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桂西北喀斯特区原生林与次生林凋落叶降解和养分释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凋落叶降解及养分释放研究对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选取桂西北喀斯特区3种原生林与3种次生林进行比较,研究其凋落叶降解与降解过程中的营养元素释放规律以及降解速率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原生林凋落叶的降解速率略大于次生林。C、N、K元素在前180天释放速率较快,随后趋于稳定。次生林凋落叶总P含量在降解初始阶段呈净积累,随后净释放,而原生林的凋落叶在降解360天后仍呈现P素净积累。相关分析表明,凋落叶降解速率与凋落叶初始总N、木质素含量及木质素:N比值呈负相关,与C:N比呈正相关。综合比较发现,次生林圆叶乌桕(Sapium rotundifolium Hemsl)凋落叶的降解速率与养分释放速率较快,是喀斯特退化土地及植被恢复过程中潜在的优势种和建群种。  相似文献   
712.
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发生机制与调控对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宋同清  彭晚霞  杜虎  王克林  曾馥平 《生态学报》2014,34(18):5328-5341
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及发展态势的遏制与综合治理是长江、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需要。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采集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试验站部分收集整理和试验数据,尝试性地提出了新的石漠化概念和分类标准,探讨了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的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规律,阐明了不同石漠化程度生态系统的植被和土壤物理、化学、微生物等属性的表现特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揭示了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的发生机制,提出了不同石漠化程度的治理对策,以促进喀斯特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13.
采用样方法研究了黔西南峡谷型喀斯特水田生态系统(ST)、旱地生态系统(HD)、草地生态系统(CD)、灌草生态系统(GC)、人工林生态系统(RGL)和次生林生态系统(CSL)的碳贮量、组成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6种生态系统的植物碳贮量为RGL(121.53)CSL(116.76)GC(54.14)CD(36.05)ST=HD(0.00)103kg C/hm2,占植物碳贮量绝对贡献的层次:RGL和CSL为乔木层、GC为灌木层、CD为草本层;2)地被物碳贮量分别为CSL(18.34)﹥GC(5.82)﹥RGL(3.96)﹥CD(0.47)﹥ST=HD(0.00)103kg C/hm2,仅占生态系统总碳贮量的0%—4.9%;3)土壤碳含量为CSL(44.11)RGL(29.39)GC(21.50)CD(19.81)ST(17.56)HD(16.70)g C/kg,土壤碳贮量为CD(153.12)CSL(126.11)ST(112.26)HD(115.31)RGL(65.04)GC(52.69)103kg C/hm2,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且与土壤深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4)生态系统总碳贮量为CSL(261.21)﹥RGL(190.53)﹥CD(189.64)﹥HD(115.31)﹥GC(112.65)﹥ST(112.26)103kg C/hm2;RGL的碳格局为植物大于土壤,CSL反之,但都是地上大于地下;GC为植物约等于土壤,地下大于地上;ST、HD和CD为土壤大于植物,地下大于地上。黔西南峡谷型喀斯特固碳潜力很大,减少人为干扰、适宜的退耕还林还草造林措施和合理的管理对策是促进该区域植被恢复、生态重建、增加碳贮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14.
华重楼灰霉病在湖北和湖南两省多有发生,己对华重楼药材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明确该病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本研究对分离自两省10个地区的92株华重楼灰霉病菌进行了 rDNA-ITS分子鉴定,同时采用SSR-PCR技术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rDNA-ITS分子鉴定结果表明92株病原菌均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  相似文献   
715.
本试验选用21日龄断奶的三元杂交仔猪40头,按单因子设计分为2组,处理1饲喂添加0.02%粘杆菌素日粮,处理2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28d。观察并记录每天的腹泻情况,计算各周的腹泻指数;并分别于试验的第7、14和28d考察仔猪前腔静脉血中电解质水平的变化以及各肠段大肠埃希氏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结果表明粘杆菌素能显著抑制各肠段大肠埃希氏菌的繁殖,防治仔猪腹泻(P〈0.05),显著提高血清磷、镁和亚铁离子含量(P〈0.05)。结果提示粘杆菌素可增强仔猪抗应激能力,降低腹泻导致的水和电解质损失,维持血液内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716.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提取与纯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综合评述了土壤微生物提取与纯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土壤微生物的分离提取过程一般分为土壤分散、提取与纯化3个步骤。采用过滤、离心和淘选3种方法可以成功地分离提取大部分土壤细菌;但土壤真菌的提取则相对较为困难,目前可采用的方法有旋转框技术、液相提取与滤膜检测、以及低速离心技术,这些方法可提取出部分真菌菌丝。两相分离技术可用以提取的土壤微生物进行纯化。  相似文献   
717.
环境因子对辣椒光合与蒸腾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环境因子对辣椒(Capsicum annuum Linn.)光合和蒸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强光照下影响净光合速率的环境因子大小顺序为相对湿度、CO2浓度、温度、光照强度、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与相对湿度、叶温呈显著的负相关,与CO2浓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蒸腾速率与气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水分利用效率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温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弱光照时影响净光合速率的环境因子大小顺序为光照强度、温度、相对湿度、CO2浓度;净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CO2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在强光照下适当遮阳、灌水、增施CO2肥,在弱光照下减少荫蔽、通风透气、降低相对湿度、增加温度可促进辣椒光合作用,提高辣椒产量.  相似文献   
718.
“双季稻-鸭”共生生态系统稻作季节氮循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鸭共生”是对我国传统农业稻田养鸭的继承与发展.2010年5-10月在长江流域双季稻主产区湖南布置了稻田养鸭田间试验,以常规稻作为对照,研究了早、晚稻两季“稻鸭共生”生态系统氮(N)循环特征.结果表明:“早稻-鸭”共生系统N输出是239.5 kg· hm-2,其中鸭产品N是12.77 kg·hm-2.“晚稻-鸭”共生系统N输出是338.7 kg· hm-2,其中鸭产品N是23.35 kg· hm-2.在早、晚稻两季,“稻鸭共生”系统在目前的N养分投入水平下,土壤均存在N亏缺;鸭子系统N输入主要来自系统外投入的饲料N;鸭粪N作为系统内被循环利用的养分,早、晚稻两季循环率分别为2.5%和3.5%.两季稻作后,土壤截存的N量是178.6 kg·hm-2.  相似文献   
719.
RNase ZS1加工UbL40 mRNA控制水稻温敏雄性核不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Oryza sativa L.)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超过一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可耕地面积的减少,粮食的供需变得越来越不平衡,增加粮食产量已成为解决粮食供需不平衡的关键措施之一。杂交水稻可以比常规水稻提高20%~30%的产量,是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要方法。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约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60%,是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720.
GABA茶中γ-氨基丁酸的TLC测定及提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GABA茶中有效成分γ-氨基丁酸的薄层扫描(TLC)检测以及提取、分离、纯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正丁醇?醋酸?水体积比为4?1?1展开剂分离效果较好,R f值为0.46。采用双波长扫描法检测,扫描波长分别为λS=515nm,λR=680 nm,检测线性范围:0.5μL~15μL,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8.75%。采用水提取法比乙醇提取法γ-氨基丁酸含量提高20%左右,732阳离子树脂对γ-氨基丁酸的静态最大吸附量为32.9 mg.g-1,1 h内其吸附速度较快,达吸附量的70%。样液pH值、流速等因子对树脂的吸附效率有影响,当pH值为3.0,流速3 m l.m in-1时,树脂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值。采用柠檬酸缓冲液和NH3.H2O进行洗脱,当pH为8.0~9.0时,γ-氨基丁酸洗脱率达94.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