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4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1340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生境玉米田三代玉米螟赤眼蜂种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青雷 《昆虫知识》1992,29(1):14-15
<正> 我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东部近黄海,多低山丘陵,中部潍河纵贯南北,平原辽阔,由于地貌环境、自然条件复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适于粮、棉、油、烟多种作物种植,全市耕地面积172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达80万亩。我市作物布局因土质及水源条件而做了集中种植的安排:全市农田分为“粮区”、“棉区”、“花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境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不同生境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系统调查结果,应用组平均聚类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讨论节肢动物群落的相似(相异)性问题。结果表明:生境条件及管理措施的差异对群落的结构影响较为明显,不同生境区的稻田节肢动物群落,都能在一定距离取值时聚合成一类,而水稻品种对此影响较小。主成分分析结果由二维图表达已基本满足要求。结果说明大八镇生境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与岗列镇生境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差异较大,分别列于两个极端。海陵镇生境区稻田介于两者之间,而与岗列镇生境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重叠。与聚类分析结果有所差异。这可能与主成分分析法损失部分信息有关。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境下蓝桉的木材解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光镜及扫描电镜对不同生境下的蓝桉(Eucalyptusglobulus Labill.)木材结构进行了解剖学观察,描述了木材结构特征。以蓝桉木材的11 个主要特征——导管频率、单孔率、导管直径、导管分子长度、管胞长度和直径、纤维管胞长度和直径、纤维长度、射线频率和高度为指标,对生长在不同生境下的蓝桉进行比较发现:随着纬度的增加,生长轮变化不明显;木材中大部分组成分子的数量特征,除导管频率有降低趋势外均与纬度成正相关。评述了年降雨量对蓝桉木材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建立并主导管理的、旨在保护为人类提供福祉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学界已对国家公园的保护、管理与利用等开展了多方面、深层次的研究。生态系统服务是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福祉的重要基础,分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态势可为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建立和管理以国家公园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在土地利用下的响应及机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价值的量化评估、服务权衡5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强调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兼具综合性、复杂性和异质性等特点,提出该研究领域需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同时紧密结合社科类研究,尤其重视机器学习和空间工具在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框架、方法与模型研究中的应用。未来应当在加强研究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驱动机制的同时,注重优化系统模型,聚焦大尺度、综合性研究,并持续关注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9年7月—2021年2月在北京周边山区进行的野外调查,采集到65处野生狍(Capreolus pygargus)分布位点,选取22个影响野生狍分布的环境因子,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模拟野生狍在北京周边山区的潜在生境分布。结果显示,训练集的AUC值为0.863,预测精度较高;最暖季均温、最湿月降水量、海拔、平均气温日较差、最干月份降水量、最暖月最高温度、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和坡度的累积贡献率达90.9%,是影响北京周边山区狍生境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变量。据MaxEnt模型模拟结果对野生狍生境进行适宜性划分(高适宜、中适宜、低适宜和非适宜区),北京周边山区野生狍的适宜生境分布面积为3947.6 km2,占整个研究区域的24.1%,主要分布于北京西部的太行山区域及北京东北部的燕山区域,在北京北部呈少数斑块化分布。高适宜区分布面积为319.8 km2,占整个研究区域的2.0%。在进行北京周边山区野生狍种群及生境的保护实践中,应加强对野生狍适宜生境集中分布的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区域的生境保护,并通过植被保育及生...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导致的野生动物生境破碎化,会使野栖小型兽类更多聚集分布于城区斑块化的农区和公园生境中,因而其多样性组成及时空变化模式可能会与其他区域不同,了解这些模式对防控城区野栖小型兽类的危害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本研究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分4个季节在佛山市禅城区3个公园和7处农区生境中以夹捕法调查小型兽类,比较了小型兽类的种类、密度和生态学指标的时空差异。共有效置夹1843夹次,捕获小型兽类2目2科4属7种共244只。其中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的臭鼩(Suncus murinus)占总捕获动物的48.77%;啮齿目中黑缘齿鼠(Rattus andamanensis,20.90%)和卡氏小鼠(Mus caroli,18.03%)为优势鼠种,黑缘齿鼠为佛山市新增记录,卡氏小鼠为禅城区新增记录。4次调查总捕获率达13.28%±0.93%,12月的啮齿类捕获率显著低于4月;公园的总捕获率和啮齿类捕获率都比农区略高,而臭鼩捕获率比农区略低,但差异不显著。12月的物种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最高,均匀度指数最低;4月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而10月的均匀度指数最高,物种...  相似文献   
7.
仿脑组织体模是指可以有效模拟人脑组织形状、性质的等效材料组织或数字模型,可以在实验中代表人脑组织的某些生理特性从而达到特定的研究目标,根据其物理形态,通常可分为固体、液体、数字体模3类。仿脑组织体模具有安全经济,配置简单并且可重复使用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脑部疾病诊断、系统安全性评估等研究。本文就仿脑组织体模的分类、物理特性和脑科学研究应用3方面进行论述,在阐述当前仿脑组织体模与真实脑组织存在一定性质差异的同时也说明其在替代真实脑组织实验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保护和管理东岛珊瑚礁鱼类资源, 2021和2022年通过水下摄影和水下潜水捕捞对东岛珊瑚礁鱼类进行现场调查,并结合历史研究探讨了东岛珊瑚礁鱼类种类组成及历史演变特征,结果如下:东岛共发现珊瑚礁鱼类235种,隶属于辐鳍鱼纲(Actinopterygii; 222种)和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 13种),由16目、55科组成,其中鲈形目(Perciformes)鱼类最多,为181种,科层面,蝴蝶鱼科(Chaetodontidae)和鹦嘴鱼科(Scaridae)最多,均22种。东岛珊瑚礁鱼类物种数与其对应的最大全长成指数相关,随其增加而显著减少。东岛以小型鱼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38.72%;其次是中型鱼类,为34.47%;大型鱼类为26.81%。从食性类型来看,东岛肉食性鱼类最多,占物种数的56.60%。各时间段之间鱼类的相似性指数均较低,证实了鱼类发生了显著的演替变化。研究较历史共有103种鱼类未发现,其中,肉食性鱼类占未发现鱼类的74.76%,同时未发现大型鱼类几乎全部分布在肉食性鱼类中; 14种位列于IUCN红色名录的鱼类,除一种外,其他均在此研究中未发现并均为大...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人工生境与自然生境下白鹤Grus leucogeranus的行为差异及其可能对白鹤造成的影响,2021年1—2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鄱阳湖2个人工生境(藕塘、稻田)和1个自然生境(常湖池)的越冬白鹤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越冬期白鹤在不同生境下均以觅食行为为主,在稻田中比例最高(94.6%),觅食频次显著高于藕塘(P<0.001);稻田中的警戒行为频次显著高于藕塘和常湖池(P<0.001;P=0.002),而藕塘和常湖池中的警戒行为频次无显著差异。白鹤在不同生境下食物的种类、营养成分、觅食方式均会影响白鹤越冬期行为及时间分配。本研究为加强越冬白鹤人工生境的保护与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新疆野杏(Prunusarmeniaca)种群天然更新幼株个体的生长现状与空间分布格局,该研究选择野杏集中分布的霍城县大西沟、新源县杏花沟和巩留县小莫乎儿沟为研究地,分别在3处研究地设置林下、林窗以及空地样地,观测幼株的分布密度、基径、高度以及冠幅,并采用5 m×5 m相邻格子样方法(7个聚集度指数)判定分布类型,点分布格局法计算聚集强度。新疆野杏天然更新幼株特征如下:(1)分布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杏花沟、大西沟、小莫乎儿沟,林窗显著大于空地和林下,种群天然更新强度为325株·hm–2。(2)基径为小莫乎儿沟、大西沟显著大于杏花沟,空地显著大于林下和林窗,种群天然更新基径约1.7 cm。(3)高度为大西沟、小莫乎儿沟显著高于杏花沟,空地显著高于林下和林窗,种群自然更新高度为77.0 cm。(4)冠幅为大西沟显著大于小莫乎儿沟和杏花沟,空地显著大于林窗和林下,种群天然更新冠幅为38.7cm。(5)有幼株的样地共22块,在5 m×5 m样方中,呈聚集、均匀与随机分布样地的比例分别为63.6%、27.3%和9.1%。(6)点分布格局中更新幼株在林下、空地多呈聚集分布,尺度为5–8m时聚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