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71.
设施蔬菜病虫绿色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详细论述了绿色防治技术的内涵,阐明了设施蔬菜病虫绿色防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在充分掌握设施蔬菜病虫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包括选用抗病虫品种、O3棚室消毒、健身栽培、嫁接、生态调控、果实类蔬菜套袋、防虫网阻隔技术及科学限量使用化学农药等设施蔬菜病虫绿色防治关键技术,将对实现绿色食品蔬菜生产、保护菜田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2.
陕西圈养珍稀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及其形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11~12月对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中的珍稀野生动物进行了寄生虫感染情况及其种类、形态的观察.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碘液染色法对18种75头/只野生动物的粪便进行检查,对检出的寄生虫进行数码显微摄片.结果共检出11种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8.9%,以芽囊原虫(Blaaocyais sp.)、阿米巴原虫感染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73.
苏丽娜  李晓晨 《生态学杂志》2009,28(7):1423-1426
以鼎突多刺蚁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热驯化和实验温度对其运动能力的影响。将成年的鼎突多刺蚁随机分成2组,分别置于20 ℃和30 ℃下驯化4周。经过驯化的动物分别在20 ℃或30 ℃观察、统计它们的运动能力指标——停顿频率、疾跑速度、最大持续运动距离。结果表明:驯化温度、实验温度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了鼎突多刺蚁的运动速率;经过特定温度驯化的鼎突多刺蚁在该特定温度下的运动能力,相对于经过不同温度驯化而在相同温度下实验个体的运动能力有所提高。上述研究结果支持驯化有益假说。  相似文献   
74.
苏丽娜  李晓晨  靳川 《生态学报》2006,26(10):3265-3269
为比较恒温和变温驯化对鼎突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热适应和运动行为的影响,将鼎突多翅蚁分别在15℃恒温和13.4~21.6℃变温下进行驯化,定量分析两种驯化温度对鼎突多翅蚁热适应和运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恒温和变温驯化对鼎突多刺蚁的最适温度、逃避高温、运动中的停顿频率、疾跑速度、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均有显著影响(p<0.01),而对逃避低温的影响不显著(p=0.343);变温驯化后鼎突多刺蚁的最适温度仅有一个峰值,这不符合最适性模型的预测;恒温和变温驯化下鼎突多刺蚁的疾跑速度与最大持续运动距离都呈显著的正相关(分别为p=0.017和p<0.001),且经过变温驯化的鼎突多刺蚁的运动能力明显强于恒温驯化下个体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5.
非人灵长类雌性等级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人灵长类动物等级研究中, 有关判定与描述优势等级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早期对旧大陆灵长类的等级研究主要关注雄性, 对雌性涉猎较少。目前主要应用攻击-屈服、取食、携婴、相互理毛等行为标准来研究灵长类的雌性等级, 也发现不同的物种往往有不同的雌性等级模式。依据社群结构的完整性将其分为线性等级与非线性等级, 并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描述。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 对雌性等级的研究内容、判定标准以及描述方式进行论述, 以便抛砖引玉提高非人灵长类雌性等级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76.
在非人灵长类物种中,全雄群是其社会结构中常见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涉及到非人灵长类全雄群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不同物种全雄群内个体组成、个体间关系及全雄群与繁殖群的关系,以揭示全雄群的产生、发展及其社会功能.旨在对非人灵长类全雄群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7.
种子雨组成及其动态变化是植物种群自然更新的一个关键阶段。2011年和2012年8-12月,在秦岭南坡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壳斗科的四种优势植物(板栗、锐齿栎、栓皮栎和小橡子)的种子雨组成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壳斗科四种植物的种子雨均起始于8月中上旬,至11月中下旬结束,种子掉落高峰集中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之间,其中板栗的各类型种子雨掉落高峰均要早于其它三种植物;(2)无论2011年还是2012年,锐齿栎、栓皮栎和小橡子的各种子雨类型在时间动态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而板栗的各种子雨类型在时间动态上则差异并不显著;(3)四种植物的种子雨动态在年际间存在显著差异,2011年各类型种子雨掉落密度远远大于2012年(栓皮栎除外),推测2011年可能是种子产量的相对丰年。  相似文献   
78.
山羊MyoD基因家族多态性及与体尺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军  陈宏  房兴堂  张润锋  鲍斌  高雪原  邵汝英 《遗传》2007,29(9):1077-1082
用PCR-SSCP技术研究了波尔山羊和徐淮山羊2个群体共147个个体MyoD基因家族中3个基因座位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结果表明, 在徐淮白山羊群体中, myf-5基因座发现有3种基因型AA、AB和BB, 波尔山羊均为AA型。在myf-6基因座和myoD 5′侧翼区基因座, 两个山羊群体均检测到了AA和AB型个体。对山羊myf-5、myf-6基因座, myoD 5′侧翼区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两品种山羊体尺性状相关分析表明, myf-5基因座对管围和管围指数的效应差异显著(P<0.05)。myf-6基因座对徐淮白山羊体尺性状的效应均不显著(P>0.05), 而对波尔山羊的体高和管围指数效应差异显著(P<0.05)。两个山羊品种myoD 5′侧翼区不同基因型个体的体尺性状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9.
郭义昆  陈宏  张宝  潘传英  张良志  赵苗  张存芳  蓝贤勇  王居强 《遗传》2008,30(11):1417-1420
摘要: ZAG基因的功能主要是促进脂肪分解, 减少脂肪含量。文章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研究了145头郏县红牛ZAG基因编码区4个位点(Z1、Z2、Z3、Z4)的多态性, 发现Z1、Z3、Z4 位点存在SSCP多态。对不同SSCP带型的对应片段进行了测序分析, 共发现6个新的SNP多态位点(C115T、A3257G、A4013G、T4027C、C4032T、T4120C)。Z3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 Z1、Z4 位点处于非平衡状态。不同基因型与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显示, Z4位点上, AC基因型个体的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指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 大于AA、AB基因型个体, 暗示该位点有可能作为郏县红牛生长性状标记辅助选择的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80.
郏县红牛DGAT2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PCR-RFLP技术对随机抽取的92头郏县红牛的DGAT2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 DGAT2基因第6内含子的PCR扩增产物被限制性酶TaqⅠ酶切消化后表现多态性。经电泳检测后, 显出AA、AB两种不同基因型。该基因座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 通过对郏县红牛DGAT2基因多态性与体重及体尺指标的方差分析显示:郏县红牛DGAT2基因不同基因型对郏县红牛体重和体长有显著影响(P<0.05), 而对其他体尺指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影响(P>0.05), 且初步认为AB基因型对选择有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