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2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于环境胁迫引起的鱼类应激反应常常是导致养殖鱼类对病原敏感性增高的重要原因[‘]。养殖鱼类遭受的环境胁迫主要有:水质恶化、个体间的相互竞争、水温变化以及因养殖密度过高造成的拥挤胁迫等同。有关应激反应在鱼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国外学者已有不少研究。在国内虽也正逐步受到学者们的认识和重视,但尚未见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据来自哺乳动物的研究认为,应激反应对机体的危害与应激因素的性质、强度、持续时间以及动物的种类等有关。由于血浆皮质醇的增高是应激反应的主要特征,而且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的重要机理。本文拟从血…  相似文献   
2.
大黄素、维生素C及其配伍对团头鲂抗拥挤胁迫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1200尾健康的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体重为(133.44±2.11)g,随机分成4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含50.3 mg/kg维生素C,以L-抗坏血酸-2-多聚磷酸酯为Vc源),另外3组为试验组,投喂饲料是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60 mg/kg大黄素、700 mg/kg Vc、60 mg/kg大黄素+700 mg/kg Vc。饲养60d后,从各池中取25尾规格基本一致的鱼,进行连续48h的拥挤胁迫(100 g/L)实验,分别于0h、12h、24h、48h取样分析团头鲂血液和肝脏的生化指标以及肝脏两种HSP70s mRNA的表达水平,并统计各组鱼的累积死亡率。结果表明,在拥挤胁迫前,与对照组相比,大黄素、Vc组显著提高了团头鲂血清总蛋白(TP)、溶菌酶(LSZ)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水平,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诱导型HSP70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了血清皮质醇(COR)、甘油三酯(TG)以及肝脏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且大黄素组还显著提高了肝脏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P<0.05);配伍组虽然血清TP、LSZ以及肝脏HSP70 mRNA的水平显著升高,肝脏MDA的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但均未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在拥挤胁迫后,与对照组相比,大黄素、Vc组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团头鲂血清TP和AKP的水平,肝脏SOD和CAT的活性以及HSC70和HSP70 mRNAs的表达水平,降低了血清COR、葡萄糖(GLU)、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TG以及肝脏MDA的水平,而LSZ活性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在配伍组中,这些指标虽然有类似以上的变化趋势,但大多差异不显著(P>0.05),且同样未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统计表明,大黄素和Vc组鱼的累积死亡率在拥挤胁迫24h、48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配伍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大黄素60 mg/kg或Vc 700 mg/kg,可提高团头鲂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抗氧化能力以及两种HSP70s mRNA的表达水平,增强鱼体的抗应激能力。二者配伍则效果不佳,其相互作用的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6年4月和10月闽南渔场渔业资源的专项调查数据,运用相对性重要指数、平均拥挤度指数、聚块指数、Cassie指标、Mrisita指数等方法分析闽南渔场游泳动物优势种组成及其种群聚集特性,比较不同的季节、类群和种类及其相互间的聚集状态,探究种群聚集驱动因子,旨在发现闽南渔场游泳动物优势种种群聚集的特征、内在规律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闽南渔场游泳动物优势种共17种,其中鱼类6种、虾类3种、蟹类4种、头足类4种;鱼类中六指马鲅(Polydactylus se-xfilis)聚集强度最强,头足类中火枪乌贼(Loligo beka)聚集强度最强;虾类和蟹类中春季以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和拥剑梭子蟹(Portunus gladiator)的聚集强度最强,而秋季以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和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的聚集强度最强;鱼类、虾类、蟹类和头足类中春季分别以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鹰爪虾、三疣梭子蟹(P. trituberculatus)和火枪乌贼的平均拥挤度最高,而秋季分别以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鹰爪虾、拥剑梭子蟹和杜氏枪乌贼(Loligo duvaucelii)的平均拥挤度最高;闽南渔场游泳动物优势种的平均拥挤度呈现出秋季高于春季,虾类、蟹类种群聚集强度大于鱼类、头足类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了各种检验昆虫种群空间分布的模型.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模型:m~*-v幂模型──m~*=avb,m~*与v呈幂关系.实例研究验证表明该模型具有适用范围更广和可行性大的优点.同时,根据m~*-v幂模型,推导出与其相配套的序贯抽样方程、最大抽样数量公式和最适抽样单元大小等公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SpyTag/SpyCatcher特性构建了三臂星型结构的类弹性蛋白多肽(elastin like polypeptides, ELPs),考察其在不同溶剂,如分子拥挤试剂、osmolytes及深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s)中的相变温度及行为,并与含有相同ELPs重复数的线性ELPs120作对比。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拥挤试剂PEG2000作用下,两种结构的ELPs相变温度均降低,当其各自浓度均为25 μmol/L时,三臂星型ELPs相变温度降低3℃~13℃,而ELPs120相变温度仅降低1.5℃~10.8℃。此外,在添加PEG2000后,三臂星型ELPs相变缓慢;在不同类型和浓度的osmolytes溶液中,25 μmol/L三臂星型ELPs相变温度明显要比线性ELPs高8℃左右;在DESs体系中,三臂星型ELPs有类似与水溶液中的相变行为,且其相变温度受到抑制,另外三臂星型ELPs和ELPs120在DESs/PBS体系中,与在(氯化胆碱+尿素)/PBS体系中的相变行为一致,其中当DESs体积含量为50%,ELPs120相变温度是最低的。由于ELPs在非单一缓冲液体系中的相变行为不同,这丰富了ELPs作为纯化标签的应用,且在非单一缓冲液体系中因降低了相变温度,节约了纯化融合蛋白的经济成本,同时也为研究ELPs拓扑结构与其相变行为之间的关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细胞内的大分子拥挤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有的细胞中都存在着大量的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各种生物大分子,它们大约占用细胞容积的20%~30%,总浓度高达80~200 g/L,因此任何一种大分子都处于一个充满其他大分子的拥挤环境中. 对源于排斥容积效应的拥挤理论分析表明它对所有大分子之间的反应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有很大的影响. 可是以往人们在体外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时几乎都忽略了这样一个细胞大分子拥挤的实际环境. 最近几年建议把大分子拥挤与pH、离子强度和溶液组成等一样作为常规因素来研究生物大分子的呼声很高,在体系中添加大分子拥挤试剂以在体外模拟细胞内环境研究蛋白质折叠已有一些实验报道.  相似文献   
7.
急诊科拥挤是现阶段影响我国医疗体系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对急诊科拥挤内涵作出科学界定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翻译美国急诊科拥挤的文献、网站等方法,介绍了美国急诊科拥挤先进的做法和经验。在对比分析中美急诊科拥挤成因的基础上,发现其共性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其防范经验合理借鉴并本土化,提出了急诊科拥挤评估工具的引入、急诊科拥挤专业化团队的管理、急诊科拥挤专职人员的配备等完善对策,以期对我国亟需解决的急诊科拥挤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西鄂尔多斯珍稀濒危植物长叶红砂种子萌发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珍稀濒危灌木长叶红砂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荒漠植被中的古老残遗物种,对维持荒漠植被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长叶红砂种子特性,及其在不同光照、温度、土壤水分和沙埋等环境因子中的萌发策略.结果表明:长叶红砂种子具有高活力、高萌发率、耐贮存的特点,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均能很好地萌发.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恒温20 ℃~25 ℃或变温15 ℃/25 ℃,萌发率高达93%.土壤含水量为2%时,种子开始萌发;土壤含水量为12%时,其萌发率最高,达89%.长叶红砂种子适宜的沙埋深度为1 cm,>5 cm沙埋不出苗.沙埋深度对出苗率和幼苗生长高度的影响显著,而对幼苗质量的影响不显著.水分条件和沙埋深度是制约长叶红砂种子萌发和出苗的主要因素,而种子的高萌发率增加了幼苗生存的风险,不利于其应对荒漠极端环境变化.这种特性是长叶红砂濒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豆蚜有翅蚜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吕利华  陈瑞鹿 《昆虫学报》1993,36(2):143-149
本文研究拥挤、寄土质量、温度和蚜型等因子对大豆蚜(Ahis glyeines)有翅蚜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豆蚜无翅胎生成好个体间的拥挤是有翅蚜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低密度下拥挤反应随密度增大而增强,但过度拥挤会导致反应的降低。无翅若好间的拥挤不能导致其本身发育为有翅胎生蚜。 2.寄主质量能改变无翅胎生成蚜对拥挤的反应。每笼2头经成熟叶片处理的无翅胎生成蚜后代中有姻蚜的比例高于幼嫩叶片和对照(无叶片)处理,且饥饿不能促进有翅蚜的产生。3.温度能影响有翅蚜的产生。较高的温度(30℃和25℃)较21℃对有翅胎生蚌的产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4.不同母蚜型产生有翊蚜的能力不同。有翅胎生蚜间的拥挤也能使其在后代中产生少量的有翊蚜,但对拥挤的敏感程度低于无翅胎生蚜。  相似文献   
10.
以负二项参数、平均拥挤度和聚块指数为种群分布格局强度指标,分析了闽东北海域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种群聚集特性,探讨了种群聚集特性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中华管鞭虾种群聚集强度较强,个体平均拥挤度较高,种群主要集中于少数团聚的斑块,不同季节种群聚集特性差异显著,春季,种群聚集强度较强,个体平均拥挤度最低,种群主要由单一团聚的斑块组成;夏季,种群聚集强度较弱,个体平均拥挤度高,种群主要由4个斑块组成;秋季,种群聚集强度最弱,个体平均拥挤度较低,种群主要由7个斑块组成;冬季,种群聚集强度最强,个体平均拥挤度最高,种群主要由单一团聚的大斑块组成。随着个体生长速度的增大,种群呈现扩散的趋势,饵料浮游动物生物量和底层水温是影响种群聚集强度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