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9篇
  免费   511篇
  国内免费   2742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324篇
  2022年   339篇
  2021年   356篇
  2020年   300篇
  2019年   301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280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321篇
  2014年   610篇
  2013年   385篇
  2012年   572篇
  2011年   555篇
  2010年   452篇
  2009年   462篇
  2008年   755篇
  2007年   431篇
  2006年   446篇
  2005年   490篇
  2004年   395篇
  2003年   412篇
  2002年   458篇
  2001年   307篇
  2000年   291篇
  1999年   223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63年   4篇
  1955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61.
家蚕昼夜节律生物钟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昼夜节律是最普遍的生物节律现象,受遗传基因调控,其分子机制在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中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其他昆虫中的研究相对较少。家蚕Bombyx mori的滞育是对昼夜节律授时因子响应的一种现象,可作为研究的参照。通过电子克隆的方法获得了家蚕生物钟基因Bmvri,Bmcyc,Bmtim2,Bmpd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以及Bmclk基因的ORF片段,并对上述基因及其表达产物进行了结构分析、染色体定位和系统的分子进化分析,根据这些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结构特征结合现有的数据资源,整合了家蚕昼夜节律生物钟反馈环路。  相似文献   
862.
本研究旨在探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活化对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用不同剂量的AMPK激动剂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糖核苷酸(AICAR,0~2 mmol/L)或AMPK抑制剂compound C(10 mmol/L)处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10 ng/m L)诱导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uman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HAECs),用TNFα诱导过表达活性型或显性抑制型AMPK蛋白的HAECs。用荧光染色法观察AMPK对荧光标记的单核THP-1细胞与HAECs黏附的影响。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m RNA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二者的蛋白分泌量;用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p65的211位点赖氨酸乙酰化水平,用ELISA法检测NF-κB p65DNA结合活性,并用试剂盒检测p300乙酰转移酶活性。通过小干扰RNA抑制HAECs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蛋白表达后,检测TNFα对NF-κB p65 DNA结合活性、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表达及单核细胞黏附率的影响。结果显示,AICAR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单核细胞与HAECs的黏附,在HAECs中下调TNFα诱导的ICAM-1、VCAM-1的m RNA水平上调和蛋白分泌。AICAR的效应可以被AMPK抑制剂compound C完全阻断。转染活性型AMPKα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ICAM-1、VCAM-1m RNA表达和分泌,以及单核细胞-内皮细胞黏附,而转染显性抑制型AMPKα则无明显影响。RNAi干预抑制p300活性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黏附分子表达和单核-内皮细胞黏附。AMPK激活可抑制TNFα诱导的p300乙酰转移酶活性,抑制NF-κB p65的211位赖氨酸的乙酰化,降低NF-κB p65 DNA结合活性。以上结果提示,AMPK激活抑制单核细胞-内皮细胞黏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p300酶活性,下调NF-κB p65转录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63.
本研究旨在探讨前列腺素在炎性痛维持中的作用。大鼠右侧足跖皮下注射角叉菜胶1 h后,于炎症局部注射环氧合酶非选择性抑制剂吲哚美锌,测定大鼠对伤害性热刺激的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用免疫组织化学、ELISA和RT-PCR方法检测炎症组织中β-内啡肽(β-END)和μ-阿片受体(μopioid receptor,MOR)的表达。结果显示,吲哚美锌能够剂量依赖性地延长大鼠在第2天和第3天的PWL,显著超过正常基础值,产生痛觉减退;吲哚美锌痛觉减退作用可被阿片受体非选择性抑制剂纳洛酮所翻转;吲哚美锌可显著提高模型大鼠炎症组织内β-END阳性细胞数量、β-END蛋白含量及MOR m RNA表达水平。本研究揭示了前列腺素致痛的新机制,即抑制炎症引起的内源性阿片活动,为开发以抑制外周炎症组织前列腺素为目标的镇痛药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4.
先天抗病毒免疫因子作为一种直接抗病毒的效应蛋白,为病原或干扰素(IFN)诱导所产生,在细胞内发挥早期抗病毒感染的作用,决定了机体抗病毒免疫反应状态。脊椎动物重要的抗病毒蛋白包括Mx、PKR、OAS、IFITM、ZAP等,其中,先天免疫因子Mx和IFITM是宿主关键的抗流感病毒蛋白,而针对Viperin抗病毒蛋白的抗病毒机制研究较深入。由于禽类先天免疫系统基础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信息与进展较零散,本文归纳了这三种关键抗病毒蛋白的基本特性及禽类有关蛋白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65.
张芸 《生物学通报》2007,42(7):32-34
对“分子与细胞”模块的测试反映,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基本概念模糊,实验与探究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均有待捷高。这些学习问题的出现,与目前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课时紧、赶进度、忽视实验开出等教学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教学问题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旧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仍然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新课程的教学。解决模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站在课程标准的高度,处理教材和教学过程,安排和设计教学。  相似文献   
866.
绿色荧光蛋白的发光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管水母(Aequoreavictoria)中分离纯化的绿色荧光蛋白(GFP)是由23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多肽,分子量约27kD,1992年其cDNA被克隆[1]。1994年重组野生型GFP(WtGFP)在异源细胞中表达[2]。野生型GFP被紫外光和蓝光激发后能发出绿色荧光,最大荧光吸收/激发峰在395nm,在475nm有一个肩峰,荧光发射峰为508nm。GFP的结构和光致荧光非常稳定,而且因GFP生色团的形成是自催化的,检测GFP的光致荧光不需要外加底物和辅因子,便于活体观察[2]。如今…  相似文献   
867.
对来源于我国华东地区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流行株QD免疫原Sl基因cDNA进行了克隆、序列分析和DNA免疫的初步研究。RT—PCR扩增QD毒株的S1基因,将其5’和3’端分别进行分子修饰后插入克隆载体pUCl8的BamHⅠ/HindⅢ位电,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目的基因的克隆;利用英国IBV毒株Sl全基因核酸探针与QD毒株S1基因的重组克隆质粒分子杂交后,采用HaeⅢ,PvuⅡ和XbaⅠ等限制酶对此流行毒株S1基固cDNA进行了酶切分析;在测定QD毒株S1基因5’端高变区核苷酸序列并以此与IBV M41,H120,6/82及Beaud等参考毒株序列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QD株S1基因DNA免疫表达质粒,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后,鸡胚病毒中和试验的结果表明,IBV S1基因DNA免疫表达质粒能诱导小鼠产生病毒特异的中和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初步显示基因疫苗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治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68.
小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花粉流潜能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居群中对小毛茛传粉机制与距离作了观测,并对开花后花粉萌发能力的变化作了研究,结果是:该种兼具虫媒或风媒传粉机制,以虫媒传粉为主;传粉距离多数局限于2m以内,但不排除远距离传粉的可能性;体外萌发试验表明,该种花粉萌发率在开花第一天甚低,开花后24h达到最高值。作者推测,小毛茛花粉以近距离散布为主,但具有远距离传播的潜能。  相似文献   
869.
在比较生物学中,同源是一个中心概念,是系统学的心脏,同源最基本的意义就是共同祖先。然而,这只是对同源的解释而非告诉我们怎样去发现它。同源又可被看成是特别类群间的联系。形态进化研究中同源比较的对象是生物的结构,而分子进化研究中的同源比较对象是DNA中的核着酸序列,现对这两种层次的同源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70.
凋亡调控基因BCL2家族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凋亡的调控是细胞生理死亡和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 对各种刺激诱导下细胞凋亡机制的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肿瘤细胞生物学及发现新的治疗对策.凋亡调控基因BCL2家族成员可分为凋亡阻遏基因和凋亡促进基因.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通过组成和/或影响同二聚体与异二聚体的不同比例而介导其对细胞存活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