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271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目的:探讨沉默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1)对牛磺胆酸钠诱导的胰腺腺泡细胞内胰蛋白酶原激活及自噬流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外培养的AR42J细胞分为AR42J细胞+空白对照组,AR42J细胞+牛磺胆酸钠(TLC)(200μM的TLC作用40 min),AR42J细胞+RNA1(MAPK1)。分别转染MAPK1 si RNA以及阴性对照,采用BZi PAR、流式细胞术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胰蛋白酶原激活,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Cathepsin L,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 L,CTSL,也称为CTSL1)和溶酶体膜蛋白(Lysosomal 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2,LAMP2)。结果:TLC处理AR42J细胞后,胰蛋白酶原激活显著增加(阳性细胞相对比:15.12%±1.46%vs.7.82%±1.86%,P0.05,平均荧光强度:7.65±0.72 vs.3.76±0.57,P0.05),MAPK1 si RNA转染后TLC处理AR42J细胞后细胞内胰蛋白酶原激活则较TLC组明显降低(阳性细胞相对比:9.25%±1.16%vs.15.12%±1.46%,P0.05,平均荧光强度:4.31±0.27 vs.7.65±0.72,P0.05)。TLC组Beclin1与LC3表达显著性高于对照组(Beclin1:2.237±0.097 vs.1.103±0.057,P0.05。LC3:1.908±0.039 vs.0.973±0.081,P0.05),TLC+MAPK1si RNA组Beclin1与LC3的表达显著低于TLC组(Beclin1:1.214±0.049 vs.2.237±0.097,P0.05。LC3:1.315±0.037 vs.1.908±0.039,P0.05);而TLC组LAMP2及CTSL1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调(LAMP2:0.462±0.025 vs.1.009±0.039,P0.05。CTSL1:0.563±0.028 vs.1.135±0.041,P0.05),TLC+MAPK1si RNA组LAMP2及CTSL1表达显著高于TLC组(LAMP2:1.007±0.019 vs.0.462±0.025,P0.05。CTSL1:0.921±0.030 vs.0.563±0.028,P0.05)。结论:沉默MAPK1对TLC诱导的AR42J细胞中的胰蛋白酶原激活具有抑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MAPK1通路抑制自噬发生,同时使LAMP2及CTSL1的表达增强,自噬溶酶体的功能正常,自噬过程顺利进行,从而抑制胰蛋白酶原的激活,减轻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552.
胆总管结石是胆道外科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因人因病而异的胆总管结石精准诊断及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意义重大。影像医学作为胆总管结石精准治疗的"导航"手段,其检查方法种类多样且各种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点及局限性,对于满足精准治疗需要有特殊的要求。因此,本文对胆总管结石的各种影像学及内镜检查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进行综述并提出精准医学时代影像学诊断策略,以期能为胆总管结石精准诊断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53.
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是评估患者通气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确保病人安全的重要参数之一。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可以通过持续监测其动态观察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近年来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已经成为了临床工作中一项常规监测技术手段。在临床的实际工作中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不仅能够确定气管插管的位置,评估心肺复苏的预后,而且能够监测患者的通气功能状态,更好地指导工作中呼吸模式和呼吸机的参数的调整,为撤机提供准确的时机,并能及时发现机械故障和减少不必要的操作。本文重点对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的原理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554.
目的:比较应用alpha- 硫辛酸抗氧化应激治疗联合胰岛素强化降糖对初诊2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eta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 104 例初诊2 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单药组两组,分别给予alpha- 硫辛酸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及单独胰岛素强化治疗12 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C 肽释放试验各时间点血浆葡萄糖、C 肽及胰岛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 结果:联合组OGTT 试验1 小时血糖(1 h PG)、2 小时血糖(2 h PG)、3 小时血糖(3 h PG)较单药组明显下降,空腹C 肽(FCP)、0.5 小时C 肽(0.5 h CP)、2 小时C 肽(2 h CP)水平较单药组明显升高,胰岛茁细胞功能指数[HOMA-beta(CP)]、糖负荷0.5 h时净增C 肽与净增血糖比值(△CP30/△Glu30)、C 肽曲线下面积(AUCC)与血糖曲线下面积(AUCG)比值(AUCG/AUCC)较单药组明显升 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pha- 硫辛酸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较单独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更好的恢复胰岛茁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555.
CD70是一种属于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的Ⅱ型跨膜蛋白,其受体CD27是分子量为55 k Da的I型跨膜糖蛋白。CD70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B细胞及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中,然而在病理状态下CD70却高表达于多种肿瘤组织中。目前以CD70为靶点的免疫治疗药物已经应用于临床前期研究。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CD70在肿瘤细胞表面的表达,既可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诱导免疫细胞凋亡,同时也可以激活部分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这些研究给胶质瘤免疫治疗带来了新的方向。本文就近年来CD70在肿瘤尤其是胶质瘤研究中的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CD70在胶质瘤的免疫治疗方面提供参考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556.
目的:观察心理咨询对血友病心境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4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血液内科接受治疗的血友病患者63例,年龄从18~55岁且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并获得知情同意的,用心理咨询的方法前后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测查,得出结论。结果:在对63例血友病的患者心理咨询及测查的结果看,血友病患者中有抑郁情绪的比率从88.9%降低到63.5%,抑郁情绪的平均值从17.62降到9.98差异显著。有焦虑情绪的比率从77.8%降低到57.1%,平均值从20.87降到12.06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充分说明了心理咨询对血友病患者是有效果的。结论:用心理咨询的方法对血友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57.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其并发血栓事件的风险很高,尤其是MM患者静脉血栓(VTE)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另外,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明新型的免疫调节药物(IMi Ds)在MM患者中的应用,如沙利度胺及其类似物来那度胺也可导致与治疗相关的静脉血栓发生的增加,特别是与大剂量的地塞米松和(或)蒽环类抗生素为基础的化疗药联合使用时,可进一步加剧静脉血栓的发生。目前,MM患者VTE的发生机制仍不太清楚,可能涉及凝血系统的激活,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异常,血流及血液瘀滞度的改变及与肿瘤细胞相关的炎症因子产生的增多,组织因子(TF)表达增加,内皮细胞损伤等。因此,仍需对在MM患者中VTE的发生机制做更进一步的研究。而本文将主要从多发性骨髓瘤本身及免疫调节药物的应用所引起的凝血功能异常而致静脉血栓形成这一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58.
目的:探讨Lin28A对结肠癌5-氟尿嘧啶(5-FU)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结肠癌和正常粘膜组织中Lin28A蛋白表达情况;荧光素酶法检测HCT116细胞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CT116细胞中Let-7表达水平。结果:73.3%人结肠癌患者Lin28A蛋白表达上调;过表达Lin28A组与对照组相比,5-FU处理后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_(60μg)0.01,P_(80μg)0.01),Let-7表达显著降低;过表达Let-7组与对照组相比,5-FU治疗后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_(40μg)0.05,P_(60μg)0.01,P_(80μg)0.01)。结论:Lin28A可增强肿瘤细胞化疗敏感性,而且这一效应不依赖Let-7。  相似文献   
559.
假体周围骨溶解是全关节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在缺乏影像学诊断和(或)正确的治疗手段下而任其进展,骨溶解造成的无菌性松动会导致假体置换的失败,患者将需要进行关节翻修术。这篇综述的目的是立足于本体因素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前提下来评估近几年对假体周围骨溶解的认识。假体周围骨溶解来源于多种危险因素。骨溶解特有的主体因素包括性别、体重和遗传学因素。新近的假体设计已经降低了这种情况的发生,但是没有一种设计可以代替体内原有的结构特征,因此,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关于磨损颗粒的的研究进展。在影像学诊断方面,先进的技术不断出现,但是在早期诊断方面依然缺乏有效的方法。药物干预看似是一种可行的医学干预方法,但是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药物治疗被证明在阻止或抑制假体周围骨溶解方面是可行的。尽管随着假体设计的进步和对磨损颗粒诱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生物学过程知识的不断丰富,假体周围骨溶解率在下降,但是在未来二十年全关节置换术数量将快速上升,这意味着我们将需要诊断和治疗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更好方法。  相似文献   
560.
目的:探讨同步和序贯放疗联合不同化疗方案对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远期生存及毒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5例III-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归入两组,同步放化疗组22例;序贯放化疗组23例。全组病例依据病情分别选择艾素和顺铂、吉西他滨和顺铂、长春瑞滨和顺铂或培美曲塞和顺铂方案化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率及毒性反应。结果:同步组近期有效率为81.8%高于序贯组73.9%,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有随放疗剂量增加有效率升高趋势。NP和TP方案两组近期疗效相近(P0.05)。同步组和序贯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90.9%和86.9%(P0.05);2年生存率分别为72.7%和52.2%(P0.05)。毒性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和肺炎。同步组毒副反应发生率高于序贯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有优于序贯放化疗的趋势,但毒副反应发生相对增多。联合治疗模式下,分期越早,患者远期生存时间越长。近期疗效有随放疗剂量增高而提高趋势,但放疗剂量、病理类型、化疗方案等对患者远期生存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