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93篇
  89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吐蕃的宫殿     
伍振 《生命世界》2006,(7):42-43
  相似文献   
722.
本文系统描述了产自泽当金鲁乡鲁巴垂附近5块硅质岩样品中保存较好的放射虫化石,共20属26种(含未定种),包括Becus triangulocentrum Dumitrica,Cecrops septemporatus(Parona),Cryptamphorella conara(Foreman),Dicerosaturnalis dicranacanthos(Squinabol),Eucyrtidiellum pyramis(Aita),Hiscocapsa verbeeki(Tan),H.uterculus(Parona),Holocryptocanium barbui Dumitrica,Praeconosphaera sphaeroconus(Rüst)和Tethysetta boesii(Parona)等重要分子。通过与西特提斯地区放射虫化石带的对比,可确定这些放射虫化石组合相当于UAZone 13—UAZone 22带,其时代为晚侏罗世提塘晚期—早白垩世阿普特期。有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蛇绿岩体中的放射虫化石目前只有零星的报道,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所发现的放射虫化石组合可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泽当蛇绿岩体的时限提供重要的时代依据。  相似文献   
723.
王喜龙  王程旺  李剑武 《广西植物》2019,39(9):1227-1232
中国西藏墨脱县位于东喜马拉雅和印缅交界地区,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是喜马拉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该文通过对中国西藏墨脱的科学考察,报道了中国兰科植物2个新记录种,即西藏牛角兰(Ceratostylis radiata)和格当石豆兰(Bulbophyllum psychoon),并提供了描述和图片。西藏牛角兰花为纯白色,花辐射对称,唇瓣3裂,茎长2~2.5 cm,明显区别于该属内其他种。格当石豆兰与齿瓣石豆兰(Bulbophyllum levinei)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格当石豆兰的花瓣卵形,先端锐尖。凭证标本分别保存于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XZ)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PE)标本馆中。2个新记录种原分布均在印度、缅甸和越南等地区,在中国西藏的发现说明了中国西藏墨脱的植物区系和原分布地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印证了中国西藏墨脱属于亚热带地区,且2个新记录种的分布海拔超出了原分布地范围,开花的时间也相对推迟。此新记录种的发现对摸清该区植物种类和丰富中国西藏植物区系提供了更加详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724.
弓莉  罗建  林玲 《西北植物学报》2019,39(7):1325-1328
报道了西藏兰科植物6种分布新记录种,分别为石斛属( Dendrobium Sw.)的单葶草石斛( D. porphyrochilum Lindl.)、曲唇兰属[ Panisea (Lindl.) Steud.]的云南曲唇兰( P. yunnanensis S. C. Chen et Z. H. Tsi)、苹兰属( Pinalia Lindley)的长苞苹兰[ Pi. obvia (W. W. Smith) S. C. Chen & J. J. Wood]、白点兰属( Thrixspermum Lour.)的长轴白点兰[ T. saruwatarii (Hayata) Schltr.]和石豆兰属( Bulbophyllum Thou.)的柄叶石豆兰( B. apodum J. D. Hooker)、细柄石豆兰[ B. striatum (Griff.) Rchb. f.],并附有新记录种的描述及特征照片。凭证标本保存于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标本室(XZE)。  相似文献   
725.
西藏齿突蟾蝌蚪的发育和群体年龄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志明  黄大明 《动物学报》1990,36(2):187-193
西藏齿突蟾是一种冷域性两栖动物,其蝌蚪和幼蟾大多群集在海拔2100—2400米的山区溪流或草丛中。6—7月初孵出蝌蚪,冰下越冬,经五年发育成幼蟾。由5月份所得蝌蚪的群体年龄结构统计,一和二龄蝌蚪占79%,三年以上个体明显减少,五龄变态幼蟾仅占2%。四龄个体的死率最高,仅有32%的四龄蝌蚪变成五龄幼蟾。  相似文献   
726.
1 长吻鼩鼹 Uropsilus gracilis 采自怒江以西,紧邻缅甸的察隅县日东乡(东经98.10702.,北纬28.49247.,海拔3450 m)小河边针叶林下灌丛环境. 长吻鼩鼹属于鼩形目(Don E.Wilson and DeeAnn M.Reeder,2005),鼹科. 个体小,吻尖,吻由软骨形成,管状.体背自头前至尾基为淡棕褐色,腹面为深灰色;尾较长,尾上下一色,具鳞状环纹,尾尖具稀疏笔刷状长毛,突出于尾端;四足背淡棕色.  相似文献   
727.
1植物名称 西藏虎头兰(Cymbidium tracyanum L.Castler.)。 2材料类别 种子。 3培养条件 西藏虎头兰种子萌发培养基:(1)1/2MS;(2)MS;(3)1/2MS+100mL·L^-1洋芋;(4)MS+100mL·L^-1洋芋;(5)1/2MS+100mL·L^-1椰乳;(6)MS+100mL·L^-1椰乳。原球茎继代增殖培养基:(7)MS+NAA0.1mg·L^-1(单位下同)+100mL·L^-1洋芋;  相似文献   
728.
利用常规离体蟾蜍心脏灌流法,通过生理记录仪经张力换能器系统描记心脏活动,观察了60%马尾松花粉多糖及其硫酸酯化多糖对离体蟾蜍心肌收缩力及心率的影响,并用普萘洛尔、氯化镉、维拉帕米等药物对心肌上的特异受体进行阻断,初步探讨了酯化多糖对心肌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60%多糖有降低离体蟾蜍心肌收缩力的作用,酯化60%多糖则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两者对心率都没有影响;酯化60%多糖可以逆转普萘洛尔、氯化镉对心肌的抑制作用,而在维拉帕米存在的情况下,其正性肌力作用受到抑制,说明酯化多糖的正性肌力作用可能是通过胞膜上的L-型钙通道介导完成,而与β1受体无关.因而,加深研究酯化多糖影响心脏生理活动的的分子机制,对治疗相关疾病和开发松花粉多糖具有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729.
本文研究了蟾蜍脑突触质膜对精氨酸-催产素(AVT,Cys-Tyr-Ile-Gln-Asn-Cys-Pro-Arg-GlyNH_2)的酶促转化过程。利用高压液相层析(HPLC)对降解产物进行了分离,并分析了这些产物的氨基酸组成。发现最主要的一个降解产物为AVT_(1-8)(Cys-Tyr-Ile-Gln-Asn-Cys-Pro-Arg)。其降解机制与大白鼠脑突触质膜降解AVT的不同。还用二种不同类型的蛋白酶抑制剂,即对氯汞苯甲酸(PCMB)和苯甲基磺酰氟(PMSF),对该酶促转化过程的抑制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水解酶的活性中心可能含有丝氨酸。  相似文献   
730.
《西藏植物志》新增补(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