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71.
盲蝽科昆虫的分类系统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宝瑛  郑哲民 《昆虫知识》2003,40(2):101-107
依据目前已有的资料 ,概述了盲蝽科昆虫的分类系统。盲蝽科隶属于半翅目异翅亚目臭虫型的盲蝽总科 ,这在半翅目学者中意见一致。但关于盲蝽科亚科及族级水平的分类系统观点不一。最合理的为 6亚科及 8亚科的分类系统。8亚科分类系统是目前最被接受和应用的系统。  相似文献   
372.
两种米纹蝗雄性鸣声的比较研究(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计算机技术分析了红足米纹蝗Notostaurus rubripes Mistshenko和小米纹蝗Notostaurus albicornis albicor-nis(Ev.)雄性的鸣声特征。这两种米纹蝗雄性呜叫声的脉冲组持续时间、脉冲组组份、脉冲组间隔、频率的主能峰以及呜叫行为均具有显著差异,可作为2种米纹蝗的分类依据。红足米纹蝗雄性鸣声的脉冲组间隔约为0.647s,每一脉冲组持续时间约为0.0673s,每个脉冲组有8个脉冲串,每个脉冲串仅有1个单脉冲,鸣声的主能峰频率约3.86~5.64kHz。小米纹蝗雄性鸣声的脉冲组间隔约0.529s,每一脉冲组持续时间为0.1185s,每个脉冲组有8个脉冲串,每一脉冲串有1~6个单脉冲构成,主能峰频率约8.10~9.24kHz。  相似文献   
373.
南泥湾片段森林蝗虫群落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刘缠民  廉振民 《生态学报》2003,23(6):1222-1229
应用多样性指数、排序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比较了南泥湾片断化森林的蝗虫群落结构,并进行了环境因素的解释。结果显示:在南泥湾,树木破坏不严重的片断化森林,随森林面积的减小,林缘草层蝗虫种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差异不大;林中草层蝗虫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减小。在面积小、树木破坏严重、植被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的片断森林林中草层,相对于树木破坏不严重的片断化森林,蝗虫的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明显增大;而林缘草层蝗虫的密度和群落优势度指数上升,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以主分量分析方法可明显将林中草层蝗虫群落分为森林破坏严重和不严重两种类型。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片断化森林蝗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有片断森林面积、森林植被结构的复杂性、食料植物的多少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74.
水杨酸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抑制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41,自引:7,他引:34  
研究了水杨酸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抑制的缓解效应及其机制。结果证明,盐胁迫条件下水杨酸能提高幼苗相对含水量,降低Na^ 、K^ 向上运输的选择性,通过促进子叶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和质膜透性,缓解了盐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  相似文献   
375.
超声激活血卟啉对S180细胞杀伤作用及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频率为1.1 MHz及不同强度超声激活血卟啉, 对小鼠腹水型S180肿瘤细胞和诱发的在体肉瘤进行不同的实验处理. 通过光镜、电子显微镜技术、荧光标记、细胞化学等方法, 探讨超声激活血卟啉对S180细胞杀伤作用及形态学变化. 研究表明: 超声激活血卟啉对腹水型S180肿瘤细胞显微结构及表面超微结构破坏随声照强度增加而加剧; 声照后细胞显微结构、超微结构、酶活性的变化及DNA的降解丢失是癌细胞生长抑制、死亡的重要因素, 实验中发现的一定超声强度激活血卟啉可诱导癌细胞凋亡现象提示声动力疗法有促细胞死亡和诱导细胞凋亡两种模式. 通过细胞形态学变化, 以及辐照处理后细胞存在的由原发性损伤到继发性损伤直至死亡的动态变化过程, 探讨超声激活血卟啉对S180细胞杀伤作用, 以期为声动力疗法杀伤机制的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376.
正2016年11和12月在汉江安康段进行水鸟调查时,记录到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e)、角??(Podiceps auritus)和斑脸海番鸭(Melanitta fusca),均为陕西省鸟类新纪录。2016年11月24日在安康市汉滨区汉江四桥以西的沙滩处(32°42′37″N,109°02′05″E)发现一只滨鹬(图1)。拍照后用单筒望远镜(Zeiss 85T*FL 20-60X)观察,其主要特征为:嘴长而略弯,黑色,眉纹白色,颈侧和胸  相似文献   
377.
师雄  杨鲁红  陈茜 《广西植物》2017,37(11):1455-1462
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石韦属(Pyrrosia)19种植物的孢子纹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种石韦属孢子都为黄色,形态均为肾形,两侧对称,单裂缝,说明该属植物是一个自然类群。表面纹饰类型有3种,即瘤状、瘤状—疣状和瘤状—网脊状。孢子表面纹饰特征性状稳定,在种间存在较大差异。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形态近似种的分类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石韦属属下分类系统的建立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378.
鼠尾草(Salvia japonica)是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Salvia)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十分重要的药用和经济价值。本文采用第二代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平台对鼠尾草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同时以鼠尾草近缘物种丹参叶绿体基因组作为参考,组装得到完整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结果表明,鼠尾草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全长153 995 bp,呈典型的四段式结构,其中LSC区长84 573 bp,SSC区长19 874 bp,两个IR区分别长24 774 bp;鼠尾草叶绿体基因组成功注释13组叶绿体基因,基因的种类、数目及GC含量等与唇形科中其它物种较为类似。这些研究结果丰富了鼠尾草属的叶绿体基因组数据,为今后鼠尾草属植物系统发育关系重建积累了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379.
利用RNAi技术抑制拟南芥NHX1基因家族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NAi抑制NHX1基因家族的表达,并观察其对拟南芥耐盐性和耐旱性的影响.根据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cDNA中扩增出编码Na /H 反向转运蛋白基因AtNHX1长度为210 bp高度保守序列作为RNAi的靶标区,并正反2个方向插入载体pHANNIBAL中,2个片段用intron连接;将RNAi表达框连入具有NPTⅡ筛选标记基因的表达载体pART27中,构建以拟南芥NHX1基因家族为靶标的RNAi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真空渗透法转化拟南芥,得到T0代转基因拟南芥种子.对转基因阳性植株进行RT-PCR检测以及耐盐性和耐旱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本实验构建的NHX1基因家族RNAi载体,拟南芥NHX1基因家族表达被成功地抑制;耐盐和耐旱分析表明RNAi技术对基因表达沉默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