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80篇
  111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高盐环境中可培养嗜盐菌的分离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荣乔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11):1850-1850
嗜盐菌属于极端微生物中的一种,其结构与理化性质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国际同行在嗜盐菌的研究领域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而国内的研究工作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
3.
陈锡桓 《菌物学报》2018,37(12):1717-1722
为研究≥0℃积温对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调查不同海拔种植的梯棱羊肚菌的生长发育,应用农业气象方法和统计法计算出其不同海拔≥0℃的气温积温和地温积温。结果显示,不同海拔种植的梯棱羊肚菌生育期存在差异,但其生育期≥0℃的气温积温和地温积温差异小。梯棱羊肚菌从播种到原基分化、子实体成熟、原基发育到子实体成熟≥0℃气温积温分别为(563±21)℃·d、(712±20)℃·d、(149±21)℃·d。离地表0cm、5cm、10cm不同深度≥0℃的地温积温有较大的差异,5cm深度≥0℃的地温积温可以作为其生长发育热量需求的参考,估计区间是:从播种到原基分化、子实体成熟、原基发育到子实体成熟分别为(741±36)℃·d、(915±46)℃·d、(174±23)℃·d。  相似文献   
4.
颗粒污泥形成快、抗冲击能力强、悬浮性好是新型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处理系统的重要特征。为了研究颗粒污泥中古菌组成多样性及其功能特征, 采集活性污泥样品, 提取总基因组DNA, 应用PCR-DGGE和16S rDNA克隆测序技术对系统内古菌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古菌克隆文库中克隆子的近缘种归属于Methanosaeta、Methanosarcina、Methanobacterium和Methanomethylovorans 4个类群, 所占文库容量比例依次为58.2%、23.6%、12.7%和3.6%, 1个克隆子未能找到相似菌株, 占1.8%。系统发育分析找到了未知克隆子C10、C11、C13和C19的相似菌株FJ618821、AB479397、AJ244290和AB447878, 并明确相应的分类地位。古菌类群以乙酸利用型Methanosaeta、Methanosarcina为主, 说明甲烷形成过程以乙酸途径为主。中间代谢产物VFAs组成与不同产甲烷菌代谢功能分析的结果证明了古菌群落组成多样性与其代谢功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贵州凤冈早志留世孢子组合的发现及其古植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怿  欧阳舒 《古生物学报》1997,36(2):217-237
系统描述贵州凤冈早志留世的孢子5属12种,其中包括1新种。根据其组合特征,确认其时代为Llandoverian晚期,通过对三缝孢的性状分析,认为在早志留世Llandoverian晚期已确有维管植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庞秉璋 《化石》2000,(2):8-9
《山海经·南山经》记载一种名为“类”的动物 ,据述 :“爰 (音蝉援 )之山 ,多水 ,无草木 ,不可以上。有兽焉 ,其状如而有髦 ,其名曰类 ,自为牝牡 ,食者不妒”。这种名“类”的兽 ,究竟是什么动物?自为牝牡的说法是荒诞不经 ,无稽之谈 ,还是言之凿实 ,确有其物 ?为此诠释征引 ,考证一番。经文说到“类”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形状体态 ,以及食疗作用。先从原文形态方面的记述 ,诠注解释。所谓“其状如” ,是说“类”的形状如。 ,今汉字简化为狸。古时、狸各有其字 ,各有其物。为猫属(汉·许慎《说文解字》则说猫为属) ,…  相似文献   
7.
8.
曾上游 《化石》1996,(1):11-12
特大恐龙之谜曾上游在种群庞杂的恐龙家族中,体型最大的一支是有“动物王国中的巨人”之称的蜥脚类恐龙。此类恐龙包括原蜥脚类(Prosauropada)和蜥脚类(Sauropoda)两个次亚目,出现于三迭纪,至侏罗纪达到极盛,进入白垩纪渐趋衰落并绝灭。蜥脚...  相似文献   
9.
陈雨霏  陈华慧  曾芝瑞 《微生物学报》2022,62(12):4700-4712
以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GDGTs)为主的跨膜醚脂化合物是古菌和部分细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作为分子化石,GDGTs化合物对环境变化响应敏感,以其为基础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在定量重建海洋与陆地的古环境研究中发挥出独特的优势。然而,GDGTs指标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不断出现适用性和准确性问题。其关键原因在于GDGTs的生物合成和生理机制研究相对匮乏,难以为指标提供分子生物学与生理学基础。近年来,在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下,古菌类异戊二烯GDGTs的生物合成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这些成果为脂类生物标志物的地学应用及生物源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生物学基础和新的研究思路。本文综述了古菌类异戊二烯GDGTs的生物合成过程,提出了细菌支链GDGTs生物合成途径的假说,讨论了GDGTs生理过程的生物地球化学意义,并初步展望了GDGTs研究领域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化石》2014,(4)
正2014年9月10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毕顺东、王元青和孟津等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杂志报道了在中国发现的、年代为1亿6千万年前的6件相当完整的哺乳动物化石,并命名了神兽、仙兽两个新属的三个新种:陆氏神兽(Shenshou lui)、玲珑仙兽(Xianshou linglong)和宋氏仙兽(Xianshou songae)。这些属种,都属于已经绝灭的贼兽目,一个特别的、迄今为止所知甚少的中生代哺乳动物类群。哺乳动物起源是进化生物学中的重要科学问题,也是学术界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