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7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47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Cell》2022,185(17):3138-3152.e20
  1. Download : Download high-res image (192KB)
  2. Download : Download full-size image
  相似文献   
83.
中国植物区系研究文献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华 《云南植物研究》2007,29(5):489-491
自吴征镒发表“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以后,以该文件为标准,中国地区性(地方性)植物区系的研究报告、论文已海量发表。一些文献中出现了概念的误用和分析方法上的错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在做种分布区类型(地理成分)分析时,直接套用属分布区类型作为该属内各个种的分布区类型;2用属的分布区类型组成(谱)中各类型所占百分比的类似性(聚类)来决定各地区间植物区系的亲缘。根据植物区系学理论,属的分布区是该属内所有物种的分布区的集合,除单种属外,不能直接套用属分布区类型作为该属内各个种的分布区类型;亲缘关系疏远的不同植物属可以有同样的分布区类型,若把不同地区植物区系各地理成分的比例关系的类似性解读成各地区间植物区系的亲缘关系,显然是不适合的。地区植物区系之间的亲缘关系通常是由它们共有的植物科、属、种相似性系数,特别是共特有分类群相似系数来反映的。  相似文献   
84.
蔡敏  朱华  王红 《云南植物研究》2007,29(5):497-512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研究了亚洲茜草科粗叶木属植物26种(包括1个亚种和2个变种)和相关4属即巴戟天属、九节属、染木属和尖叶木属6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粗叶木属植物上表皮细胞形状一般呈不规则波状、近椭圆形或者不规则多边形,下表皮细胞一般呈不规则皱波状或者多裂深波状,细胞壁曲折无章,细胞间界限不明显,上、下表皮细胞壁均有加厚现象。叶表皮角质层明显,在电镜下有以下几种类型:颗粒状,网状,鳞片状,乳突状。气孔器几乎全部生在下表皮,有些种气孔下陷,气孔器一般是一对保卫细胞和一对副卫细胞平列。一些粗叶木属植物种叶上着生表皮毛。表皮毛分为单细胞毛和单列多细胞毛两种结构类型以及扭曲毛,线形毛和直壁毛3种形态类型。相关属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与粗叶木属植物较为相似。粗叶木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其性状虽有遗传稳定性,但随生态环境不同而有一定变异。粗叶木属植物叶气孔长轴径/径轴变化幅度比较大以及叶表皮上的毛被多样化均能反映其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变化。  相似文献   
85.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干热河谷地区(云南的元江、元谋、巧家、保山4个居群)、干热地区(广西、海南2个居群)和湿热地区(西双版纳1个居群)木棉(Bombax malabaricum)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用筛选出的10条引物,对110个个体进行了扩增,共检测到142个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PPB=90.1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2530,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3864;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0.1870,用AMOVA分析得出的Фst=0.177;研究结果表明木棉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而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较低。我们推断木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有效的基因流是其较好适应性的重要因素。此外,我们建议在干热河谷地区对木棉进行引种时,要在居群内大量取样,并尽可能对不同居群进行取样。  相似文献   
86.
"氧糖剥夺"模型作为研究脑缺血的离体模型被广泛使用,该模型模拟了局灶性脑缺血的主要病理变化。然而在缺血病灶核心区与正常脑组织之间称为缺血半暗带的区域,脑血流也有程度不一的降低。为了模拟这种病理变化,发展了一种"不完全氧糖剥夺"的离体脑片模型,该模型满足两个条件,灌流液里氧气部分剥夺而葡萄糖含量降低;"氧糖剥夺"可以导致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毒性,从而引起神经细胞的坏死。而A型γ-氨基丁酸受体(GABAAR)介导的神经元抑制性活动可以对抗谷氨酸引起的兴奋性毒性,因此近年来引起广泛的研究兴趣。而谷氨酸受体和γ-氨基丁酸受体功能在缺血半暗带是否有改变尚不得而知。因此本文采用海马脑片全细胞膜片钳的记录方法,研究"不完全氧糖剥夺"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的A型γ-氨基丁酸受体介导的抑制性突触后膜电流(IPSCs)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完全氧糖剥夺"使GABAAR介导的IPSCs的峰值增加而衰减时程延长。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电流的峰值增加是由于GABAAR-氯离子通道的电导增加所致,而与氯离子的反转电位变化无关。这些发现提示在脑缺血的缺血半暗带区域GABAAR介导的神经元抑制性活动可能是增强的,这可能是神经元面对缺血状态产生自我保护的一种内稳态机制。  相似文献   
87.
新种长鳍异华鲮Parasinilabeo longiventralis采自中国南部广西省富川县境内珠江水系的一条支流——贺江。新种与异华鲮属(Parasinilabeo)内的其他种的主要区别特征是:口角须长为吻须长的78.3%—90.4%; 腹鳍长度为腹鳍起点和臀鳍起点间的距离的83.7%—89.4%;在侧线鳞的后方有一宽的褐色纵条纹;体上有不规则的斑点。  相似文献   
88.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invasive (IN) species could capture resources more rapidly and efficiently than noninvasive (NIN) species. Two IN alien species, Ageratina adenophora and Chromolaena odorata, and one NIN alien species, Gynura sp. were compared at five irradiances. Photon-saturated photosynthetic rate (P max), leaf mass (LMA) and nitrogen content (NA) per unit area, and photosynthetic nitrogen utilization efficiency (PNU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rradiance. LMA, NA, and PNUE all contributed to the increased P max, indicating that both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acclimation were important for the three alien species. Under stronger irradiance, PNUE was improved through changes in N alloca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irradiance, the amount of N converted into carboxylation and bioenergetics increased, whereas that allocated to light-harvesting components decreased. The three alien species could adequately acclimate to high irradiance by increasing the ability to utilize and dissipate photon energy and de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photon capture. The two IN species survived at 4.5 % irradiance while the NIN species Gynura died, representing their different invasiveness. Ageratina generally exhibited higher respiration rate (R D) and NA. However, distinctly higher P max, PNUE, P max/R D, or P max/LMA were not detected in the two invasive species, nor was lower LMA. Hence the abilities to capture and utilize resources were not always associated with invasiveness of the alien species.  相似文献   
89.
The phylogeny of representative species of Chinese ranids was reconstructed using two nuclear (tyrosinase and rhodopsin) and two mitochondrial (12S rRNA, 16S rRNA) DNA fragments. Maximum parsimony, Bayesian, and maximum likelihood analyses were employ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results from nuclear and mitochondrial data, we used nuclear gene data as our preferred phylogenetic hypothesis. We proposed two families (Ranidae, Dicroglossidae) for Chinese ranids, with the exception of genus Ingerana. Within Dicroglossidae, four tribes were supported including Dicroglossini, Paini, Limnonectini, and Occidozygini. A broader sampling strategy and evidence from additional molecular markers are required to decisively evaluate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Chinese ranids.  相似文献   
90.
滇东南马关古林箐热带雨林望天树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华  王洪  肖文祥   《广西植物》2007,27(1):62-70
云南东南部马关县古林箐的望天树群落以龙脑香科植物望天树为乔木层优势种,无患子科植物番龙眼为亚优势种,外貌以常绿大、中高位芽植物组成为特征,林内板根和茎花现象普遍,层间木质藤本和维管附生植物丰富,属于一种热带季节性雨林群落类型。在植物区系组成上,该群落以樟科、番荔枝科、楝科、大戟科、桑科、无患子科、橄榄科、柿树科等为主要组成科,在重要值统计上,以大戟科、无患子科、柿树科、龙脑香科、番荔枝科、樟科、楝科、橄榄科、桑科等为较优势的科,与东南亚热带雨林很接近,故为东南亚热带雨林的北缘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