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摘要 目的:研究胃炎性纤维性息肉(IFP)的临床特征及内镜下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收集2010.1.1~2021.1.1陕西省人民医院确诊的11例IFP,重点分析其超声内镜表现及临床特征,探索其内镜下治疗价值。结果:IFP多发生在胃窦,均发生于40岁以上人群,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别,平均直径1.2 cm,大部分临床无症状,有时可引起出血或腹痛。超声内镜示其为粘膜下隆起,孤立、界清,表面多光滑,均起源于粘膜下层,呈低回声,界清,类圆形;内镜下粘膜挖除术治疗IFP,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获得完整的标本,术后病理有助确诊。结论:胃炎性纤维性息肉多发生40岁以上人群,多为胃窦孤立的粘膜下病变,多无症状,超声内镜有助于IFP的术前精确评估,内镜下粘膜挖除术是治疗IFP一项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病理最终确诊。  相似文献   
32.
摘要 目的:观察SOD融合蛋白对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大脑氧化应激水平影响,探究小鼠行为改变与脑内氧化应激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32只KM雄性小鼠,适应性饲养7天后,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SOD干预模型组(SM组)和SOD融合蛋白干预模型组(PM组)。实验第8天进行Y迷宫和黑白箱测试,9-23天,通过小鼠连续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S和M组)、6 mg/kg SOD(SM组)或6 mg/kg SOD融合蛋白(PM组)进行预防干预。其中,实验第16天,通过5 μL微量注射器将生理盐水(S组,2 μL/只)及Aβ1-42寡聚体(M组、SM组及PM组,2 μL/只)注射于小鼠右侧脑室,制备AD动物模型。第24天及31天进行Y迷宫和黑白箱测试。行为学测试结束后,随机选取一侧大脑半球用ELISA法测定脑组织匀浆中的SOD和MDA水平。结果:1)行为学测试:第8天,各处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4及第31天,与S组相比,M组小鼠Y迷宫新颖臂探索距离、探索次数及探索时间及黑白箱测试白箱探索距离、探索次数及探索时间均明显增加(P<0.05);与M组相比,PM组小鼠Y迷宫新颖臂探索距离、探索次数及探索时间及白箱探索距离、探索次数及探索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SM组与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小鼠脑组织匀浆中SOD和MDA测定:与S组相比,M组SOD活性明显下降而MD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M组相比,PM组SOD活性明显增加而MDA表达明显下降(P<0.05),SM组与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SOD活性与Y迷宫新颖臂探索距离、探索次数和探索时间以及黑白箱中白箱探索距离、探索次数和探索时间呈负相关,而MDA表达与Y迷宫新颖臂探索距离、探索次数和探索时间以及黑白箱中白箱探索距离、探索次数和探索时间呈正相关。结论:SOD融合蛋白腹腔内注射可明显减轻Aβ1-42诱导的氧化应激及改善AD小鼠的行为恶化。SOD融合蛋白的抗氧化功能可能是预防AD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2(IL-32)、白细胞介素-33(IL-33)、白细胞介素-37(IL-37)联合检测对接受硼替佐米为基础一线治疗方案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早期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3月期间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初治MM患者17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以硼替佐米为基础一线的治疗方案,根据早期治疗反应性分为敏感组(142例)和非敏感组(3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IL-17、IL-32、IL-33、IL-37水平,并分析其联合检测对早期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敏感组治疗前血清IL-17、IL-32水平低于非敏感组,IL-33、IL-37水平高于非敏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血清IL-17≥29.70 pg/mL、IL-32≥63.02 ng/L、肿瘤分期III期是早期治疗反应性的危险因素(P<0.05),IL-33>141.97 pg/mL、IL-37>69.17 ng/L是保护因素(P<0.05)。血清IL-17、IL-32、IL-33、IL-37联合检测预测早期治疗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6(95%CI:0.801~0.972)。结论:年龄、肿瘤分期、血清IL-17、IL-32、IL-33、IL-37是MM患者早期治疗反应性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血清IL-17、IL-32、IL-33、IL-37水平对接受硼替佐米为基础一线治疗方案的初治MM患者早期治疗反应性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究患者降钙素原(PCT)和N端前体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在评价脓毒血症患者生存状况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选择在我院治疗的脓毒血症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纳入研究后1个月的生存状况,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存活组(55例)和死亡组(26例)。分别测定患者PCT和NT-proBNP水平,并记录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II)评分,通过ROC曲线探究PCT、NT-proBNP对患者生存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PCT水平及APACHEII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NT-pro BNP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患者(P0.05);PCT与APACHEII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r=0.311;P0.05);NT-pro BNP水平与APACHEII评分存在负相关关系(r=-0.289;P0.05);ROC曲线显示PCT、NT-proBNP水平预测患者生存状况的敏感性(86.23%、82.01%)及特异性(80.89%、87.39%)均较高。结论: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与NT-proBNP水平在预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生存状况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5.
目的: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主动脉瓣二叶畸形(bicuspid aortic valve malformation,BAV)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心动图检测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70例BAV患者,根据年龄段分为4组,≤20岁年龄组7例,21-40岁年龄组14例,41-60岁年龄组30例,≥60岁年龄组19例;根据性别分为2组,男性42例,女性28例。测量不同病例分组的主动脉窦部及升部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功能及左房横径,比较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钙化及脱垂四个合并症发生率。结果:在心脏结构指标方面,年龄段分组室间隔厚度≥60岁年龄组12.37±1.64 mm高于≤20岁年龄组10.43±2.22 mm和21-40岁年龄组11.00±1.92 mm;左房横径41-60岁年龄组38.73±7.95 mm和≥60岁年龄组40.05±9.71 mm高于≤20岁年龄组29.86±1.86 mm。性别分组左心功能女性64.18±6.04%高于男性58.71±11.28%。在合并症发生率方面年龄段分组主动脉瓣狭窄41-60岁年龄组80%、≥60岁年龄组84%高于21-40岁年龄组50%,性别分组狭窄男性81%大于女性54%,关闭不全女性79%大于男性50%。结论: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BAV可获得更加全面、具体、直观的诊断信息,BAV的超声表现与患者年龄段和性别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单病种质量管理对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医疗质量控制的干预效果。方法:介绍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回 顾性分析出院人次、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结果: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规范了医师诊疗行为并改进了医疗服务质量,缩短了平 均住院日,降低了医疗费用;但医务人员对单病种质量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入,单病种诊断标准不够规范,单病种限价对医疗质量 具有潜在的影响。结论:应在不断总结单病种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单病种质量管理,促进我国医疗行业持续、健康的发 展。  相似文献   
37.
医学图书馆馆藏建设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目前医学图书馆馆藏结构的现状和馆藏建设策略的转变,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医学图书馆要确定有效的采购方案,保质保量,突出重点,加强网络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以满足临床和科研的需要。  相似文献   
38.
试论现代公立医院内控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着重分析了现代公立医院内控制度的定义、内控环境以及如何建立现代公立医院内控制度,对加强医院经营管理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用全血质控物(以下简称质控物)监测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后,对比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同一份血标本结果的差异,以及用质控物结合新鲜血监测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后,对比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同一份血标本结果的差异。方法:美国亚培公司提供的CD-1600血细胞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美国库尔特公司提供的COULTER—JT血细胞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200例4至6岁健康查体儿童血常规。结果:用质控物检测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CD-1600的检测结果:4至6岁儿童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中间细胞、中性粒细胞男性与女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的检测结果男性与女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OULTER-JT的检测结果:4至6岁儿童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中间细胞、中性粒细胞男性与女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男性与女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D-1600与COULTER-JT比较的检测结果:4至6岁儿童男性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中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4至6岁儿童女性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血小板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中间细胞(0.01〉P〉0、05)中性粒细胞(P〈0.01)红细胞(P〈0.01)血红蛋白(0.01〉P〉0.05)红细胞压积(P〈0.01)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用质控物结合新鲜血监测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用质控物监测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同一份血标本不同仪器检测结果,部分指标有显著性差异,用质控物结合新鲜血监测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同一份血标本检测结果,其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0.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Valsalva动作对正常人左室扭转运动的影响,探讨其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VVI技术对30例正常人初始时与40 mmHg乏氏动作张力期10s时左室短轴心内膜及心外膜下心肌旋转(ROT)、扭转(TW)及扭矩(TOR)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初始时比较,40 mmHgValsalva动作张力期10s时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收缩末容积(LVESV)及每搏量(SV)减低(P<0.001)而心率增快(P<0.001),射血分值(EF)没有变化(P>0.05);左室心尖部心内膜及心外膜下心肌收缩期峰值旋转均减低(P<0.05),而基底部ROT无明显变化(P>0.05),导致左室TW减低(P<0.05)而TOR没有变化(P>0.05)。结论:40 mmHg Valsalva动作可影响正常人左室ROT及TW。临床上Valsalva动作应尽量减少负荷压及持续时间,避免其对心脏功能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