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构建UHMWPE颗粒诱导的小鼠颅盖骨骨溶解模型以及小鼠卵巢切除骨质疏松模型,通过动物模型证实P60PLAD蛋白在体内具有破骨细胞抑制特性和骨保护作用。方法:用8周C57BL/6雄性小鼠实验。在小鼠颅盖骨沿正中线做一矢状切口,暴露0.5 cm×0.5 cm范围,保证骨膜完整性,将直径在0.1-10μm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颗粒20μg均匀撒在骨膜,构建小鼠颅盖骨骨溶解模型,在局部注射PBS或者P60PLAD蛋白溶液。2周后处死,将颅骨分离进行Micro-CT检查比较骨溶解区域变化。手术切除10周雌性小鼠卵巢构建小鼠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腹腔注射PBS或P60PLAD蛋白溶液。12周后处死后分离股骨,经4%多聚甲醛固定后行Micro-CT检查比较骨密度等参数。结果: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颗粒诱导的骨溶解模型中,加入P60PLAD蛋白后,颅骨局部骨溶解区域较对照组减少,骨量相关参数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在小鼠卵巢切除骨质疏松模型中,注射了P60PLAD蛋白的实验组,其骨密度(BMD)等与骨量相关参数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结论:P60PLAD蛋白可有效抑制UHMWPE颗粒诱导的小鼠颅盖骨骨吸收模型局部的骨吸收,抑制局部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并可以部分逆转小鼠卵巢切除骨质疏松模型的骨质疏松,提高骨密度,在破骨细胞抑制活性和骨保护方面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2.
本文构建了hsp70与S基因的原核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hsp70-S,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通过GSTrapFF柱进行了纯化.同时制备了NP和Hsp70两种纯化蛋白.分别用这三种纯化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结果表明纯化的NP和Hsp70-NP两种蛋白均可同时诱导产生抗汉滩病毒核蛋白(NP)抗体,且后者刺激产生的抗体效价明显高于前者.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表明,两组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均能够对体外抗原刺激产生增殖反应,而Hsp70-NP组免疫小鼠脾细胞对NP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NP组免疫组.结果显示,与单独用NP免疫小鼠相比,Hsp70-NP纯化蛋白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更强的抗汉滩病毒体液免疫应答和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制备携抗MUCI单克隆抗体的超声造影剂微泡,并评价其体外寻靶能力。方法:采用异型双功能交联剂将小鼠抗MUCI单克隆抗体与超声造影剂微泡相结合,采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评价其粒径,形态及结合率。体外培养小鼠EMT6细胞,将其与靶向微泡相混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评价粘附能力。结果:扫描电镜下显示携抗MUCI单克隆抗体造影剂微泡呈规则球体形态,平均粒径2.88±1.34μm,通过异型双功能交联剂,抗MUC1单克隆抗体可结合至超声造影剂微泡表面,其结合率为77.3±10.4%,靶向造影剂粘附体外培养细胞比例为79.2±13.2%。结论:成功制备携抗MUCI的靶向超声造影剂微泡,并且能很好的识别粘附体外培养乳腺癌细胞。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 peptide,CGRP)对SD大鼠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扩增传代至第三代,根据分组,培养体系中添加含不同浓度(10-11~10-6mol/L)CGRP的条件培养液,WST-1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碱性磷酸酶染色及钙结节染色法观察CGRP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矿化的效果。采用RT-PCR方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I型胶原(COLL-I)、BMP-2、RunX2、骨粘连蛋白(Osteonectin,ON)等成骨相关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增殖率测定CGRP组各浓度均较对照组增加,且呈剂量依赖关系,CGRP浓度大于1×10-10mol/L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碱磷酶染色与钙结节染色结果显示,CGRP组均有阳性显色,对照组无显色或显色不明显。CGRP组的细胞因子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适当浓度的CGRP能够直接促进体外培养的BMSCs增殖,并可短期内诱导其在向成骨细胞分化。CGRP可能在骨修复及骨重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带跟骨异体跟腱联合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及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ateml ligament,MCL)和恢复膝关节前内侧稳定性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27例A CL合并MCL损伤患者.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16~48岁,平均32.5岁;右膝15例,左膝12例.患者在排除手术禁忌后,均在关节镜下采用带跟骨异体跟腱一期联合重建ACL和MCL.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7~14天,平均10天.结果:术后2周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病例获得长期随访,随访时间24~32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24个月,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32.10±4.35升至86.25±4.12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由术前的33.27±4.25分,升至82.46± 4.13分,术前与术后Lysholm评分及I KDC评分均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带跟骨异体跟腱一期联合重建治疗膝关节脱位能够较好的恢复患者膝关节前内侧稳定行,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6.
修金涛  崔赓  卜涛  毕龙  董静静  吴剑维  李阳  雷伟 《生物磁学》2013,(16):3024-3028
目的:观察复合纤维蛋白的多孔自凝固磷酸钙的理学性能及体内血管化情况,探讨其各组份对材料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数据。方法:1)采用凝固时间测定和电镜观察材料表面和断面等方法对复合支架材料构造和理学性能进行分析;2)将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在每只实验兔腰背筋膜下植入1:1、CPC两种比例材料各一枚。术后2、4、8周进行取材,对材料及其周围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微血管情况定量分析。结果:1)CPC/FG复合支架材料以1:1(g/ml)混合后,与单纯的CPC相比,初凝时间延长,而终凝时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电镜观察发现多孔自凝固磷酸钙复合了纤维蛋白胶之后,纤维蛋白胶分布均匀贯穿多孔自凝固磷酸钙晶体之间,并将其紧密相连;2)术后2周材料外周可见幼稚的微血管。1:1组高于CPC组(P〈0.05)。4周微血管密度达到高峰,相对于2周时有明显差异。1:1组高于CPC组(P〈0.05)。8周时微血管密度相对4周没有显著差异。各组微血管密度与4周时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复合支架材料具有合适的凝固时间和较好的结构,纤维蛋白胶及其降解产物影响复合材料在体内的微血管密度,使复合材料血管化能力提高,其可作为细胞载体和骨缺损修复支架材料应用于临床和实验中。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氨磷汀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元样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其最终用于临床脑缺血的治疗打下基础。方法: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氧糖剥夺4h后复氧复糖,给予不同浓度的氨磷汀处理,20h后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用MTT和LDH检测细胞活力和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流式细胞仪计数凋亡细胞的比例。结果:高浓度氨磷汀对正常PC12细胞活力有抑制作用(P<0.05),而低浓度则无。氨磷汀可以提高缺血再灌注损伤PC12细胞活力(P<0.05),减少LDH释放(P<0.05),保护细胞正常形态,抑制细胞凋亡(P<0.05)。结论:氨磷汀对氧糖剥夺引起的神经元样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评价不同大小孔径的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材料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用盐析法制备三种不同孔径的(200-300μm、300-450μm、450-600μm)CPC材料,利用Micro-CT测量三种材料的平均孔径、孔隙率。无菌条件下取新生大鼠BMSCs原代培养并传代;将三组材料分别放置于24孔板内,每个材料接种5×104个细胞后,37℃、饱和湿度环境下静置培养。于接种后第1、4、7、14、21天用picogreen试剂盒测定细胞增值率;并在第14天、21天戊二醛固定材料并干燥喷金,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细胞生长情况。结果:micro-CT测量结果显示:三种CPC材料孔径间相互连通,孔隙率均大于68%,平均孔径分别为235μm、422μm、505μm。细胞在三组材料上均呈对数增长趋势,在第14天到达平台期,在第1天三组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第4天450-600μm组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在第7天细胞数量随孔径的增加而增加,3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14天和第21天200-300μm组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其余两组(P<0.05),300-450μm组和450-600μm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孔径大小可影响大鼠BMSCs在多孔CPC材料上的增殖能力,随着孔径增大,细胞增殖力增高。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孔径结构对细胞的影响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重组合异种骨治疗股骨非感染性骨不连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6年9月间我院应用重组合异种骨(RBX)治疗的37例股骨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6例,女11例;年龄4~70岁,平均31.6岁。骨折部位:股骨近端4例,中段30例,远端3例。骨不连类型:肥大型9例,营养不良型6例,萎缩型22例。固定方式:加压钢板24例,髓内钉11例,外固定架2例。结果:37例患者获得51-131个月的随访,平均90.2个月,骨不连一次手术愈合率:94.6%,4例股骨近端骨不连患者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3例,良1例,差0例,优良率100%。3例股骨远端骨不连患者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系统(KSS)评定疗效,优1例,例良1例,差1例,优良率66.7%。30例股骨干骨不连患者采用Harris评分系统和KSS评定疗效,优21例,良8例,差1例,优良率96.7。总优良率94.6%。长期观察均无免疫排斥反应表现。结论:RBX用于治疗股骨非感染性骨不连具有材料充足、骨折愈合率高、组织兼容性好长期应用无免疫排斥反应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自体骨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50.
目的:通过制作一种打击器,建立标准大鼠股骨闭合骨折模型.方法:对36只雄性SD大鼠左侧股骨行髓内逆行克氏针内固定,然后使用自行设计的打击器造成股骨中段闭合骨折,分别于骨折后1、4、8周处死大鼠取股骨标本,通过X线、组织学检查观察骨折类型、移位程度以及骨折的愈合情况.结果:术后X线证实31只为无明显移位的横行或短斜型骨折,占总例数的86.1%.组织学检查显示骨折呈典型的二期愈合过程.结论:通过自行设计的打击器制作的标准闭合骨折模型应用简便、成功率高、重复性好,能最大限度减少外来因素对骨折的影响,符合标准闭合骨折模型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