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61.
使用已经发表的4组生境选择数据计算Bonferroni和Bailey's置信区间,以比较分析Bailey's方法在研究“利用一可利用型”生境选择数据时的优势。用Bailey's方法对4组数据中的两组做出了与Bonferroni方法不同的统计推断,特别是当Bonferroni方法对其中的一组数据无法对动物是否具有生境选择性做出判断时,而Bailey's方法却发现了差异。如同Cherry(1996)指出的,Bonferroni方法是基于拟合优度卡方检验的,要求大样本的独立数据,当出现小样本时会因为连续性和一致性缺失而做出错误推断。Bailey's方法因为使用了连续性校正因子克服了这一缺陷,而且使用时无须进行拟合优度卡方检验,是一种简便可靠的生境选择数据分析方法。建议在推荐Bailey's方法的同时,应适当增大样本量、控制同时分析的生境类型数量,以控制分析时Ⅰ类和Ⅱ类的错误率。  相似文献   
362.
黑龙江省不同山系狍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狍(Capreolus pygargus)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动物,并且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的主要食物之一。因此,深入了解狍各个地理单元内种群的遗传变异,可以为我们制定保护管理策略提供依据,进而恢复珍稀濒危物种的野外种群数量。对32个不同狍个体(来自3个不同山系)的线粒体DNA控制区的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和群体分析,发现了50个变异位点,定义了27种单倍型,其单倍型多样性(h)平均值为0.978、核苷酸多样性(π)平均值为0.022 60,种群总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在3个地理单元的狍种群中,大兴安岭地区的狍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应予以优先保护。从Tajima’s D和Fu & Li’s D值的估算结果表明,这3个狍种群与中性进化的歧异度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偏离(P> 0.1),无明显的证据显示这3个狍种群间存在很强的平衡选择。  相似文献   
363.
百合品种‘精粹’的鳞茎周径和鲜重随着叶面喷施水杨酸(SA)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品种‘普瑞头’鳞茎周径和鲜重也随着叶面喷施SA的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其中以0.5mmol·L^-1SA的效应最明显。叶面喷施SA的百合鳞茎中ABA和GA3含量下降,IAA和ZR含量上升,鳞茎中(IAA+GA3)/ABA、IAA/GA3比值均比未喷施SA的高,而IAA/ZR、GA3/ZR比值则比未喷施SA的低。显示鳞茎膨大与内源激素的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364.
目的应用活体荧光技术,研究血管损伤后初期病变形成的动态变化。方法 112只雄性LDLR-/-小鼠随机分成14组,每组8只。将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敲除(GFP+/LDLR-/-)小鼠的骨髓移植到LDLR-/-小鼠中,行血管损伤手术。从术后第1天至14天,麻醉小鼠,在荧光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股动脉血管病变变化的动态状况。结果术后第1天即见血管内大量荧光细胞随血液高速循环,术后第3天出现血液中的荧光细胞呈点状粘附于血管内壁,术后第6天,在血管内壁荧光细胞粘附的部位,外膜组织开始明显增生,增生的外膜组织中可见荧光细胞,此时血管内壁的病变呈不规则的片状分布。术后第9天,血管外纤维组织显著增生,并见大量的荧光细胞,同时可见外膜组织中有血液流动的新生营养血管。至病变第14天,受损血管的病变程度在以前的基础上继续增加,病变部位血管内膜上粘附聚集大量的荧光细胞,形成内衬而附着于血管内膜。结论血管损伤后的初期病变存在着由血管内到外的发展趋势。病变的形成与循环血中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在内膜部位粘附和聚集具有紧密的联系,血管内膜的病变对血管外纤维组织的增生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5.
目的:用于芜菁的简单序列重复(SSR)标记数量有限,初步探索多态性较好SSR的结构特性,开发更多的SSR引物,有助于芜菁的研究。方法:开发680对新的SSR引物,以2个芜菁品种为模板进行多态性扩增,筛选出多态性较好的引物。结果:565(83.1%)对引物在2种芜菁之间能够有效扩增,有多态性的引物有141对(20.7%);SSR的长度与其多态性水平之间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但SSR基序碱基数与重复次数和多态性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即3碱基为基序、7次重复的SSR多态性较好。结论:SSR的类型与引物的多态性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366.
地被菊‘神韵’和‘繁星粉’DFR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地被菊‘神韵’和‘繁星粉’的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基因,并研究其表达特性。方法 :利用RT-PCR方法克隆‘神韵’DgDFR1和‘繁星粉’DgDFR2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Northern印迹检测DgDFR1和DgDFR2基因的表达特性。结果:DgDFR1和DgDFR2的开放读框分别为1125和1074 bp,分别编码由374和357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多肽,与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DFR的同源性分别为99%和95%,9~330位肽段具有FR_SDR_e结构域和DFR结构域。DgDFR1和DgDFR2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核苷酸序列在18个位点存在差异;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6%。Northern印迹表明,DgDFR1和DgDFR2基因在花中特异性表达。结论:克隆了‘神韵’和‘繁星粉’的DFR基因,为通过转基因技术控制地被菊花色、培育地被菊花色新品种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67.
甲胎蛋白(AFP)作为一种肝癌诊断的标志物,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对AFP衍生肽的研究,已经发现AFP衍生肽作为抗原表位在肝癌的生长和发展过程中对T细胞有刺激作用。我们通过阐述AFP衍生肽抗原表位的分布及其对肝细胞癌中T细胞活动的影响,进一步说明AFP衍生肽作为抗原表位在肝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8.
目的:构建过氧化物酶蛋白1(PRDX 1)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Hela细胞内表达及定位。方法:提取BALB/c小鼠肝脏组织总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得到小鼠PRDX 1编码序列,酶切后克隆至pcDNA3-myc载体。重组质粒通过PCR、酶切、测序证明构建正确后经脂质体转染Hela细胞,然后利用Western blot和荧光显微镜技术观察该融合蛋白在细胞内表达及定位。结果:经鉴定证明重组质粒构建正确;Western blot实验显示,该质粒能够在Hela细胞中特异表达;免疫荧光试验显示,蛋白产物分布在胞浆和胞核,证明该蛋白在细胞内高表达。结论:成功构建带有myc标签的PRDX 1真核表达载体,该质粒能够在哺乳细胞中特异表达并且外源性PRDX 1蛋白分布在Hela细胞胞浆胞核内,为深入研究PRDX 1蛋白在细胞内相关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69.
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是一种发病率低、预后差的肿瘤,包括胆管癌、胆囊癌及壶腹部癌.在西方国家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大约占胃肠道肿瘤的4%,东南亚发病率相对较高.在我国,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并没有明确数字,约占消化道肿瘤的第6位.胆系肿瘤生存率低,预后差,至今尚无有效的化疗方案.目前,关于进展期胆系肿瘤化疗的Ⅱ、Ⅲ期临床试验研究以逐渐开展,化疗方案以吉西他滨为主,单药或联合铂类等药物,得到了明显提高的有效率及生存期.本文就目前胆系肿瘤化疗方面新的进展及成果做综述.  相似文献   
370.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EN基因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甲状腺乳头状癌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探讨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用已知阳性组织做阳性对照,以磷酸盐缓冲液(PBS)代替一抗做阴性对照,分别作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PTEN蛋白在三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和82.5%,均显著高于甲状腺癌组织中的45%(P<0.05),即PTEN在甲状腺癌中表达显著降低;PTE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和60%,差异有显著性(x2=10.91,P=0.001);PTE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在包膜侵犯组和无侵犯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93%和60.61%,差异有显著性(x2=7.22,P=0.007);PTEN在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组和包膜侵犯组的阳性表达强度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和包膜侵犯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TEN基因表达的降低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