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61.
食欲调控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脂肪酸受体4(free fatty acid receptor 4,FFA4)具有重要的食欲调控功能,有望成为食欲调控药物的新靶点。中枢激活FFA4能够抑制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神经元,缓解下丘脑炎症,提高中枢瘦素(leptin)和胰岛素(insulin)等抑食欲因子敏感性,从而发挥抑食欲作用。大量研究表明,FFA4在外周抑制食欲。一方面,FFA4与G_(i/o)蛋白偶联能够抑制腺苷酸环化酶途径,并抑制促食欲因子胃饥饿素(ghrelin)的表达,抑制食欲;另一方面,FFA4与G_(q11)蛋白激活下游的磷脂酰肌醇途径和PI3K/Akt途径,增加抑制食欲因子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的分泌,抑制食欲。就FFA4对食欲调控作一综述,为以FFA4作为靶标开发食欲调控药物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2.
伪狂犬病病毒Fa株胸苷激酶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琴  郭万柱 《病毒学报》1996,12(4):348-354
采用外切除缺失法对已克隆于pBR322中包含伪狂犬病病毒(PRV)胸苷激酶(TK)基因的BamHI-11片段(pPB11)进行改建,经筛选获得4株TK基因缺失重组质粒(pDTK3-1.pDTK3-6,pdTK3-8和pDTK5-6)对其进行酶切鉴定和Southern转印杂交,结果其11片段迁移率均发生改变,缺失的碱基数分别约1250,1100,1250和200bp,用PRVFa-DNA或PRVFa  相似文献   
63.
文章研究了在实验室条件下齐口裂腹鱼仔稚鱼耳石早期形态发育与生长特点、第一轮纹出现时间和轮纹沉积规律。结果表明: 在13.5-17.2℃孵化条件下,微耳石和矢耳石在出膜前形成,而星耳石于出膜后第12天出现。在仔稚鱼生长过程中,微耳石由近圆形发育成贻贝形,矢耳石经历近圆形、锲形后发育为箭矢状,星耳石形状由近圆形发育为星芒状。微耳石的前区、背区和腹区及矢耳石的背区和腹区生长呈幂函数关系,而微耳石的后区、矢耳石前区和后区生长以及两对耳石的前后区半径之和与全长均呈线性相关。在(18.50.5)℃和(15.61.1)℃条件下,50%矢耳石样本第一轮纹均在出膜后第 2 天形成(分别为出膜后18h和19h),以后每天形成一轮。微耳石和矢耳石轮纹数均与日龄呈线性相关,方程斜率均与1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两对耳石的轮纹沉积均为日周期性。这些结果为研究齐口裂腹鱼野生种群繁殖期和早期生活史特征等生态学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4.
为探索圈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体质量、体尺的生产发育规律,选用320只林麝(雄麝160只,雌麝160只),测定其1~400周龄的体质量和体尺(额宽、头长、耳长、脊柱长、胸围、肱骨长、大腿长和小腿长),并用Logistic、Bertalanffy、Gompertz模型进行生长曲线拟合。3种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周龄与体质量之间的回归关系,根据回归方程决定系数判断,Bertalanffy对雄麝(R~2=0.966)、雌麝(R~2=0.954)体质量的拟合优于Logistic和Gompertz模型。体尺与周龄的拟合结果显示:Bertalanffy模型优于Logistic和Gompertz模型;肢体体尺与周龄的拟合度较高,头部体尺与周龄拟合度较低。在所检测的体尺指标中,Bertalanffy对雄麝(R~2=0.927)、雌麝(R~2=0.933)小腿长的拟合度最高。林麝体质量、体尺的生产发育规律可用Bertalanffy模型拟合。  相似文献   
65.
氮添加对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碳交换(NEE)是评估碳循环及平衡的重要指标,由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和生态系统呼吸(ER)共同决定。以往研究表明,N添加能显著促进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的生长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但N添加如何影响生态系统碳交换的结论仍不明确。同时,对于不同剂量的N添加对生态系统碳交换影响有何差异也不清楚。于2012和2013年在内蒙古草原开展N添加控制实验,设置中等剂量(10 g N m~(-2)a~(-1),N10)和高等剂量(40 g N m~(-2)a~(-1),N40)两个N添加处理,并采用生态系统原位观测箱系统监测不同N处理条件下的NEE动态。结果表明:2年中等剂量N添加处理(N10)下GPP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5.6%和20%,而ER的变化不显著,该处理下NEE较对照显著降低了230%和337%(即固碳能力增强)。与中等剂量N添加处理结果不同,高等剂量N添加处理下GPP和ER均有不显著的降低趋势,同时,尽管该处理下NEE有升高的趋势(即固碳能力降低),但并不显著。土壤水分改善、土壤温度下降以及叶片N浓度增加可能是中等剂量氮添加促进该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重要机制,而土壤酸化和物种组成改变可能是导致高等剂量N添加下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低于中等剂量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剂量N添加对生态系统生产力与呼吸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导致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有着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66.
李佳薏  姚永芳  周亮  徐怀亮 《遗传》2012,(11):1433-1442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对许多疾病的易感性和抵抗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的MHC基因遗传背景,以促进藏酋猴遗传资源的保护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文章采用PCR扩增和克隆测序等方法对来自四川地区的70个藏酋猴样品的Mhc-DPB1基因exon 2进行了检测和分析。首次在藏酋猴中获得了18个DPB1等位基因(Math-DPB1),其中1个为假基因(Math-DPB1*01:06N)。18个等位基因中,Math-DPB1*06:01:01(67.14%)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为Math-DPB1*01:03:01(37.14%)、Math-DPB1*09:02(25.71%)和Math-DPB1*22:01(15.71%)。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藏酋猴Math-DPB1等位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有5个氨基酸残基变异位点表现出物种特异性。不同物种来源的DPB1等位基因系统发生树表明,藏酋猴、猕猴(Macaca mulatta)和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的DPB1等位基因不是以物种特异性方式聚类,而是种间混聚在一起,并显示出明显的跨物种多态性(Trans-species polymorphism)。选择性检验表明,平衡选择(Balancing selection)在维持Math-DPB1基因的多态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初步探究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NE4(EDSV NE4)毒株对昆明小鼠的感染特性。方法用106TCID50攻毒量的EDSV NE4株对4~6周龄的KM小鼠进行攻毒试验,同时以正常尿囊液接种作为阴性对照。用荧光定量PCR对小鼠组织及粪便中的EDSV进行检测,同时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对小鼠组织切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抗原定位。结果 EDSV攻毒对小鼠的采食情况产生一定影响,但并未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攻毒组小鼠可产生针对EDSV特异性的抗体,HI抗体滴度可高达212,阴性对照组小鼠体内抗体检测为阴性;攻毒后小鼠大部分组织器官如肝脏、子宫、肾脏、肺脏等与攻毒7 d后粪便中均可检测到EDSV,阴性对照小鼠所有受检组织中均未检测到病毒;EDSV攻毒未能引起小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攻毒后不同时间内,可在子宫、肺脏、肝脏、肾脏中可检测到阳性信号,最为典型的定殖位置是子宫腺体上皮细胞及肌层细胞的胞质中。结论 EDSV NE4株可以感染KM小鼠。  相似文献   
68.
从发生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的斑点叉尾NFDA5肝、肾分离到一高致病性的菌株(CCF00024),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为该病的病原菌。对该菌的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为非发酵型,严格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极生多鞭毛,对除麦芽糖和甘露糖以外的多种糖类不能利用产酸,氧化酶阴性,DNA酶、蛋白酶、脲酶、赖氨酸脱羧酶阳性,MR阴性。在以该菌16S 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AY970826)和GenBank及RDP数据库内同源性较高的细菌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分离菌CCF00024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聚在一簇,特别是与S. maltophilia M51的同源性最高,其序列相似性达99.6%,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点将其鉴定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相似文献   
69.
石爬鮡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爬铫(Euchiloglanis spp.)属Euchiloglanis Regan,隶属于鲇形目(Siluriformes)铫科(Sisoridae),是在高山峡谷,陡坡急流,枯洪流量悬殊的环境中底栖生活的小型冷水性淡水鱼类,是鰋鮡鱼类中除原鮡(Glyptosternum)外最原始的种类,主要分布于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的金沙江、岷江水系干支流,海拔1800-3600m处.  相似文献   
70.
黑曲霉变异株A-828酸性植酸酶的生物合成和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钴60及原生质体紫外联合诱变后,筛选出一株高产植酸酶的菌株(A-828),酶活力达到66,000U/mL,为出发株的17倍。通过滤膜超滤浓缩和Bio-gel P-150层析纯化,纯化倍数为11.2倍,活力回收率为37.7%。SDS-PAGE分析表明,变异株植酸酶的分子量约为66kDa,酶学实验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pH有两个,分别为2.5和5.5,但在2.5时所表现的活力是5.5时的5倍,酶的最适温度为55℃。在20-60℃保温20min,活力不改变。2mmol/L的Fe2+、Cu2+、Cr3+抑制了酶的活性,但同样浓度Ca2+、Mn2+、EDTA、DTT对酶的活力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