性(>80%);化合物2(10μg/mL)有一定促胶原蛋白分泌活性(>20%)。结果显示从美花石斛的茎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3个表现出良好的护肤活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得可实现工业化生产的重组人源性胶原蛋白,根据人I型胶原蛋白Gly-X-Y序列,优选亲水性的Gly-X-Y胶原肽段设计人源性胶原蛋白氨基酸序列及对应的核苷酸序列,利用酶切技术构建pPIC9K-COL表达载体,电转化毕赤酵母获得人源性胶原蛋白毕赤酵母工程菌,并对其进行发酵罐发酵、纯化及鉴定。结果显示,获得表达量达4.5 g/L,纯度大于95%的人源性胶原蛋白,经氨基酸N端测序、分子量测定、氨基酸分析及胶原酶降解试验,确定获得的蛋白与理论的人源性胶原蛋白一级结构一致;同时胶原经冷冻干燥后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及细胞毒性试验,确定人源性胶原蛋白冻干品具有多孔纤维网状结构及优良的细胞相容性,预示其具备作为生物医学材料的潜质。  相似文献   
5.
贝壳是一种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生物硬组织,贝壳基质蛋白质对贝壳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贝壳中发现一种类似胶原蛋白质的新型贝壳基质蛋白质,命名为collagen-like protein 2(CLP-2)。然而,该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对贝壳形成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对CLP 2开展了序列分析;进一步采取密码子优化结合原核重组表达策略,开展了CLP-2的重组表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重组CLP-2对酸钙结晶的诱导、结晶速率抑制以及碳酸钙结合能力。对CLP-2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质序列中含有信号肽及两个Von Willebrand factor A(VWA)结构域。CLP-2在数据库中尚无高同源性蛋白质存在,表明这是一种较为新颖的贝壳基质蛋白。所获得的重组CLP-2对碳酸钙体外结晶表现出明显的诱导作用,扫描电镜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重组CLP-2可诱导碳酸钙晶体的形貌由立方体形转化为球形,并在高浓度下进一步转化为哑铃形;同时,重组CLP-2可促使碳酸钙晶体的晶型由方解石型向文石型转化;重组CLP-2在体外具有碳酸钙晶体结合作用;此外,重组CLP-2能显著抑制碳酸钙晶体的结晶速度(P<0.01),并具有浓度依赖性。上述结果表明,厚壳贻贝贝壳CLP-2蛋白质在贝壳,特别是文石型肌棱柱层的生物矿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上述研究为深入了解贻贝贝壳的形成机制,以及胶原类蛋白质对生物矿化过程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不同方法对胶原蛋白膜进行改性处理,结果表明经过甲醛处理过的胶原蛋白膜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及耐水性能。将胶原蛋白膜与卡拉胶凝胶颗粒形成组合固定化体系,用于大肠杆菌EP8-10固定化,天冬氨酸转氨酶活回收率达到了91.3%,反应20批次后,酶活回收率仍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重组胶原蛋白(RHC)用于表皮创伤修护的作用机理,按照国标方法对RHC促进细胞生长、细胞迁移、细胞黏附、促进组织吸收胶原蛋白的各项能力展开研究。结果显示,RHC促进细胞生长的起效量为0.0025%;以0.1%浓度为例,RHC在2 h内即有显著的细胞修复能力,24 h RHC细胞修复比海洋胶原蛋白高21.1%;RHC浓度越大,细胞黏附增强,0.05%的RHC细胞黏附率大于40%,表现出优良的细胞黏附性能;透皮性实验显示RHC促进组织对胶原蛋白的吸收能力优于市售普通胶原蛋白。  相似文献   
8.
成骨不全作为罕见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具有临床异质性与遗传异质性,迄今已经分为15个亚型.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两种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以Ⅰ型胶原蛋白结构基因COL1A1、COL1A2突变为主.非Ⅰ型胶原蛋白突变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成骨不全患者数量少,但致病基因种类多,涉及到胶原合成后异常修饰,胶原蛋白分子伴侣及羧基端前肽剪切酶缺陷、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分化及转录因子异常、钙离子通道与Wnt信号通路分子等诸多方面.致病基因及其机制的研究,对于成骨不全的基因确诊及个体化药物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人造皮肤     
皮肤可以让我们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而且它也是抵抗外界细菌的一道屏障。如果没有皮肤的保护,重度烧伤者会出现严重脱水,一些危及生命的细菌趁机还会来捣乱。怎么办呢?将健康皮肤移植到受伤区域是解决这一  相似文献   
10.
大量研究表明,TGF-β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生长因子,是全身瘢痕愈合的重要刺激因素.在人眼部参与多种眼部纤维化的过程。尤其在促进青光眼滤过术后结膜瘢痕形成中起重要作用。Smad蛋白家族在TGF-β超家族的信号转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Smad7主要通过抑制TGF书受体介导的Smad2、Smad3磷酸化来拮抗TGF-β的信号转导,被认为是TGF-β超家族信号转导自我调节的一种负反馈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