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卢静  刘金波  盛荣  刘毅  陈安磊  魏文学   《生态学杂志》2014,25(10):2879-2884
为了探明水稻土落干过程对温室气体排放和反硝化微生物的影响,通过模拟水稻土淹水落干过程,系统监测了落干开始后24 h内N2O的释放和氧化还原电位(Eh)的变化,并利用实时PCR(qPCR)方法测定了反硝化功能基因narG和nosZ的丰度.结果表明:落干开始后4 h N2O释放量就明显增加,在24 h时N2O的释放量比淹水对照增加了5倍多;narG和nosZ基因丰度也随着落干过程的推移而快速增加;而且N2O排放通量与narG基因呈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水稻土短期淹水落干过程中,含narG基因反硝化微生物是驱动N2O释放的主要功能微生物.  相似文献   
692.
RNase ZS1加工UbL40 mRNA控制水稻温敏雄性核不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Oryza sativa L.)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超过一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可耕地面积的减少,粮食的供需变得越来越不平衡,增加粮食产量已成为解决粮食供需不平衡的关键措施之一。杂交水稻可以比常规水稻提高20%~30%的产量,是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要方法。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约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60%,是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693.
《植物生态学报》2014,38(6):626
为了探明积水和冬季火烧对弃耕红壤稻田地表植被和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该实验设置了对照(无人为干扰)、积水、冬季火烧和积水-冬季火烧4个不同处理, 采用样方法对样地植物的高度、密度、盖度及物种组成进行了调查。地上部分生物量采用收获法进行测定, 根系采用土柱法获取, 弃耕前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测定采用K2Cr2O7外加热法。结果表明: 1)积水和冬季火烧对红壤稻田弃耕早期物种组成、丰富度、均匀度及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双穗雀稗(Paspalum paspaloides)和水竹叶(Murdannia triquetra)是积水条件下的优势种, 而柔枝莠竹(Microstegium vimineum)是冬季火烧条件下的优势种, 大狼杷草(Bidens frondosa)是积水和冬季火烧条件下的共优种。2)分布在0-5 cm表层土壤中的根系占0-20 cm深度土壤中根系的66.50%-80.34%。样地在积水条件下, 2011-2013年0-20 cm深度的土壤根系生物量分别高出对照样地的49.84%、73.34%和28.94%。3)冬季火烧可以提高样地的物种多样性和增加地上部分生物量, 2011-2013年冬季火烧样地分别高出对照样地的25.74%、64.30%和50.24%。4)与稻田弃耕前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上升趋势相反, 稻田弃耕6年后, 对照、积水、冬季火烧和积水-冬季火烧样地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降低11.16%、18.99%、9.17%和19.12%, 并且在积水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更明显(p < 0.05)。研究结果表明, 红壤稻田弃耕后地表植被物种组成、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积水和冬季火烧关系密切(p < 0.05)。  相似文献   
694.
高吸水树脂是一种能吸收并保持大量植物所需水分和营养成分的,并可重复利用的高分子吸水材料。本实验通过60Coγ射线辐射诱导丙烯酰胺,得到一种新型耐降解吸水树脂。为研究新型吸水树脂对园艺作物吊兰的生长及氮素养分吸收的影响,探索其作为栽培基质-水晶泥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室内盆栽模拟试验,通过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大(0.75 cm)、中(0.5 cm)、小(0.25 cm)三种粒径水晶泥基质对园艺作物吊兰体内氮素分配及其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粒径水晶泥基质栽培下,叶部的吸氮量占比最大,达到52.169%,增加其观赏性;其次,小粒径水晶泥基质栽培下,吊兰对氮素养分的利用效率最高,达到了32.397%,但与其他两处理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95.
《植物生态学报》2016,40(4):282
Aims
Our objectives were to stud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densit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main forest ecosystems in Guangxi.
Methods
A total of 345 sample plots were established in Guangxi, and the size of each plot was 50 m × 20 m. Based on the forest resource inventory data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SOC storage of the main forests in Guangxi was estimated. Geostatistics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OC density and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n SOC density were also explor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Important findings
The total SOC storage in the main forests in Guangxi was 1686.88 Tg, and the mean SOC density was 124.70 Mg·hm-2, which is lower than that of China. The best fitted semivariogram model of SOC density was exponential model, and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was medium. The contour map based on Kriging indicated that northeastern Guangxi had high SOC density and northwestern Guangxi had low SOC density, which corresponded to high SOC density in non-karst region and low SOC density in karst region. The SOC density followed the sequence of bamboo forest > deciduous broadleaf forest > warm coniferous forest > mixed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broadleaf forest >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and yellow soil > red soil > lateritic red soil > limestone soil. The dominant environment factors affecting SOC density included soil depth, longitude, latitude, and altitude. Soil depth was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 which wa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karst landscape.  相似文献   
696.
一株菊酯类农药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酶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摘要:【目的】筛选分离高效降解菊酯类农药的光合细菌,研究其降解特性,并对该菌株中降解酶基因进行克隆与初步分析。【方法】根据分离菌株的细胞形态结构、活细胞光吸收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其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降解菌,气相色谱法测定该菌株降解菊酯类农药的能力,PCR方法克隆降解酶基因。【结果】菌株PSB07-21属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 sp.),其降解最佳条件为3000 lx、35℃、pH 7,在此条件下培养15 d对600 mg/L甲氰菊酯、氯氰菊酯、联苯菊酯降解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697.
为探讨茶陵野生稻苗期耐冷的生理机制,以耐冷性强弱不同的栽培稻及东乡野生稻为对照,研究了茶陵野生稻苗期冷胁迫后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茶陵野生稻经冷胁迫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增加幅度大于冷敏感对照,而稍小于或相当于耐冷对照;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含量低于冷敏感对照品种,而稍高于或相当于耐冷对照.说明茶陵野生稻苗期耐冷性与其抗氧化系统冷胁迫后的适应性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98.
葛根素提取及其抑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湘西葛根为实验材料,选取水、甲醇和95%的乙醇作为提取溶剂,索氏提取法提取其葛根素。以提取率为指标,综合提取工艺中加入量、提取时间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筛选出乙醇提取工艺,最佳参数为每次加入10倍量、回流提取时间3.5h。用滤纸片法研究葛根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等8种常见食品腐败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各种菌体的抑菌效果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假丝酵母青霉,对青霉无抑菌作用。各种菌的抑菌效果与浓度的关系为,葛根素浓度升高,抑菌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699.
水蚀风蚀交错带植被恢复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李裕元  邵明安  陈洪松  霍竹  郑纪勇 《生态学报》2010,30(16):4306-4316
黄土高原北部晋陕蒙接壤区是典型的水蚀风蚀交错带和强烈侵蚀中心,探讨该区植被恢复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有助于该区植被恢复模式的合理选择和土壤生态效应的科学评价。以神木六道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域,探讨了土壤物理性质变化与植被恢复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容重、砂粒含量以及饱和导水率普遍较高,表层(0-20cm)均值依次为1.38gcm-3、44.2%和1.46mmmin-1,而土壤总孔隙度与粘粒含量则较低,表层均值分别为45.6%和2.4%,反映了研究区土壤荒漠化的严峻现状,其中北坡(迎风坡)表现尤为严重。与农田相比,采用自然弃耕、种植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和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恢复次生天然草地等不同的植被恢复模式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饱和导水率以及团聚体稳定性,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而且随着恢复时间(1-30a)的延长,这种效应会进一步增强。通过种植人工草地并使其自然恢复为次生天然草地的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结构的改善作用显著优于直接种植柠条灌丛和自然弃耕等模式。但是,短期内(30a)植被恢复对土壤颗粒组成、比重等物理性状无显著影响,意味着土壤一旦出现沙化将很难逆转。从对植被恢复响应的敏感性而言,土壤容重、总孔隙度以及团聚体稳定性可以作为土壤生态效应评价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700.
蛋白质,纤维素和单宁酸对东方田鼠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物选择性是动物对取食生境中现存的食物种类做出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生态适应过程,与动物自身生理状及环境中食物的可利用量密切相关。单宁酸、蛋白质和纤维素是影响植食性动物食物选择的重要因素。在控制其它营养因子的条件下,设置10%蛋白质+2.25%纤维素+3%单宁酸(食物1)/6%单宁酸(食物2)和20%蛋白质+4.51%纤维素+3%单宁酸(食物3)/6%单宁酸(食物4)4个处理组,通过自助餐式选择笼内的喂养实验,测定单宁酸、蛋白质和纤维素对东方田鼠食物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方田鼠对3%单宁酸处理组食物摄食量显著高于对6%单宁酸处理组(P0.001);但东方田鼠对6%单宁酸食物摄食量依蛋白质浓度变化,在20%蛋白质处理组的摄食量显著高于10%蛋白质处理组(P0.05);在含3%单宁酸处理组中,纤维素成为影响东方田鼠摄食的主要因素,而当单宁酸浓度增加到6%时,纤维素和蛋白质对东方田鼠摄食影响差异不显著;总之,单宁酸、蛋白质和纤维素对东方田鼠的摄食都产生重要影响,单宁酸对东方田鼠食物选择的影响程度最大,纤维素次之,蛋白质对东方田鼠摄食的影响会随单宁酸浓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