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51.
为探讨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与昆虫群落的关系,评价人工植被和自然恢复植被种类搭配的合理性,为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提供依据。采用样地调查法,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纸坊沟流域研究比较了不同植被恢复类型昆虫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区昆虫有189种(含蜱螨目),分别隶属13目84科。而不同植被恢复类型昆虫群落的物种数、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及优势度指数值均有明显差异。以20a自然封育植被恢复区昆虫群落的物种数、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值均较高,其值分别为160、21.17、1.4914和0.6918。优势度则以人工治理区(0.7251)>自然封育区(0.5845)。说明从人工治理区到自然封育区,随着植被种类增加,昆虫种类相应增加,优势种由突出降至不明显,昆虫群落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52.
中国部分黄牛品种mtDNA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53,自引:4,他引:49  
对我国8个黄牛品种22个个体的mtDNA D-loop区910bp全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个黄牛品种D-loop区序列中,A T平均含量为61.65%;经比对,共检测到66个核苷酸多态位点,约占核苷酸总数的7.25%;D-loop全序列突变类型有5种,即转换、颠换、插入、缺失及转换与颠换共存,它们分别占核苷酸多态位点的81.82%、6.06%、7.57%、3.03%及1.52%。以欧洲牛mtDNA D-loop全序列为标准,8个黄牛群体D-loop的平均核苷酸变异率分3个层次:西镇牛、蒙古牛、黑白花牛及秦川牛的核苷酸变异率最低,分别为0.37%、0.44%、0.52%和0.66%;南阳牛与郏县红牛的核苷酸变异率居中,分别为1.91%和2.02%;晋南牛与岳阳牛的核苷酸变异率最高,分别为4.47%和4.73%。中国黄牛品种内D-loop区序列歧异度为0.55%~5.39%,品种间序列歧异度为1.21%~6.59%。在所测黄牛个体中,mtDNA D-loop序列由19种单倍型组成,单倍型比例为86.36%,说明中国黄牛mtDNA遗传多态性很丰富。由此构建了中国8个黄牛品种的NJ分子系统树,聚类分析表明:所测黄牛的mtDNA D-loop序列表现为3个单倍型组,从而揭示中国黄牛可能有3个母系起源,以普通牛起源和瘤牛起源为主。  相似文献   
53.
矮牵牛花红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矮牵牛花红色素的提取方法,并对色素的性质和稳定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0.1mol/L HCI对矮牵牛花红色素的浸出效果最佳;矮牵牛化色素在酸性条件下较为稳定,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并生成不可逆的黄色;同时还讨论了温度、光照、溶剂及Vc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卜云  郑哲民  赵鹏鹏 《四川动物》2004,23(4):344-345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宁夏的蝽科昆虫两个新记录种:日本真蝽Pentatoma juponica Distant和浩蝽Okeanos quelpartensis Distant。  相似文献   
55.
关于鱼类同工酶,国内外已有研究。近年来对鱼眼同工酶的研究更引起人们的重视。藤尾,芳久以LDH同工酶为指标研究鱼类遗传基因进化时,指出鰤鱼及秋刀鱼的眼睛具有特异的E_4同工酶。朱兰菲等测定了20种鲤科鱼的心脏、脑、肌肉及晶状体LDH同工酶,证明晶状体的酶带清晰、稳定,能代表各种鱼的LDH表型。 酯酶是一种广谱底物的水解酶.其催化反应是,以萘乙酸酯为底物的同工酶属于羧基酯酶类,一般为单链或二聚体蛋白质。由于酯酶同工酶是直接的基因产物,故可作为遗传、生化指标。有关鱼晶状体酯酶同工酶的研究,目前国内尚少报道,本试验所进行的鱼晶状体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旨在探讨不同科属鱼类晶状体酯酶同工酶有无差异,为鱼类分类生物化学指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关于黑颈鹤在产卵期补产卵及人工孵化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到报道。依据我们野外观察到的黑颈鹤繁殖习性,并参考其它鹤类资料,今年5—6月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若尔盖地区进行了黑颈鹤人工孵化试验,其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黑颈鹤产1—2枚卵,所用种卵是直接从正在孵卵的巢内两枚卵中取一枚,随即放入运卵箱内,箱内温度保持在30—36℃。每隔l—2小时开箱通气,以免胚胎室息死亡。卵在运输过程中防止振动,卵运回后,进行测量与编号。然后放入孵化箱孵化,温度逐渐上升。孵化箱与孵化室在开机前必须消毒。  相似文献   
57.
正2017年12月17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进行鸟类调查期间发现了一种鸟类,并拍摄到了清晰的照片,根据野外观察其外部形态特征并结合所拍摄照片,后经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和《中国鸟类志》(赵正阶,2001),确定为黑喉潜鸟Gavia arctica。据《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2017)及相关文献,并检索中国观鸟记录中心2004—2017年关于黑喉潜鸟的64次观测记录,得知其在陕西省尚未记述,为陕西省鸟类新纪录。发现该鸟的具体地点为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西泉街办宣孔村(109°09'07″E,34°25'51″N,海拔358 m),生境为渭河边的河  相似文献   
58.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我国特有的灵长类重点保护物种,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其分布区之一。利用MaxEnt模型对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生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 MaxEnt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极高,训练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达到0. 981±0. 011;(2)保护区内川金丝猴的适宜生境面积为7 519. 68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1. 7%,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林地中;(3)根据贡献率、置换重要值和Jackknife检验,影响川金丝猴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因子是海拔和距公路距离,植被型、坡向和距步道距离的影响次之,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小;(4)川金丝猴适宜生境的海拔为2 100~3 500 m,距公路和步道距离分别为700~5 000 m和150~3 500 m,位于南坡、西南坡、西坡和西北坡的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中。根据分析结果,建议减少人类活动对川金丝猴的干扰,加强对保护区边缘地域的生境保护,确保川金丝猴适宜生境与周边地区的连通性。  相似文献   
59.
2015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在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作业区设置4个监测点,对保护兽类种群变化进行了监测研究。监测共发现大中型陆栖兽类3目9科9种,其中,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秦岭羚牛Budorcas bedfordi和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野猪Sus scrofa和黄鼬Mustela sibirica在监测中的遇见频次最多。随着工程的推进,与2015年相比,2016年监测发现的物种数量和遇见频次均呈减少的趋势。这说明该工程带来的人为干扰、噪音、景观的改变对区内栖息的野生动物具有不利的影响,已经出现动物活动减少、发生迁移的现象,这有可能会进一步影响秦岭动物群落结构和种群空间分布。建议加强动物种群变化监测,减少人为干扰,严格控制动物栖息地破坏程度,做好景观和植被恢复工程。  相似文献   
60.
陈晓宁  张博  陈雅娟  侯祥  王京  常罡 《生态学报》2016,36(5):1303-1311
森林鼠类的种子贮藏行为对植物的扩散及更新会产生积极的影响。2012和2013年秋季,分别在秦岭北坡的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南坡的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调查了森林鼠类对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和锐齿栎(Quercus aliena)种子的取食和扩散差异。结果显示:1)秦岭南北坡的环境因素,特别是植被因素,对鼠类扩散板栗和锐齿栎种子具有重要的影响。南坡较为丰富的壳斗科植被种类,导致2种种子在南坡存留时间均长于北坡,而北坡的扩散取食和丢失率均高于南坡。2)种子特征影响鼠类的取食或贮藏偏好。由于较高的蛋白、脂肪等营养含量,鼠类更喜好取食或搬运贮藏板栗种子。然而,低营养但高丹宁含量的锐齿栎种子仍然被鼠类大量贮藏。3)2种种子在南北坡的扩散历程在两个年份间有很大差异,在食物相对匮乏的年份(2012年),种子被扩散的速度更快且丢失的比率更高。这种差异反映了种子大小年现象对森林鼠类取食和贮藏策略的影响。4)无论在秦岭南坡还是北坡,营养价值含量(如蛋白和脂肪)较高的板栗种子的取食和贮藏距离都明显大于营养价值含量较低的锐齿栎种子,这与最优贮藏空间分布模型的预测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