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8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生物质谱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的支撑技术.详细论述了质谱技术的分类与基本分析原理,重点论述了质谱技术的发展变化,包括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电喷雾质谱技术,MALDI-Q-TOF和MAL-DI-TOF-TOF等质谱技术,以及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与未来的发展和挑战.  相似文献   
382.
五种昆虫脂肪酸组分与含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了索式提取法提取了5种昆虫的脂肪,5种昆虫粗脂肪含量分别为其干重的10.03%,13.41%,25.53%,19.05%和21.32%。并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5种昆虫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结果显示,5种昆虫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即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在脂肪总量中该3种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为油葫芦Gryllus testaceus77.22%、烟夜蛾Heliothis assulta71%、灰斑古毒蛾Orguia ericae67.9%、银纹夜蛾Argyrogramma agnata57.14%、白薯天蛾Herse convolvuli56.17%,特别是昆虫脂肪中亚麻酸的含量明显高于日常食用动植物油脂。研究结果表明昆虫脂肪酸组成和含量非常适于食用和药用,是极好的脂肪酸源。  相似文献   
383.
研究了鹅掌楸属( Liriodendron )种间F1杂种(杂种马褂木 L.chinense × L.tulipifera )及其亲本种(中国马褂木 L.chinense (Hemsl.) Sarg.和北美鹅掌楸 L.tulipifera L.)在生长性状和内源GA1/3、IAA和iPA含量上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杂种马褂木高生长性状杂种优势主要是由节间的相对伸长造成的,鹅掌楸属节间伸长区位于顶芽下第1~3节间,其中第1节间伸长量最大、是产生杂种优势的主要节间; (2)中国马褂木、北美鹅掌楸和杂种马褂木内源GA1/3、IAA和iPA含量差异很大,顶芽下第1节间GA1/3和iPA含量杂种家系分别为两个亲本种中含量相对较高的中国马褂木的133.58%~284.17%和396.64%~1 264.28%.杂种马褂木顶芽下第1节间中GA1/3和iPA含量的大量增加可能与高生长性状杂种优势有关; (3)杂种家系3年生时其苗高生长量排序与顶芽下第1节间中GA1/3和iPA含量排序并不一致,不能以第1节间GA1/3和iPA含量的高低作为预测杂种家系间杂种优势大小的依据.  相似文献   
384.
白蜡吉丁肿腿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测定并结合林间实地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新发现的寄生于蛀干害虫白蜡窄吉丁的外寄生蜂——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 Yang et Yao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人工繁殖技术。结果表明,白蜡吉丁肿腿蜂外寄生于白蜡窄吉丁的幼虫和蛹及预蛹,是自然控制该害虫的一种重要寄生蜂,自然寄生率为13.9%左右。该蜂在天津1年发生5代,世代重叠明显,寿命长。白蜡吉丁肿腿蜂的卵、幼虫、茧蛹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6.89±0.79)℃,(17.03±1.42)℃,(16.90±1.68)℃和(15.31±0.47)℃。有效积温分别为(33.82±4.13)日·度、(49.11±7.93)日·度、(128.88±27.87)日·度和(277.00±14.15)日·度。雌性成蜂易于低温保存,对寄主有较强的搜索力和攻击力。繁蜂寄主容易大量获得,是生物防治白蜡窄吉丁的重要理想天敌之一。  相似文献   
385.
秦岭天然次生油松林冠层降雨再分配特征及延滞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秦岭典型地带性植物油松林冠层降雨再分配特征及延滞效应,选择陕西宁陕县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55龄天然次生油松林,从2006-2008年(5-10月份)对林外降水、穿透降雨和树干茎流进行定位观测。利用其中100次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降雨量为1576.4 mm,穿透降雨量为982.9 mm,树干茎流量为69.5 mm,冠层截留量为524. 0mm,分别占总降雨量的62.4%、4.4%和33.2%。降雨分配与降雨量级密切相关,降雨量级增大,穿透降雨率和茎流率呈增大趋势,截留率呈降低趋势,变化幅度分别为46.6%-68.9%、0.8%-9.2%、53.4%-22.0%。穿透降雨量、树干茎流量和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分别为:TF=0.6548P-0.4937,R2=0.9596;SF=-0.2796+0.0452P+0.0005P2,R2=0.8179;I=0.5958P0.8175,R2=0.8064。降雨事件发生后,穿透降雨和树干茎流出现的时间与降雨发生的时间并不同步,均表现出一定的延滞性,随着降雨量级增大,滞后时间表现出逐渐缩短的趋势((78.5±8.8)-(16.0±0.0) min,(111.0±33.0)-(41.2±0.0) min)。降雨终止时,特别是当降雨量>10.0 mm,穿透降雨终止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延滞性((3.2±2.6)-(12.0±0.0) min)。但树干茎流终止时间先于降雨终止时间,降雨量级越小,树干茎流终止时间愈早((-58.3±21.5)-(-9.8±0.0) min)。  相似文献   
386.
基于GIS的宁夏灌区农田污染源结构特征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艳春  冯永忠  杨引禄  杨改河 《生态学报》2011,31(12):3468-3477
弄清区域污染源结构特征是进行污染防控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对宁夏灌区种植业、畜牧业、工业与居民生活排污源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区2005-2008年统计资料及已有对污染源结构的研究成果,利用统计分析和GIS技术方法,分析宁夏灌区种植业、畜牧业、工业与生活4方面的污染源的污染物的类型、排放方式及途径,并应用SPSS 13.0、ArcGIS 9.3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软件及主成分分析和空间结构分布分析方法,研究该区农田污染源结构特征,把污染源组成分布与变化趋势采用数字化和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颜色的深浅递进将种植业、畜牧业、工业与生活4大类污染源区分出轻度、中度、重度等结构类别,最终将所研究的4个方面的污染源分别对应到灌区内各个县市。结果表明,宁夏灌区各项污染源的区域分布表现不同,且各县市污染程度按以下列出顺序依次递减,即,种植业污染源区域主要包括平罗县、中宁县;畜牧业污染源区域主要包括青铜峡市、吴忠市、平罗县;工业污染源区域主要包括中卫市、青铜峡市、吴忠市;生活污染源区域主要包括银川市、石嘴山市。该研究方法把青铜峡市、永宁县、银川市等灌区各县市污染源结构组成差异与变化趋势清晰地表示出来,对直观认识宁夏灌区黄河水污染源结构,寻求防治污染的方法途径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可为进一步开展农业污染综合防控,进行清洁生产,并为黄河水的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7.
创新理念, 培养能力———生物化学教学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基本知识,又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文中围绕创新理念,着力培养能力进行了探讨和改革,提出了更新教育观念,培养科学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师生心灵沟通。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388.
陈法霖  张凯  王芸  吴爱平  李有志  邹冬生  郑华 《生态学报》2018,38(22):8070-8079
由于桉树对原生生态系统具有潜在的破坏性影响,随着桉树人工林面积的不断扩大,桉树种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围绕引进种桉树造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应用成对试验设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和BIOLOG微平板培养等技术手段探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如何响应桉树人工林取代天然次生林这一变化,主要结果为:桉树人工林取代天然次生林导致:(1)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减少,包括:生物量碳、氮和磷脂脂肪酸丰度显著下降;(2)反映土壤微生物群落生理胁迫状况的指标:饱和直链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支链异构/反异构脂肪酸以及cy19:0/18:1ω7c的比值显著增加;(3)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强度和多样性显著降低;(4)桉树人工林取代天然次生林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和功能退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包括:植物物种丰富度和覆盖度的降低以及土壤资源(碳、氮和水分)可获得性的降低。综上所述,引进种桉树人工林取代天然次生林降低了植物物种丰富度和覆盖度以及土壤资源的可获得性,进而显著增强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生理胁迫、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  相似文献   
389.
7种木本植物根和小枝木质部栓塞的脆弱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安锋  张硕新 《生态学报》2005,25(8):1928-1933
用脆弱曲线表示的植物木质部栓塞脆弱性反映了植物木质部栓塞程度与其水势间的关系。众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脆弱曲线能够提供有关植物的许多生理生态信息,与植物的木质部结构、部位、分布、抗寒、抗旱性等存在一定关系,但各国学者利用不同材料研究得出的结果各异,为了研究木质部栓塞的这种差异是否由于树木对环境适应性不同引起,选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林校区内自然状况下生长良好的5个耐旱树种: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元宝枫(AcertruncatumBge.)(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树种)、白榆(UlmuspumilaL.)(亚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树种)、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白皮松(PinusbungeanaZucc.ex.Endl.)(高水势延迟脱水耐旱树种),及中生的女贞(LigustrumlucidumAit.)和柳树(SalixmatsudanaKoidz.f.pendulaSchneid.)为研究对象,绘制了它们根和小枝的木质部栓塞脆弱曲线,探讨了中生树种和不同耐旱类型树种根和小枝木质部栓塞脆弱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根和小枝的栓塞脆弱性主要由木质部结构决定,栓塞脆弱性顺序基本一致,小枝容易发生木质部栓塞的,其根也较容易发生栓塞;同一树种根和小枝的木质部栓塞脆弱性与植物的耐旱性有关,与树种的耐旱策略无关;一般是中生树种的栓塞脆弱性:小枝>根;耐旱树种的栓塞脆弱性:根>小枝。  相似文献   
390.
中国北方草地普遍出现灌丛化现象,灌丛化改变植物群落结构、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直接影响着草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该研究以黄土高原灌丛化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植被调查,分析比较不同坡向的灌丛斑块与禾草斑块植物群落结构(物种组成、优势种及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的差异.结果发现:(1)灌丛化草地不同坡向对物种多样性及地上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