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体温、摄食、断尾和雌体繁殖状态对原尾蜥虎运动表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设计4项实验研究4种内外因素(环境温度、摄食、断尾和怀卵状态)导致的肇庆原尾蜥虎运动表现种群内变异.环境温度通过影响体温而影响原尾蜥虎运动表现.两性成体疾跑速均具有在低体温范围内随体温升高而加快、在高体温范围内随体温升高而降低的一般模式.在任何体温下成年雌体的疾跑速均略大于雄体,但两者平均值在统计上无显著差异.体温对原尾蜥虎最大持续运动距离的影响存在两性间差异.成年雌体的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在低体温范围(从17 ℃到27 ℃)内随体温升高而增加,而在相对较高的体温范围(从27 ℃到37 ℃)内无显著变化,成年雄体在实验体温范围(从17 ℃到37 ℃)内无显著变化;在任何体温下成年雌体的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均显著大于雄性.性别与体温相互作用对最大持续运动距离有显著影响.两性个体的平均疾跑速和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呈显著的正相关.当去除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差异的影响后发现,疾跑速两性差异统计上仍不显著.摄食、尾自切和雌体怀卵在两个实验温度下(27 ℃和31 ℃)均减小壁虎疾跑速;而仅尾自切减小壁虎的最大持续运动距离,摄食和雌体怀卵对其无影响.以上3种因子分别与体温、性别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这些结果说明生理限制和尾自切是原尾蜥虎运动能力变异的重要来源.一些内外因素能近因性诱导蜥蜴功能表现发生一定程度的种群内变异. 相似文献
202.
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结构对其热环境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热岛效应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以绿地和水体为主体的城市公园所形成的"城市冷岛"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改善城市热环境的有效途径。研究选取北京市城区24个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5 TM遥感影像反演城市地表温度,探讨城市公园内部景观构成、斑块形态和空间布局这3个方面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其内部温度(Ta)、对周边环境降温的影响范围(Lmax)及降温幅度(ΔTmax)的关系。研究表明:从景观构成来看,Ta、Lmax、ΔTmax与水体面积均呈现显著相关性,是影响公园内外热环境的关键因子;Ta及ΔTmax与公园内绿地面积无显著相关性,而主要受三维绿量和硬质地表比例的影响;与此相反,Lmax与绿量相关性并不显著,但与林地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因此,综合考虑公园内外整体降温效应,应在保证绿地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同时,尽量丰富绿地内部空间结构,增大三维绿量;从斑块形态来看,绿地斑块形状越复杂,公园内部温度越低,影响范围越远,而公园外围边界形状与内部温度呈较显著正相关,但对周边热环境的影响并不明显;从空间布局来看,硬质地表分布与Ta、Lmax、ΔTmax均显著相关,其布局越分散,内部温度越低,对周边的影响范围及降温幅度越大;此外,公园林地布局越分散,内部温度越低,影响范围越大,但对ΔTmax影响不明显。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出发,应将公园景观内部的空间结构特征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3.
铅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之一。以二年生虎舌红(Ardisia mamillata)和朱砂根(A. crenata)为实验材料, 探究外源褪黑素(MT)处理对不同浓度铅胁迫下2种植物生理响应及DNA损伤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 相同处理时间内, 随着铅胁迫浓度的升高, 虎舌红与朱砂根的3种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Pro)及可溶性蛋白(SP)含量均先升高后降低, 而丙二醛(MD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 根尖胼胝质含量持续升高, 根系DNA损伤加剧。施加适宜浓度的外源褪黑素(MT)后, 不同浓度铅胁迫下2种植物的抗氧化酶活性得到有效增强, 且均在100 µmol∙L-1 MT处理时达到最大值, Pro和SP含量均显著升高, MDA含量则先显著降低而后缓慢升高, 根尖胼胝质含量持续增加, 根系DNA损伤得到改善; 随着MT浓度的持续升高, 其缓解作用逐渐减弱。相较于虎舌红, 朱砂根对铅胁迫的抗性更强, 生理响应更稳定。施加外源MT可有效缓解铅胁迫对虎舌红和朱砂根的毒害作用(缓解效果朱砂根>虎舌红), 增强二者对铅毒的耐受性, 其中100 µmol∙L-1 MT处理下缓解效果最佳。研究揭示了虎舌红和朱砂根抗铅性的优劣及外源MT对铅毒的缓解效应, 为紫金牛属植物抗铅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4.
海藻糖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昆虫、无脊椎动物和植物等大量生物中。它不仅可以作为昆虫的能量来源,而且在抗逆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海藻糖合成酶(Trehalose-6-phosphate synthase,TPS)是海藻糖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目前细菌、真菌和植物中都已经被发现和克隆,但其不存在于哺乳动物中。海藻糖是昆虫的"血糖",主要通过海藻糖合成酶和海藻糖-6-磷酸脂酶(Trehalose-6-phosphate phosphatase,TPP)在脂肪体中催化合成。TPS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序列一般都包含两个保守的结构域:TPS和TPP,分别对应着酵母中的Ots A和Ots B基因。昆虫海藻糖合成酶的基因表达和酶活性的变化与昆虫的多项生理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海藻糖合成酶有可能成为控制害虫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205.
转换寄主前后扶桑绵粉蚧取食行为的EPG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在发生寄主转移前后的取食行为,以据此评价其寄主适应性。【方法】利用刺吸电位(EPG)技术,量化扶桑绵粉蚧转换寄主植物前后的取食行为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寄主转换后,扶桑绵粉蚧的取食行为受到显著的影响,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到达韧皮部,总取食时间显著变短,取食效率降低。但寄主转换后,下一代成虫的取食效率提高,总刺探数、取食刺探数、总刺探时间以及到达韧皮部的效率与时间均与寄主转换前的扶桑绵粉蚧个体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扶桑绵粉蚧的取食行为存在高度可塑性,这种特性利于扩大其寄主植物范围,有可能是促其成为重要农业入侵生物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6.
207.
油蒿和羊柴为毛乌素沙地的共生优势物种, 然而关于土壤水分对其种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设置低水(200mL)、中水(300 mL)和高水(400 mL)三个水分处理水平及单独和混合生长两种种植方式, 通过油蒿和羊柴的生长响应,来研究不同水分供应条件下两物种种间关系的变化。结果表明: 水分处理显著提高了油蒿的株高和基径以及羊柴的基径, 竞争存在与否对两物种的形态生长指标均没有显著影响。在生物量积累方面, 水分处理对于油蒿总干重的影响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 且主要是在混合生长条件下; 水分显著降低单独生长油蒿的根冠比。竞争对油蒿总干重的促进作用主要是在中水条件下, 对其根冠比的抑制作用是在低水条件下。对于羊柴, 水分处理显著提高其总干重而降低其根冠比, 竞争仅对其总干重有显著的降低作用且是在中水条件下。通过对相对竞争系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 油蒿和羊柴的种间关系表现为在低水、高水下竞争, 在中水条件下共存, 并且两物种的相对竞争能力随处理的时间而变化。上述实验结果表明, 中等水分供应条件对两物种的共存是有利的, 这可为毛乌素优势群落的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8.
成体干细胞衰老是组织器官老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免疫系统的衰老起始于造血干细胞(HSC)功能的下降,即造血干细胞的衰老直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然而,有关HSC衰老的机理和分子机制仍旧不清楚.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造血干细胞衰老的表型,同时从细胞内在及外在两个方面探讨论了HSC衰老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09.
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缺乏明显开放阅读框、很少或者不具有蛋白编码潜能的内源性RNA。鉴于lncRNAs低表达和低保守性的特点,早期阶段认为其是转录副产物,在生物体内不发挥生物学功能。随着对非编码RNA的深入研究,lncRNAs被认为是一种调控其他类型RNA的重要基因组分,参与发育和胁迫应答生物学过程。本文主要阐述lncRNAs的来源及分类、作用机制、lncRNAs在植物发育和胁迫应答方面的生物学功能,为lncRNAs在作物生产育种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0.
目的:观察Jurkat细胞感染卡波氏肉瘤相关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 virus,KSHV)后细胞内几条主要的抗HIV作用的基因(RANTES、APOBEC3G、APOBEC3F、MX1、MX2)表达情况。方法:首先用佛波酯(TPA)(20ng/ml)刺激BCBL-1细胞72小时,提取KSHV病毒滤液。然后把含KSHV滤液的RPMI-1640培养Jurkat细胞。24小时后,分别在感染后第3、5天收集细胞,提取细胞总RNA,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分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对KSHV感染不同时期的细胞抗-HIV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与未感染组相比,KSHV感染组的Jurkat细胞内的多条抗HIV-1基因表达上调。感染第3天,RANTES上调123倍,APOBEC3G上调3.12倍,A POBEC3F上调1.18倍,MIX1上调2.75倍,MIX2上调4.35倍,感染第5天RANTES上调11.91倍,MX1上调2.72倍,MIX2上调2.22倍。结论:KSHV感染在一定程度上激活Jurkat细胞抗HIV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