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132.
兀鹫(Gyps fulvus)隶属于隼形目(Falconiformes)鹰科(Accipitridae),被列入CITES附录Ⅱ,在国内几乎没有相应的研究。作者于2013年6月5日在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33°6′52.2″N,85°39′9.18″E,海拔5 021 m)发现1只兀鹫。结合国内其他研究者的记录,此次发现增加了我们对兀鹫分布区的认识,表明了兀鹫在西藏的分布区可能被低估。根据以前研究者对兀鹫种群数量的估计值(100~300只)和平均群体大小(3只或4只或单只),以及本次的发现,我们认为兀鹫在新疆、西藏仍有未被发现的分布区,且在新疆、西藏的邻近省份可能存在其潜在分布区;此前兀鹫在西藏地区未有确切的观察记录或照片,本次记录可为西藏珍稀物种的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3.
蜜蜂是重要的农业昆虫,传花授粉、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生产蜂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也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性模式昆虫,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本文综述了目前蜜蜂备受关注的三方面研究工作:(1)蜜蜂授粉和蜂产品;(2)蜜蜂的疾病与免疫;(3)蜜蜂的劳动分工行为。  相似文献   
134.
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又称为地下白蚁,它以木质纤维素为主食,是广泛分布于全球的经济害虫。地下白蚁对病原微生物强大的免疫防御能力一直是其生物防治应用的瓶颈之一。植食性昆虫的解毒酶在其消化和免疫调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具有木质素代谢活性的解毒酶在白蚁肠道免疫过程中氧化还原稳态的调控研究对揭示其肠道免疫机制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为免疫诱导物,基于肠道氧化还原态的微电极检测系统,首次对台湾乳白蚁感染真菌后前肠/唾液腺、中肠及后肠中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进行了描述;并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了具有木质素代谢活性的乳白蚁漆酶基因Cflac1在感染前后的表达,并确定了Cflac1在乳白蚁肠道免疫防御真菌过程中对氧化还原稳态维系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丰富了白蚁肠道免疫机制的研究内容,为拓宽白蚁防治新靶点及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5.
为了摸清粤港澳大湾区的昆虫多样性的现状,自2020年以来对大湾区各地多个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以及保护区进行布点监测。在整理2021年与2022年采集自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马氏网鞘翅目标本的过程中,本研究发现了7个中国新记录种,分别为拳甲科的Acalyptomerus asiaticus Lawrence, 1979、谷盗科的Ancyrona haroldi Reitter, 1877、拟花萤科的Dromanthomorphus mirabilis(Pic, 1907)、出尾扁甲科的Europs sp.、锯谷盗科的Silvanopsis raffrayi Grouvelle, 1892、穴甲科的Triboderus sp.和窄须伪瓢虫科的Bystodes flavoapicalis Sasaji, 1990,其中Acalyptomerus、Dromanthomorphus、Europs和Triboderus为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136.
蜜蜂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对农业生产帮助巨大。然而,狄斯瓦螨Varroa destructor寄生给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蜂群造成重大损失,对蜜蜂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狄斯瓦螨的防治变得尤为紧要。虽然化学防治是防治狄斯瓦螨常用且有效措施,但仍存在许多缺点,如造成蜂产品污染、导致蜂螨产生抗药性等。另一方面,培育抗螨蜂种被证明是可持续的狄斯瓦螨防治方法。瓦螨敏感卫生行为(Varroa sensitive hygiene, VSH)是蜜蜂重要的抗螨性状之一。本文从狄斯瓦螨的生活周期、对蜜蜂的危害、蜜蜂抗螨行为、瓦螨敏感卫生行为调控和遗传育种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狄斯瓦螨防治和抗螨蜂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7.
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是烟草Nicotiana tabacum移栽期主要的切根害虫,严重危害烟草生产。为研判烟草生产中符合双减(减肥、减药)要求的生物和生态防控技术,集成适合推广的虫害综合治理模式,本研究在云南玉溪华宁县以昆虫病原线虫(EPN)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ll粉剂和化学药剂敌杀死(溴氰菊酯)处理,配合2种幼虫食诱方法(传统引诱剂、人工引诱剂)以及2种增效助剂(激健1、2)组合,调查移栽后烟草幼苗受小地老虎危害死亡率,评价生物药剂、食诱剂和助剂对烟草幼苗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无论是否存在食诱剂,移栽4 d各施药处理均能显著降低烟草幼苗死亡率,随时间的推移,所有处理的烟草幼苗死亡率均显著上升;无食诱剂情况下,EPN+激健1和敌杀死于移栽7 d仍具显著保苗效果;传统的糖醋酒液食诱法本身具备一定保苗效果,配合施药,初期效果最好,4 d时,烟草幼苗危害率最低达0.83%±0.008%(传统食诱剂+昆虫病原线虫);人工食诱剂持效性最好,移栽10 d时配合EPN、EPN+激健2和敌杀死仍具明显保苗效果。施用化学药剂时,食诱剂本身对保苗效果无显著贡献;使用EPN时,传统食诱法较空白具有显著保苗效果,但与人工食诱法间差异不显著。移栽4 d时,EPN+激健1较单独施放EPN具显著保苗效果,之后调查中添加助剂小区与EPN小区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EPN粉剂配合人工食诱剂和激健助剂,可长期较好地抑制小地老虎对烟草幼苗危害,为集成烟草全程绿色生态治理模式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38.
139.
2020年5至9月,在江西省南昌市向塘机场七里港火车桥底、高访立交桥底、横岗铁路桥底和浙江省衢州市衢州机场西山村涵洞分别捕获到1号(雌性)、4号(2雄性、2雌性)、2号(2雄性)和1号(雌性)鼠耳蝠。上述鼠耳蝠体型较小,头体长42.89 ~ 51.41 mm,前臂长40.18 ~ 42.22 mm;头骨较小,脑颅略低,顶部平缓,矢状脊不明显,吻长较短,吻宽较长,超过眶间宽,颧弓纤细且发达,宽度明显超过后头宽,明显区别于该地区已报道的鼠耳蝠物种。通过外部形态鉴定以及Cyt bCOI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关系结果,鉴定上述标本为东亚水鼠耳蝠(Myotis petax),且该种是在江西省和浙江省翼手目分布新记录种。上述标本保存于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40.
[目的]评价6种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在野外现场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成虫诱捕的效果.[方法]采用陷阱诱捕法分别测定了乙酸、丙酸和辛酸3种脂肪酸及其铵盐对白纹伊蚊的诱捕效果,并分析了几种引诱物对白纹伊蚊活性的影响及其规律.[结果]在供试的6种化合物中,乙酸、丙酸和辛酸3种脂肪酸及其铵盐(乙酸铵、丙酸铵和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