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1篇
  免费   1503篇
  国内免费   1305篇
  6149篇
  2025年   37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284篇
  2002年   272篇
  2001年   226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90篇
  1996年   180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取材如何确定幼穗发育的时期,使取材更具目的性,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据资料介绍,有按“叶龄指数推断”。倒数“出穗前的天数”、计算“旗叶和下一片的叶耳间距”等方法,从而找出幼穗发育与外形的一定关系。我们在实验中测出穗长与幼穗发育关系的主要数据,列表如下:品种:协优2374(可育)光敏核不育水稻W6184(不育)  相似文献   
2.
提高水稻组培诱导频率方法及其对耐冷变异体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  吕晓波 《生物技术》1991,1(4):40-43
  相似文献   
3.
拟南芥根系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南芥初生根和次生根的发育受不同遗传通路所调控,其中内源激素途径尤其是生长素途径在拟南芥主根、侧根以及根毛的发育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不依赖于激素通路的遗传途径,如UPB1能通过调节根尖分生区和伸长区活性氧种类的平衡来调控根系顶端分生组织活性,进而影响根系的生长.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模式植物拟南芥根系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分别从初生根发育、侧根发育和根毛发育3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连栽杉木林的根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5.
水稻淀粉胚乳程序性细胞死亡中的去核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水稻品种中籼8836淀粉胚乳细胞的去核化发育阶段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和同期籽粒灌浆速率及相关酶活性的动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开花受精后约在第3天胚乳完成细胞化,花后第5天少数淀粉胚乳细胞启动去核发育过程。核消亡是淀粉胚乳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PCD)的第一步。同一籽粒淀粉胚乳细胞的去核进程是不同步的。花后第13天所有淀粉胚乳细胞都已完成去核过程。在去核过程中,胚乳核的形态变化特征既有动植物PCD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伴随核降解过程,一部分线粒体解体,表明去核化与线粒体解体有一定联系。在去核化发育阶段,与PCD有关的酶类,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非常高;与淀粉合成有关的酶类,如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酶)、淀粉分支酶(或Q酶)也表现出很高的活性。去核化发育阶段籽粒灌浆速率最高,籽粒增重亦最快。淀粉胚乳细胞去核之后,细胞并未立即死亡,这些无核的细胞仍维持正常有序的代谢活动,继续进行淀粉和贮藏蛋白的合成与积累,但上述酶类的活性明显降低,灌浆速率也明显趋缓。淀粉胚乳细胞最终被贮藏物质充满时成为死细胞,完成其程序性死亡过程。Evan‘s blue染色鉴定表明淀粉胚乳细胞死亡不同步,细胞死亡在淀粉胚乳组织中是随机发生的。  相似文献   
6.
Yang ZM  Xie XF  Huang XB  Wang FQ  Tong ZJ  Duan YL  Lan T  Wu WR 《遗传》2012,34(5):615-620
"三明显性核不育水稻"突变体是由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1年在杂交组合"SE21S/Basmati370"的F2代群体中发现的。其不育性受1个显性基因控制(将该基因命名为SMS)。经过多代回交,该显性不育基因已导入籼稻品种佳福占的遗传背景中(将该不育材料称为佳不育)。为了定位SMS,文章将佳不育与粳稻品种日本晴杂交,并将F1与佳福占测交,构建了一个作图群体。利用SSR和INDEL标记,通过混合分离分析和连锁分析,将SMS定位于第8号染色体上两个INDEL标记ZM30和ZM9之间,约99 kb的区间内。该结果为克隆SMS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拷贝数是影响目的基因表达水平和遗传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外源基因拷贝数的检测成为转基因研究的关键.利用高通量、快速、灵敏的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实时PCR法,检测了转大麦烟酰胺合成酶基因(NASl)水稻中外源基因拷贝数.以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SPS)作为水稻的内源参照基因.通过梯度稀释法.分别获得了NAS1和SPS基因的Ct值与起始模板数的相关性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76和0.99571,相关性高.通过目的基因NAS1和水稻内源参照基因SPS起始模板数的比较,获得了目的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的拷贝数。在8株转基因株系中,1株为假阳性,1株拷贝数为1,3株拷贝数为2,其余3株拷贝数分别为3、4和7.而阴性对照拷贝数为0.这种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以满足转基因育种工作中对后代优良株系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比较遗传学研究表明,禾本科不同基因组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同线性和共线性.对水稻(Oryza sativa L.)这一模式植物与其他禾本科植物的原位杂交定位可以揭示禾本科植物基因组的共同特点和进化规律,为建立禾本科遗传大体系积累资料.实验以图位克隆法分离的水稻Pib 基因(10.3 kb)和与之连锁的RFLP标记为探针, 研究了Pib及与其连锁的RFLP标记在供试种中的同源性和物理位置. 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Pib在玉米(Zea mays L.)基因组中有同源序列.进一步利用单色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确定了Pib在栽培稻(O.sativa ssp. indica cv. Guangluai 4)、玉米和药用野生稻(O. officinalis Wall ex Watt)染色体上的物理位置.定位结果表明,Pib基因和与之连锁的RFLP标记在这3个供试种基因组中具有同线性.  相似文献   
9.
FACE条件下水稻冠层蒸散和水分利用率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开放式CO2浓度增高(FACE)系统平台,通过在水稻拔节期至成熟期对水稻冠层微气候及相关生理指标的连续观测,并结合能量平衡分析,模拟研究了FACE对水稻冠层蒸散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将水稻叶片气孔导度与光合有效辐射、饱和水气压差的定量关系与Penman-Monteith方程相结合,可以较好地模拟FACE和对照条件下的水稻蒸散量;观测期间,CO2浓度升高使水稻的水分利用比对照减小约10 mm,结合水稻生物量增加12%,FACE条件下水稻水分利用率(WUE)增加约12%.  相似文献   
10.
用0.01mg·L~(-1)三十烷醇磷酸酯钾或0.1mg·L~(-1)三十烷醇溶液培养的水稻幼苗,生长加速,苗高、苗鲜重、苗干重、苗粗壮度、根鲜重和根干重均增高。在幼苗生长后期,两者还可提高幼苗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