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55篇 |
免费 | 236篇 |
国内免费 | 1245篇 |
专业分类
52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97篇 |
2022年 | 125篇 |
2021年 | 147篇 |
2020年 | 131篇 |
2019年 | 136篇 |
2018年 | 112篇 |
2017年 | 119篇 |
2016年 | 120篇 |
2015年 | 154篇 |
2014年 | 252篇 |
2013年 | 200篇 |
2012年 | 256篇 |
2011年 | 235篇 |
2010年 | 212篇 |
2009年 | 234篇 |
2008年 | 295篇 |
2007年 | 210篇 |
2006年 | 183篇 |
2005年 | 206篇 |
2004年 | 171篇 |
2003年 | 191篇 |
2002年 | 160篇 |
2001年 | 156篇 |
2000年 | 148篇 |
1999年 | 90篇 |
1998年 | 90篇 |
1997年 | 82篇 |
1996年 | 71篇 |
1995年 | 68篇 |
1994年 | 73篇 |
1993年 | 77篇 |
1992年 | 72篇 |
1991年 | 78篇 |
1990年 | 65篇 |
1989年 | 86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9年 | 3篇 |
1956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本文以加拿大Lior博士提供的标准抗血清,采用快速玻片凝集法对广西地区人、畜、禽所携带的38株空肠/结肠弯曲菌进行血清学分型鉴定,结果(见表1)是人源菌2株均为血清第8型;鸡源菌16株分别为血清第1、4、8、11、17、21型,不能分型3株;鸭源菌11株,分别为血清第5、8、20、21、46、53型,不能分型2株;豚鼠源菌7株,分别为血清第4、6、7,8、21型;鸽子源菌2株分别为血清第5型和21型,各源菌株中,与人源血清型相同(第8型)的鸡源株占25%;鸭源株占18.2%;豚鼠源株占42.8%,以上研究说明这些动物与人感染空肠/结肠弯曲菌有密切关系,家禽是人感染的重要贮存宿主之一。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主要阐述了一种具有纤溶活性的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蛋白激酶产生菌株的筛选与鉴定的研究结果。作者从初筛的12株Bacillussublilis菌中,通过对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所产生的枯草杆菌蛋白激酶,用琼脂糖-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其活性,经比较不同菌株的活性,筛选出两株高产酶菌株:B.subtilisHW—12和B.subtilisHW—3。同时对菌体和菌落形态特点、生理生化反应进行了鉴定,认为B.SubtilisHW-12菌株可用来做为发酵生产该酶的菌种。 相似文献
6.
以变性质粒DNA为模板的核苷酸序列分析(又称双链DNA测序)的结果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然而,模板的制备及其纯度显得尤为重要。本试验对以三种方法纯化的质粒为模板的测序结果作了比较,结果显示.能为普通实验室所采纳的二氧化硅吸附法操作上简单、重复性好,其结果可与M13顺序分析系统相媲美。 相似文献
7.
8.
<正>甲真菌病是最常见的皮肤科疾病之一,发病率约占临床甲病的一半以上,病原菌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和其他非皮肤癣菌性丝状真菌等,国内甲真菌病病原菌中皮肤癣菌占65%~70%,酵母菌占10%~30%。甲真菌病常表现为甲板增厚、分离、变色等临床症状,其临床表现有时不易与白甲症、黄甲综合征、甲银屑病、甲扁平苔藓等指(趾)甲疾病鉴别[1-5],因此,病原学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甲真菌病的关键依据。 相似文献
9.
使用冷冻方法防治昆虫标本虫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皮蠹幼虫对昆虫标本的蛀蚀是我国北方地区标本保藏时需要注意的首要问题。经12次的试验观察表明,花斑皮蠹幼虫TrogodermavariabileBallion在冰柜中放置位置不同其冷冻致死率亦不相同置于冰柜表层的,死亡率介于0~50%;上层的死亡率为95%~100%;中上层及中层死亡率达100%。放置在表层及上层的皮蠹幼虫,在经2d以上的冷冻处理后部分个体出现复活。因此,对那些原先放置上层及表层的标本,第1次冷冻结束后,间隔数天应再进行第2次冷冻,以提高和巩固冷冻杀虫效果。经3年的实践证明,采用冷冻方法治理皮蠹幼虫为害效果明显,可以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0.
中国莽人、僜人、珞巴族与门巴族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2006—2007年在云南、西藏调查了中国莽人、僜人、珞巴族、门巴族体重、身高、上臂收缩围、小腿围、肱骨内外上髁间径、股骨内外上髁间径、肱三头肌位皮褶、肩胛下位皮褶、髂前上棘位皮褶和腓肠肌位皮褶10项指标值,计算了4个族群的Heath-Carter法体型值。研究结果显示: 1)在南方族群中, 莽人身矮体轻, 身体细瘦, 皮脂菲薄, 肌肉不发达。僜人身矮体轻, 身体细瘦, 男性肌肉较发达, 皮脂厚度中等。女性肌肉发达, 皮脂厚。珞巴族与门巴族均身材高, 体重大, 身体粗壮, 皮脂厚, 肌肉发达。2)门巴族男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 莽人、僜人、珞巴族男性为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僜人、珞巴族、门巴族女性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 莽人女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莽人、僜人、珞巴族男性具有南亚类型族群的体型特征, 门巴族男性具有北亚类型族群体型特征。莽人女性具有南亚类型族群的体型特征, 僜人、珞巴族、门巴族女性具有北亚类型族群的体型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