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马其鸿 《古生物学报》1991,30(6):705-713
宁夏六盘山群上部和内蒙古赛汉塔拉组产出的珠蚌类化石为首次描述,其面貌与邻区相当地层产出的蚌类相似,前人将它们鉴定为Unio。现据它们的壳顶区缺双带构造、前假主齿乳头状并不呈“多”形排列和前闭壳肌痕内具树枝状构造等特征建立Ningxiaconcha gen. nov.。本文还对Pseudelliptio属及其模式种的含义作了补充修订;通过这些珠蚌类化石的对比,宁夏六盘山群和内蒙古赛汉塔拉组可与新疆吐谷鲁群中上部、辽西沙海组和阜新组、山东蒙阴群中上部、浙江寿昌组上段以及苏联、蒙古、德国韦尔登阶进行对比,其时代应归入早白垩世早期。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圆顶瓢蜡蝉属Thabena Stl,1861进行了分类回顾,共有4种:海南圆顶瓢蜡蝉T.hainanensis(Ran & Liang,2006)(中国海南)、兰坪圆顶瓢蜡蝉T.lanpingensis sp.nov.(中国云南)、黎桃圆顶瓢蜡蝉T.litaoensis(Yang,1994)(中国台湾、海南)和云南圆顶瓢蜡蝉T.yunnanensis(Ran & Liang,2006)(中国云南)。对其中2个种兰坪圆顶瓢蜡蝉T.lanpingensis和黎桃圆顶瓢蜡蝉T.litaoensis进行了描记或重新描记,绘制了特征图。提供了中国圆顶瓢蜡蝉属全部已知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3.
江西青岚湖圆顶珠蚌的种群结构与繁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研究了江西青岚湖圆顶珠蚌(Unio douglasiae)的种群结构与繁殖特征。从其种群结构的周年变动情况来看,该种群趋于稳定状态,壳长40-65mm的个体占大多数。在采集的标本中,最大个体壳长为83.6mm,最小个体壳长为20.3mm。圆顶珠蚌自然种群性比为1:1.20,性成熟最小雌体壳长为27.6mm,体重为2.62g;最小雄体壳长为27.9mm,体重为2.21g;5至6月间繁殖盛期,检测到最小妊娠个体壳长为29.8mm,体重为2.98g,推断一周年的圆顶珠蚌可能达到性成熟。根据圆顶珠蚌生殖细胞的发育规律和滤泡的变化特点,性腺发育分为生长期和成熟期、排放期、恢复期;属多次产卵类型。育儿囊属外鳃型,胚胎在胶质索中发育,钩介幼虫成熟后,胶质索消失成黏液状,成熟钩介幼虫附在新形成的黏液丝上排出体外。妊娠母蚌在受到刺激后,易发生流产,提前排出胶质索。繁殖期为2至7月,4、5、6月为繁殖高峰期,妊娠率分别为80.43%、84.21%和78.05%。平均繁殖力为(183.72±6.43)千粒/个,最大繁殖力为344.64千粒/个,壳长为54.5mm;最小繁殖力为49.95千粒/个,壳长为29.8mm。繁殖力与壳长和体重显著相关。这些结果不仅可以丰富淡水蚌的生物学内容,也能为淡水蚌保护和湖泊与河流的规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方宗杰 《古生物学报》2007,46(2):267-268
姚培毅、于菁珊(1986)为广西扶绥下白垩统的褶珠蚌类标本建立了一个新亚属Plicatounio(Guangxiconcha)Yao and Yu,以Plicatounio(Guangxiconcha)fortisYao and Yu,1986(230页,图版1,图4;图版2,图3,6)作为模式种。然而,早在1977年,张仁杰(张仁杰等,1977,492页)就已为广西河池下泥盆统的小月鸟蛤科(Lunulac-ardiidae)标本创建了新属名GuangxiconchaZhang,模式种是Guangxiconcha hechiensisZhang(张仁杰等,1977,492页,图版193,图1—3)。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Rideet al.,1999),本人提出一个新的亚属名广西褶珠蚌Plicatounio(Guan-gx…  相似文献   
5.
顾知微 《古生物学报》1989,28(2):151-161
五十余年来,在亚洲中、东部非海相侏罗、白垩纪地层里,发现了颇多的有意义的类三角蚌超科(Trigonioidacea)化石群。自类三角蚌(Trigonioides Kobayashi etSuzuki,1936)、褶珠蚌(Plicatounio Kobaya-shi et suzuki,1936)和假嬉蚌(PseudohyriaMacNeil,1936)被发现以后,与它们有关的、即曾被归人类三角蚌超科的蚌类化石属和亚属,已超过40个,其中我国古生物工作者创名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紫踵劈蚌(Potamilus alatus)贝壳外部和内部特征,并对紫踵劈蚌、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和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进行了形态学比较。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分析了3种淡水育珠蚌的形态差异。主成分分析构建了2个主成分,其中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66·90%,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为33·10%,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100%;采用逐步判别法,从11个比例性状中筛选出6个主要性状建立了3种育珠蚌的形态判别函数,其综合判别准确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7.
首次描述河南义马组珠蚌类化石2属7种,对中国早、中侏罗世珠蚌类的生物区系特征作了初步分析,提供了分区图及对比表。根据区系对比,认为义马组化石层属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8.
珠蚌科六种蚌的钩介幼虫形态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本文观察了背角无齿蚌、沼纹冠蚌、剑状矛蚌、圆顶珠蚌、刻裂丽蚌和洞穴丽蚌等6种蚌的育儿囊类型;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和研究了幼虫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前4种蚌的育儿囊属外鳃类的同生型,后2种的育儿囊属外鳃类的四生型;6种幼虫均为钩介幼虫,其中前4种为有钩型,后2种为无钩型;6种幼虫的大小、形态有别,并证明种间幼虫的壳钧和壳饰的亚显微形态显然有异。本文还就6种蚌在Simpson分类系统中的地位与按它们的育儿囊和钩介幼虫类型得到的归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impson对6种蚌中3种的分类与归类不妥。本文为研究我国淡水贝类的分类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并为建立珠蚌类的自然分类系统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9.
淡水育珠蚌外套膜表皮细胞分泌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用光学显微镜、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对3种淡水育珠蚌外套膜表皮细胞的分泌方式进行了观察研究。几种显微镜观察对比研究的结果表明,外套膜细胞的分泌方式主要有小泡式的局部分泌;液流式、缺口式的顶浆分泌和巨浆分泌;分泌物排出时连同整个细胞一起排出和形成复层表皮后外层脱落的全浆分泌。内表皮细胞以小泡式和缺口式分泌为主;外表皮细胞多为液流式分泌和全浆分泌。内表皮分泌活动表现为持续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观察相邻细胞同时可见到各种不同的分泌时相;外表皮分泌活动呈节律性和区段性的特点,分泌活动旺盛的细胞区段和无分泌活动的区段相间出现。以上结果表明内、外表皮细胞在分泌方式及分泌物性质上均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内、外表皮功能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育珠蚌的繁殖比较特别,发生中的钩介幼虫一定要寄生在鱼的鳃和鳍条上,赖以生存而变态成稚蚌。由于大部分的钩介幼虫遇不到中间宿主而夭折,所以,靠天然增殖育珠蚌资源是十分有限的,不能满足育珠生产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适应育珠生产发展的需要,人们开展了人工繁殖育珠蚌的技术研究。现将其生物学特性及繁殖要点介绍于下:一、育珠蚌的生物学特性育珠蚌是软体动物,体外有两片对称的蚌壳包被,蚌壳呈墨色或黄褐色,由三层组成。最外层为角质层,中间为棱柱层,内层为珍珠层。上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