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7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草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系生物量是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参数之一,研究草地根系生物量沿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对当地的植被建设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高原3种不同草地类型(森林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沿环境梯度从东到西选择10个样地,每个样地内设置8个1 m×1 m样方进行根系生物量的调查,旨在分析不同草地类型根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规律,并探讨了根系生物量沿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3种草地类型根系生物量有显著差别(P<0.05),其中森林草原的根系生物量最大,典型草原最小;(2)3种不同草地类型根系生物量垂直分布均呈"T"型,土壤表层(0-10 cm)占55%以上的根系生物量,且荒漠草原根系有更多比例的生物量分布在土壤表层;(3)黄土高原草地根系生物量沿经度从东到西呈现先减少后缓慢增加的趋势,但浅层生物量与深层生物量比例(浅深比)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经度格局;(4)总根系生物量的变化主要受年均温(MAT)影响(P<0.01),随MAT增大而增大;深层生物量同时受气候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P<0.01);浅深比则与样点平均土壤全磷含量、深层土壤全磷含量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5)气候和土壤因素能解释根系生物量5.12%-39.36%的变异,独立作用中,气候因子对根生物量的解释度最大,可达到2.77%-9.12%的解释度。  相似文献   
492.
张玲玲  王淑冉  张胜 《西北植物学报》2023,43(12):2005-2017
本研究旨在探明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在不同非生物胁迫下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后续梭梭抗逆性相关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研究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从梭梭转录组数据库中检测了GAPDH、ef1-α、UBC、RPL32、ALB、50S-1721、50S-1063、RPⅡ、H3、PP2A、SOD、HSC70、TUA和TUB等14个候选内参基因在高温、干旱、盐、ABA和昼夜节律条件下的表达变化。利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软件对梭梭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进行评价,最终筛选出合适的内参基因,并通过对梭梭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PEPC)基因表达分析,验证了不同内参基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4种软件分析得到的最优内参基因存在差异,在RefFinder网站上综合排序分析表明,在ABA处理和昼夜节律下,ALB是最优内参基因,RPⅡ基因在干旱胁迫下表达最稳定,TUB和RPⅡ基因在盐胁迫下最适用,H3基因在高温胁迫下表达最为稳定。各种胁迫下最适宜的内参基因为ALB和RPL32。通过计算几何平均值,得到14个候选内参基因的综合稳定性排名,其中排名前两位的基因分别为SOD和RPL32。综上,RPL32和SOD可作为梭梭qRT-PCR标准化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