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2篇
  49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应用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的术后镇痛效果及患者恢复情况。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进行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80例患者,依据简单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全麻联合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复合肋间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与术前比,术后12 h、24 h两组患者的CD4+、CD4+/CD8+均先降低后升高,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CD8+均先升高后降低,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48 h,观察组比对照组在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输注镇痛药物总量有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的术毕到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与对照组(22.50%、20.00%)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0%、5.00%)更低(P<0.05)。结论: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应用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取得了显著的镇痛成效,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还能减轻机体免疫抑制,同时不增加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和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我院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A组,n=40)、艾司氯胺酮0.25 mg/kg组(B组,n=40)、艾司氯胺酮0.5 mg/kg组(C组,n=40)。比较三组组围术期指标、术后1、4、8、24 h和48 h的疼痛评定数字量表(NRS)评分及术前1天(PRE1)、术后第1天(POD1)、术后第2天(POD2)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B组和C组术后24 h舒芬太尼镇痛药物用量、补救镇痛例数小于A组,A组、B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C组(P<0.05)。B组、C组术后1 h的NR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术后4 h、8 h、24 h的NRS评分低于A组,术后4 h、8 h的NRS评分低于C组(P<0.05)。与组内PRE1相比,三组POD1的SAS、SDS评分均升高(P<0.05)。B组、C组POD1、POD2的SAS、SDS评分均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P<0.05)。与组内PRE1相比,A组POD2的SAS、SDS评分升高(P<0.05)。与组内PRE1相比,B组POD2的SDS与C组POD2的SAS、SDS均降低(P<0.05)。在T3时刻,B组和C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A组(P<0.05);A组和B组术后头晕、苏醒延迟的发生率低于C组(P<0.05);三组术后苏醒期躁动和呼吸抑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5 mg/kg的艾司氯胺酮对减轻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改善负面情绪的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坚 《蛇志》2010,22(2):125-126
目的观察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行大部分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1.85%。其中伤口出血1例,低钙抽搐2例,甲状腺功能低下2例,发生率分别为0.37%、0.74%、0.74%。术后石蜡病理证实原发性甲亢并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发生率为0.74%。随访2.5个月~3年,无病情复发。结论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术式操作简单,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是临床治疗甲状腺疾病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调情况及其与癌变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行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所有研究对象手术前后肠道菌群计数、肠道菌群失调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癌变的影响因素。结果结直肠息肉患者术后大肠埃希菌计数(10.85±0.50)、粪肠球菌计数(10.12±0.55)显著高于术前(8.34±0.41,7.76±0.37)(均P0.01),结直肠息肉患者术后双歧杆菌计数(2.56±0.68)、乳杆菌计数(2.83±0.71)显著低于术前(5.20±1.06,5.93±0.88)(均P0.01)。结直肠息肉患者术后Ⅰ度菌群失调比例(23.60%)显著低于术前(55.06%)(P0.05),结直肠息肉患者术后Ⅱ、Ⅲ度菌群失调比例(50.56%,25.84%)显著高于术前(34.83%,10.11%)(均P0.05)。随访3年显示89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癌变率为33.71%,性别、病理类型不同的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癌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遗传史、息肉直径、肠道菌群失调程度不同的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癌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遗传史、肠道菌群失调程度是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癌变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存在明显肠道微生态失调情况,肠道微生态失调是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癌变的危险因素,这对临床防治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癌变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腹与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TME)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18 例,随机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59 例。对照组行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观察组行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根治术。比较两组术中效果、 淋巴结清扫效果、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手术风险和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 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肛门排气、肠胃功能恢复和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 发症率为5.08%,显著低于对照16.95%(P<0.05);观察组保肛率达到81.36%,显著高于对照组66.10%(P<0.05);两组2 年复发率和 转移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TME 创伤小,根治率高,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 相近,综合疗效优于开腹根治术。  相似文献   
6.
李小玲  徐金秀 《蛇志》2016,(1):42-43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应用左布比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在行常规全身麻醉后,给予左布比卡因术前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行常规全身麻醉后,不予局部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术后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t=18.35,13.04,11.63,10.95;均P0.05);观察组的镇痛药物使用率及不良反应分别为6.90%(2/29),10.34%(10/29),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χ2=7.29,9.04;均P0.05)。结论左布比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效果显著,可取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良腮腺肿瘤手术方法,以期最大程度恢复术后患者美容及功能。方法:采用以下改良术式:①采用隐蔽的面部除皱切口,避免了常规术式的颈部切口;②采用总干法解剖面神经,减少了面神经周围支损伤的机率;③保留耳大神经,避免术后耳垂麻木;④采用口腔修复膜,减少了术后Frey综合征的发生;⑤采用蒂在上方的胸锁乳突肌肌瓣填塞腮腺切除后的凹陷区,避免了常规术式后的面部畸形。结果:采用该方法对36例患者行腮腺切除术,术后随访6月~4年,患者面部疤痕不明显,外形恢复良好,无面瘫,无Frey综合征出现。结论:改良的腮腺切除术克服了传统术式的缺陷,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胃癌胃大部切除与胃体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GED)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的方法测定了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20例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胃体GED情况。Hp的测定采用1min快速尿素酶法14C呼气试验法。结果(1)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中,12例存在轻度~中度胃体GED,占60%;20例慢性胃炎中,7例存在轻度胃体GED,占35%。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在10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中,6例存在轻度胃体GED,占60%;在10例慢性胃炎无Hp感染中,只有1例存在轻度胃体GED,占10%;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3)在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Hp感染的患者中,8例存在轻度~中度胃体GED,占80%;在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未合并Hp感染的患者中,4例存在轻度的胃体GED,占40%,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和Hp感染患者,胃体GED发生率增加,发生恶变的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曹慧茹  周永连  赵雪娟   《生物磁学》2005,5(3):45-46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时血压下降与术后恶心呕吐的关系.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经腹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按麻醉诱导时血压比基础值下降的程度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SBP比基础血压下降〉30%;B组:SBP比基础血压下降〈30%.术后随访病人48小时,记录病人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诱导时血压下降对术后恶心呕吐有明显影响.结论:麻醉期间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能降低PONV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菌群及pH的变化,寻求适当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分别观察术后未发生阴道炎、发生老年性阴道炎及正常近龄妇女3组共90例,进行菌群分析、pH测定,并使用乳杆菌DM9811代谢物脂肪酸组分对发生老年性阴道炎者进行治疗。结果术后妇女检出各种菌的数量少,乳杆菌的数量更少,阴道内没有占绝对优势的菌种;发生阴道炎组乳杆菌数量下降更明显,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数量相对增多。术后阴道pH在5.9~7.3,发生阴道炎组较未发生阴道炎组高;以乳杆菌DM9811代谢物脂肪酸组分阴道用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治愈率为82.14%。结论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乳杆菌数量下降,pH升高,易发生老年性阴道炎。治疗以乳杆菌DM9811代谢物脂肪酸组分阴道用药效果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