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促性腺激素在白蚁脑中的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苏晓红  奚耕思  李柯 《动物学报》2004,50(2):240-244
为研究昆虫卵泡刺激素 (FSH)和黄体生成素 (LH)的存在与分布 ,我们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对FSH和LH在尖唇散白蚁 (Reticulitermesaculabialis)脑中的分布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显示 :FSH免疫阳性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分布在雌性繁殖蚁分飞期前脑的左叶、右叶及中部 ,雌性末龄若虫前脑的右叶 ,雄性繁殖蚁前脑的右叶 ;LH免疫阳性物质分布在雌、雄繁殖蚁前脑左叶 ;在工蚁和兵蚁中未见有FSH和LH免疫阳性物质存在。研究结果表明 :FSH和LH在白蚁脑中的存在具有发育阶段特异性 ,并且有可能像其在脊椎动物中那样参与调节性腺发育及精卵成熟 ;可能调节繁殖蚁、兵蚁、工蚁的产生  相似文献   
332.
用支序分类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北方网蝽亚科内16个属间的系统演化关系,在比较形态研究的基础上选取该亚科的33个特征、88个特征状态,通过内群和外群比较的方法对特征状态进行极化,形成特征状态矩阵,,分别使用计算机编码程序PAUP(version3.1.1)和Hennin86(version1.5)进行运算分析,得到完全一致的最简约树及Nelson合意树(树长L=118步,一致性指数CI=0.454,保留指数RI=0.529)。用以分析亚科内属级分类单元之间分类单元可归为6个群,分别为A-gramman群、Leptoyha群、Dictyla群、Catophatus群、Physatoheila群和Derephysia群,Agramma群在所分析的类群中是为原始的一群,最早由基部分出,与由Leptoypha群、Dictyla群、Catoplatus群、P hysatocheila群和Derephysia群构成的单系形成姐妹群。Leptoypha群也是较早分出的一群,与由Dictyla群、Catoplatus群、Physatochila群和为一单系,是最为进化的一群,与另一较进化的Physatocheila群单系构成1对姐妹群。此两群所构成的单系群又与Catoplatus群构成姐妹群,形成一个单系群,继而与Dictyla群单系构成姐妹群。用AutoDecay(version3.0)对各分支点进行了分支支持分析。这些群在更多的属级单元参加分析之前暂不划为高一级的分类单元。  相似文献   
333.
弱激光对大鼠胃运动的调节及其作用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成年Wistar雄性大鼠,应用Raybould法测定了弱激光照射足三里穴对大鼠胃运动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为:(1)弱激光照射足三里穴对大鼠胃内压及胃收缩频率均有明显升高作用;(2)腹腔预先注射酚托拉明,部分抑制了弱激光效应;(3)腹腔预先注射心得安,显著地抑制了弱激光的升压及升频作用,并使胃内压及胃收缩频率低于单纯心得安的效应值;(4)腹腔预选注射纳洛酮,部分抑制了弱激光的效应;(5)腹腔预先  相似文献   
334.
新疆蚜虫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分类阶元、寄主植物和寄生部位等角度系统研究了新疆蚜虫类昆虫的物种多样性,共发现蚜虫5科57属183种,寄主植物55科192属.无论在属级水平还是在种级水平,蚜科均有绝对优势,分别占新疆所有属数和种数的64.90%和65.60%.结果表明,新疆蚜虫的地理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和经度梯度性,这与天山山脉在新疆的地理位置和走向是紧密相关的.另外,受植被分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新疆蚜虫还具有明显的岛屿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35.
基于长距PCR扩增及保守引物步移法测定并注释了地山雀(Pseudopodoces humilis)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结果表明,地山雀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6 809万bp,A+T含量为52.9%,37个基因排列顺序与红原鸡一致.蛋白质基因的起始密码子中,除COI基因为GTG外,其余均为ATG.NDⅠ和ND5基因终止密码子为AGA:COⅡ基凶为AGG:COⅢ和ND4基因为不完全终止密码子T;其余基因均为典型的TAA或TAG.预测了22个tRNA基闪的二级结构,发现tRNAScr(AGN)缺少DHU臂,tRNAPhe的TψC臂存在一单核苷酸插入.预测的地山雀12S和16S rRNA二级结构分别包括3个结构域47个茎环和6个结构域60个茎环. 控制区位于tRNAGlu和tRNAPhe之间,长度1240 bp.控制区结构为高变Ⅰ区、中央保守Ⅱ区和保守序列Ⅲ区3个结构域.  相似文献   
336.
陕西宁陕野化放飞朱鹮秋季觅食地选择与食物丰富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2008年秋季应用样方法对陕西宁陕县寨沟野化放飞朱鹮(Nipponia nippon)的觅食地和食物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朱鹮秋季的主要觅食地是冬水田,影响朱鹮觅食地选择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干扰、觅食地开阔度和土壤松软程度;宁陕野化放飞区朱鹮觅食地中共发现记录动物36种,冬水田翻耕对朱鹮的食物丰富度和生物量无显著影响。总体上,在秋季游荡期朱鹮的食物并不丰富。  相似文献   
337.
地下鼠由于其特殊的生活环境,视觉系统表现出明显的退化和进化镶嵌的特征:视觉器官退化,由视觉诱导产生行为反应的脑区及视觉投射严重退化,但是有关感受光周期的"非成像"视觉通路结构高度发达.即与成像和运动知觉有关的结构退化,有助于感受光周期的结构却选择性地保留.很多研究表明地下鼠的视觉系统依然保留有感知光周期节律并产生与外界昼夜循环同步的生理功能.与光周期有关的季节性繁殖、内分泌、行为活动以及体温变化等也表现出相应节律性.本文对地下鼠昼夜节律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旨在对地下鼠的适应性进化特征加以补充,有助于开展地下啮齿类视觉系统功能的研究,更进一步阐明生物进化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338.
为了澄清形态相似种锯齿股蚱Tetrix dentifemura和粗体蚱T. grossus及红背悠背蚱Euparatettix erythronotus和九万山悠背蚱E. jiuwanshanensis的分类问题,我们分别从形态学分类和DNA数据对这4种蚱进行了分析。形态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锯齿股蚱和粗体蚱形态相同之处非常多,而形态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两者后翅的长度差异相对较大;红背悠背蚱和九万山悠背蚱在形态上共同之处很多,仅在头顶与颜面隆起的形状、触角与侧单眼着生位置以及后足股节长度等方面有微小差异。对蚱科2属4种昆虫的Cyt b,16S rRNA和1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3个片段共2 902 bp。发现蚱属的锯齿股蚱和粗体蚱的这三个基因同源序列完全一致,悠背蚱属的红背悠背蚱和九万山悠背蚱的同源序列也完全一致。结合形态学比较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提出粗体蚱和九万山悠背蚱分别是齿股蚱和红背悠背蚱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339.
乌苏里蝈螽和优雅蝈螽雄性鸣声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计算机技术分析了内蒙古草原乌苏里蝈螽Gampsocleis ussuriensis和优雅蝈螽Gampsocleis gratiosa2种螽斯雄性的鸣声结构。乌苏里蝈螽鸣声较复杂,一次鸣叫持续时间6~27s(平均12.5s),每个脉冲组由两类脉冲组组分构成,第1类脉冲组组分为振幅较大的脉冲组,脉冲组持续时间0.0065s,由6~8个脉冲串组成,每个脉冲串持续时间为0.00047s,间隔时间为0.00027s,每个脉冲串含5~10个单脉冲,脉冲串持续时间、间隔时间较短;第2类脉冲组组分为振幅较小的脉冲组,脉冲组持续时间0.0191s,约含有15个左右脉冲串,持续时间为0.00041s,间隔时间约为0.00127s,每个脉冲串含有3~5个单脉冲,脉冲串持续时间、间隔时间也较短,主能峰频率为7.98kHz。优雅蝈螽鸣声则较规则,一次鸣叫持续时间4~232s(平均41.7s)。每个脉冲组也由两类脉冲组组分构成,第1类脉冲组组分振幅较大且逐步增强,脉冲组持续时间0.119s,由10个振幅较大的脉冲串组成,每个脉冲串持续时间为0.00576s,间隔时间为0.005s,每个脉冲串含18~25个单脉冲;第2类脉冲组组分为振幅较小的脉冲组,脉冲组持续时间0.07s,约含有25个左右脉冲串,脉冲串振幅较小,含有6~9个单脉冲,主能峰频率为6.87kHz,次能峰频率为3.25kHz。结果表明乌苏里蝈螽与优雅蝈螽雄性鸣声既有相似的共同特征,同时存在较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40.
应用资源选择函数对褐马鸡冬季夜栖地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在陕西黄龙山腹地的北寺山林区,对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冬季夜栖地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共记录到34个夜宿地,以夜宿树为中心各做一个10m×10m样方,测定夜栖地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夜栖树高度和胸径、乔木层盖度、乔木数量、灌木层盖度、草本盖度、离最近水源距离、离林间道路的距离、离最近林缘的距离、离最近居民点距离等参数;对照样方采用随机抽样法,在研究区域内设置同样数目的对照样方,测定同样指标。结果表明,褐马鸡冬季夜栖地选择的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t(p)=-11.537 2.245×坡度 3.452×乔木盖度 2.001×乔木数量-2.903×与最近居民点的距离。根据拟合出的资源选择函数,褐马鸡冬季对夜栖地的选择概率为P=elogit(p)/(1 elogit(p)),模型的正确预测率可达到93.8%。模型表明,冬季褐马鸡夜栖地的选择概率与坡度、乔木盖度和栖树数量呈正相关,与距居民点距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