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舌头通常具有味觉、消化和免疫等重要功能。由于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我们推测舌头中和食性相关的基因在不同食性的动物中可能具有表达差异。为了检验此假说,本研究选取三种蝙蝠(大长舌果蝠(Eonycteris spelaea)、中华菊头蝠(Rhinolophus sinicus)和大足鼠耳蝠(Myotis ricketii))为研究对象,利用RNA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了三种蝙蝠舌头的转录组数据。比较转录组分析显示,在三种蝙蝠舌头中,表达量普遍最高的基因主要具有免疫功能,说明这些基因对于维持舌头正常的功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另一方面,相对于食虫的中华菊头蝠和大足鼠耳蝠,与糖类代谢相关的基因在食蜜的大长舌果蝠中显著高表达,提示这些基因在这三种蝙蝠的舌头中具有表达差异。我们的研究不仅丰富了蝙蝠的转录组资源,还证实了舌头中参与糖类代谢的基因表达差异可能和蝙蝠食性分化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52.
果园生草是病虫生态控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藿香蓟可为柑橘害螨的自然天敌捕食螨提供栖息和繁殖场所,在橘园内被大量保留和引种。本文测试了重要柑橘害虫柑橘木虱成虫对藿香蓟的选择偏好、栖居于藿香蓟上的存活时长,以及藿香蓟存在条件下农药对木虱成虫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无柑橘时,木虱成虫对藿香蓟和假臭草的选择比率分别为31.52%和16.22%,两者差异极显著,而在有柑橘同时存在的条件下,木虱成虫对藿香蓟和假臭草也分别有1.24%和0.83%的选择比率,但两者差异不显著;而木虱在藿香蓟上存活最长达49 d,在假臭草上仅12 d;在柑橘枝条上喷施1.8%阿维菌素乳油90 mg/L 11 d后,若无藿香蓟同时存在,木虱成虫死亡率为79.49%;若有藿香蓟同时存在,木虱成虫死亡率仅为42.76%,两者差异极显著。结果表明,藿香蓟对农药防治柑橘木虱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干扰作用,对木虱种群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随着城市化发展,许多公园鸟类栖息环境遭受破坏,导致当前的鸟类多样性与历史上的和周边的都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我们从项目区域的当前-周边-历史三者间在鸟类物种及其栖息地上的落差分析入手,以此确定目标物种及其栖息地,并加以归类,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设计。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在湖南常德柳叶湖螺湾湿地公园开展的鸟类多样性提升设计中,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文献查阅,记录到项目区域16种,周边79种,历史上146种鸟类,运用三者间的物种落差分析法确定主要的21种可恢复目标物种和4种栖息地类型,结合项目区域及周边空间特点,将项目区域划分为4个区域,在各区域内设计并营建相应的栖息地,再配套采用多种鸟类招引措施。至2017年3月,项目区鸟类已可实地观察到39种,并于2017年12月吸引到超过2000只的野鸭群来此越冬。以上实际效果表明,设计有效地提升了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且增加了景观要素,可充分发挥生物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54.
【背景】松树的内生真菌会影响红脂大小蠹及其伴生真菌的生长及扩散,从而影响红脂大小蠹的入侵。【目的】掌握赤峰地区红脂大小蠹寄主树种内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筛选对其伴生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为红脂大小蠹的生物防治提供资源。【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形态学鉴定和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红脂大小蠹寄主树种油松、樟子松和潜在寄主落叶松进行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并用两点对峙法进行拮抗菌株筛选。【结果】松树内生真菌鉴定为2门6纲10目18科19属,其中落叶松韧皮部分离到的内生真菌数量最多,为39株,隶属于9属12种,真菌检出率为43.33%;油松次之,为30株,隶属于7属8种,真菌检出率为33.33%;樟子松最少,为29株,隶属于10属13种,真菌检出率为32.22%。3个树种的内生真菌相似性较低,无共有的菌种,青霉属(Penicillium)和篮状菌属(Talaromyces)是唯二的共有菌属,且青霉属在3个树种中均为优势菌属。平板对峙结果表明90%以上的树木内生真菌均能够与伴生真菌形成稳定的对峙,抑制率在50%-86%之间,且Phialocephala sp.和Pochonia bulbillosa对伴生菌的抑制率能高达93.7%。【结论】松树韧皮部的内生真菌具有较高的生防潜力,Phialocephala sp.和P. bulbillosa对红脂大小蠹伴生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可作为红脂大小蠹的生防资源。  相似文献   
55.
【目的】耐药性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的细菌作为人类感染的重要病原,是临床治疗重要的挑战。本研究对多株克雷伯氏菌裂解性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为其应用提供更多科学数据。【方法】使用双层平板法从人类和动物新鲜粪便、污水中分离纯化裂解性克雷伯氏菌噬菌体;通过磷钨酸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采用双层平板噬菌斑法确定其宿主范围,测定温度和pH稳定性、一步生长曲线和体外抑菌效果等生物学特性;基于全基因组测序对分离株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通过体内抑菌试验评估噬菌体对多重耐药变栖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variicola) BS375-3感染的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幼虫的保护作用。【结果】5株噬菌体分别属于Schitoviridae (pKP-BM327-1.2)、Autographiviridae (pKP-M186-2.1、pKP-M186-2.2和pKV-BS375-3.1)、Drexlerviridae (pKP-BS317-1.1)家族;噬菌体pKV-BS375-3.1可裂解受试菌中的8株,pKP-BM327-1.2可裂解受试菌中的3株,pKP-M186-2.1、pKP-M186-2.2和pKP-BS317-1.1则分别裂解受试菌中的1株;5株噬菌体感染10-20 min后即进入指数增长期,在-20-37 ℃、pH 6-10环境下均能够保持稳定活性;感染变栖克雷伯氏菌BS375-3后经噬菌体pKV-BS375-3.1处理[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100]的大蜡螟幼虫96 h内存活率达到80% (8/10);5株噬菌体基因组长度在42-77 kb之间,未携带抗生素抗性基因和毒力基因,基于内溶素(endolysin)的溯源分析显示该蛋白在克雷伯氏菌噬菌体中呈现多样性,属内呈保守性。【结论】5株克雷伯氏菌噬菌体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抑菌活性,生物学特性稳定,endolysin在噬菌体属内呈现保守性。宿主谱宽、潜伏期短的噬菌体pKV-BS375-3.1在治疗Klebsiella pneumoniaeK. variicola临床感染方面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6.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蜂巢小甲虫Aethina tumida气味结合蛋白1(odorant binding protein 1, OBP1)的表达模式,分析AtOBP1在蜂巢小甲虫嗅觉识别中的作用。【方法】基于蜂巢小甲虫转录组和基因组数据库扩增AtOBP1的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检测该基因在蜂巢小甲虫不同发育阶段(卵、幼虫、蛹和雌雄成虫)、羽化后第7天成虫不同组织(头、表皮、翅、足、脂肪体、肠道、马氏管、精巢和卵巢)以及羽化后不同日龄成虫头部的表达量;采用RNA干扰技术和Y型管行为选择实验,解析AtOBP1在蜂巢小甲虫嗅觉识别中的生物学功能。【结果】AtOBP1基因(GenBank登录号:MT211982.1)的cDNA全长序列包含6个外显子,其开放阅读框(ORF)长447 bp,编码148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15.9 kD和4.73,具有PBP_GOBP亚家族的保守结构域;AtOBP1蛋白是由6个α螺旋组成的二聚体,且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形成3个二硫键;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该蛋白与鞘翅目(Coleoptera)黄粉虫Tenebrio...  相似文献   
57.
湖南省永顺县发现亚洲宽耳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4年4月6日及2015年8月17日在湖南省永顺县小溪乡竹坪村和小溪村附近共获得2只雄性宽耳蝠标本。该蝠体型中等偏小,外耳廓呈方形,具有明显的横嵴,无耳突,耳屏呈尖三角形,双耳在额部相连,耳屏长近耳长的一半;背毛和腹毛黑棕色,毛尖偏白色,翼膜基部至股间膜的腹面毛色偏黄白色。脑颅骨略呈扁平状,听泡较小,齿式为2.1.2.3/3.1.2.3=34。综合外部形态、头骨特征、Cytb和ND1基因序列的比对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将其鉴定为亚洲宽耳蝠(Barbastella leucomelas),属湖南省翼手目动物分布新记录种,标本分别保存于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动物标本室(标本号:20140406053)和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标本号:151126)。  相似文献   
58.
昆虫病原线虫是新型的生物杀虫剂,其感染期幼虫是昆虫病原线虫产业化生产和应用的唯一虫态,对昆虫病原线虫基因功能的研究及转基因改造有助于推进昆虫病原线虫的产业化。本研究基于昆虫病原线虫"噬母现象"的原理,以不同的孵育液孵育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的怀卵成虫,找到可以简单快速从怀卵成虫直接获得整齐龄期的感染期幼虫的方法,为该线虫卵或性腺的RNA干扰后感染期幼虫的收集及生物测定提供基础,为昆虫病原线虫的转基因改造以提高其环境耐受力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9.
黄龙病是全球广泛发生的毁灭性病害,柑橘木虱为其主要媒介昆虫。越南最早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有相关报道。通过一些国际合作项目,越南对柑橘木虱和黄龙病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积极采取措施有效防控:包括消除病株、筛选抗病虫品种、改变种植密度和时间、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作物间种、喷施矿物油乳剂、施用有机肥、使用无病苗和无病接穗并在运输过程中封闭保护等。其中控制黑臭蚁Dolichoderus thoracicus增殖黄猄蚁Oecophylla smaragdina、交错式间种番石榴以控制柑橘木虱和黄龙病值得中国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0.
昆虫病原线虫可开发成生物农药,广泛应用于多种地下及钻蛀害虫的安全防治。但昆虫病原线虫货架期较短,对寒冷等极端环境的耐受性较差,影响了其在生物防治方面的商业开发。本文介绍了寒区的昆虫病原线虫资源,总结了昆虫病原线虫耐寒性的测定方法及增强方法、耐寒性差异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耐寒的生理生化机制及分子机理进行了综述。研究昆虫病原线虫的耐寒性,对于解释种群动态,指导昆虫病原线虫的低温保存,以及拓展其在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